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生命教育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及實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8W

[關鍵詞]大學語文 生命教育 審美實踐

生命教育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及實踐論文

[摘要]開展生命教育已成爲高校教育教學中的一個新課題。大學語文作爲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蘊涵着豐富的生命教育功能。因此深刻挖掘大學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利用大學語文教學的平臺開展生命教育,在文學作品的藝術審美中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學會感恩、相互關愛,這對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隨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作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面臨着學業、生存、就業、心理、人際關係等多重壓力,大學生網絡成癮、無視生命、自殺、他殺、傷害他人生命等高校惡性的事件頻發,凸顯了大學生生命意識的薄弱和高校生命教育的欠缺,高校開展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大學語文作爲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蘊涵着豐富的生命教育功能。因此,深刻挖掘大學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利用大學語文教學的平臺開展生命教育,轉變教師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價值與情感體驗,實現對學生的生命關懷,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和諧發展。

一、在大學語文開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生命教育就是以尊重學生的個體生命爲基礎上,透過教學,喚醒學生生命之意識,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珍愛生命、熱愛生命、維護生命、建構生命之信仰、實現生命之和諧,全面提升生命質量的教育。生命教育的主旨在於,透過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意識培養、生存能力訓練、生命價值感悟,從而促進大學生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968年,美國著名學者傑·唐納·華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課題。生命教育已越來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和認同,很多國家和地區早已在基礎教育階段系統開設了有關生命教育的課程,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在我國,教育的功利主義傾向十分明顯,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一直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而缺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價值關懷和意義關懷。特別是生命教育的發展相對比較滯後,對生命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生命教育嚴重缺失。儘管目前很多高校將“生命教育”納入到部分課程如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中,但是在課程內容上比重較少,切偏重政治、道德說教,較爲抽象,缺少人文、情感性的東西,缺乏生命教育的實際內容。而具有連貫性,內容系統性、完整性的獨立的生命教育課程的開設卻是鳳毛麟角。因此,在其他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顯得尤爲重要。

“語文是一門人的心靈的學問,語文學科與人的發展的關係最爲密切。”本質上是“融美於心靈的審美教育”,“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它在人文素質教育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課程與生命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聯繫,大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都蘊涵着豐富的生命教育內容,幾乎每一堂大學語文課都滲透着生命意識。其字裏行間流淌着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滄桑歷史,映射着五千年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因此,探討大學語文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大學語文的學習中感悟生命、品味人生、是我們高校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然而,以往的大學語文教學,我們卻片面強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能,即以掌握語言文字和語言文學的爲核心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培養。忽視了學生應從大學語文學習中所獲得的“文化修養”。使得語文教學缺乏人文關懷,忽視了對學生的生命關懷與情感體驗。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進行大學語文課程改革,是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必然趨勢,也是構建充滿生命活力課堂的重要舉措。

二、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生命教育的學科優勢

(一)大學語文不是單純的語言工具,其包含着豐富的生命意識

“語文是一門人的心靈的學問,語文學科與人的發展的關係最爲密切。”大學語文作爲重要的文化載體,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命觀,承載着對生命意識的關注與思考。不管是中國詩詞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對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的讚美,還是美國作家克倫·沃生命意識是她的靈魂。還是對《生命生命》中,對那隻一次次受到戕害,依舊努力頑強拼搏以擺脫困厄的小蜜蜂的描寫,都表現表現了天人融合的生命綻放。

(二)大學語文教學極易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

大學語文教學內容豐富且生動,內容涉及現實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因爲一文一書、或一個老師的課或某幾節課的影響而改變人生選擇或人生命運的例子。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一段讓人銘心刻骨的語言,讓人們在對生命的無知、迷茫中,深刻地感悟生命,這是語文的意義,也是語文要追求的終極目標。

(三)對生命的關注的語文教學,才能彰顯語文教學的魅力

語文教學中只有關注了人的生命,體現人文關懷,才能彰顯語文教學魅力。漠視人的生命體驗,忽略人的生命需求的語文教學,是對語文教學的極大扭曲。所以,大學語文教學,必須要以人爲本,

三、生命教育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及實踐

(一)透過大學語文教師的言傳身教進行生命教育

在大學語文課堂上進行生命教育,要求教師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合作、學會選擇、學會創新。

文學作品的作者有很多都是命運多舛而又矢志不移、具有崇高品格的人。因此,在講授相關篇目的時候,可適當增加對作者生平經歷的介紹,讓學生體會這些作者在顛沛流離或貧困潦倒或疾病交加或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時,怎樣以堅強的意志應對磨難和挫折,以對生命執著的眷戀和對社會的強烈關注支撐自己走出困境,直麪人生,並留下不朽的傳世之作。

(二)積極編寫蘊涵豐富生命意識的大學語文教材,挖掘大學語文教材中生命教育資源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主題的教學,教師要善於利用和開發現有教材,廣泛收集和編寫蘊涵豐富生命意識的文學作品,爲學生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讓他們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在充滿真情與智慧的氛圍中健康成長。引導學生在欣賞經典作品、體味聖賢生命情感、走進他們生命世界的同時,引領學生多層次地認識生命之本質、探求生命之意義、建構生命之信仰、實現生命之和諧,最終實現生命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透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發現學習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強調“閱讀第一”的意識,不斷引導學生的閱讀需求。學生讀的過程,就是思的過程,就是豐富人生體驗,豐富人生教養的過程。語文教師要給學生充分閱讀的空間和時間,激勵、喚醒和鼓舞激勵學生閱讀的方向,潛在的需求,鼓舞他朝着更高的目標前進。

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語文教師始終不渝的把學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學會帶着學生分享閱讀的體悟,形成情感的互動,讓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識,以生命激情爲引領,以對未來更美好的生活的渴望爲最大的期待,讓閱讀教學真正成爲自由之路的起點。

(四)透過寫作教學,進行生命教育

在大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透過寫作來自由地抒寫自己的生活,傾訴自己的生命情感,表達生命意志,釋放生命張力。如沒有命題要求的隨筆能給學生足夠大的自我空間,更多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在寫作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要寧淺勿深,寧小勿大,寧下勿上,寧近勿遠。也就是我們要從我們能夠做的、能夠改變的、能夠嘗試的地方做起。如主題討論,不僅能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在積極地參與中對該主題進行深入而理性的思考。

四、結語

生命教育,就是要學生懂得生命價值,尊重生命、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大學生學習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學做人,要讓學生學會感動,讓學生學出意義,讓學生學會思想,讓學生學會快樂。

參考文獻

[1]肖川,徐濤.論語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6)

[2]楊雄.生命教育與青少年發展[J].當代青年研究,2005(1)

[3]金緒澤,宋軍麗.關於用儒家文化對大學生進行生命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3)

[4]樊立三.生命關懷視野下的高校生命教育芻議[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