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教育

學問君 人氣:2.42W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教育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課程基本理念中很明確地提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可見,語文因其學科特殊性,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陣地之一。那作爲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該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呢?透過多年來的實踐,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千錘萬鑿出深山”——多提高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心理髮展,教師的不良心理行爲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教師質疑的心理問題,因此,教師自身就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學習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養。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一顆赤誠的愛心來面對所有的孩子,以一顆寬容的心悅納每一位學生,以一顆賞識之心鼓勵每一位孩子,以一個健康的心理來感染每位學生,教師要真正在“教書、育人”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升。
  二、“千樹萬樹梨花開”——多渠道
  1.寓“人生觀、世界觀”於“課文內容”。人生觀和世界觀是人格結構的核心,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讓學生在讀、說中認識人生觀和世界觀。 
如三年級教材“親情”單元,透過學習讓學生理解親情不僅表現在物質方面,還體現在精神方面,甚至是爲親人獻出寶貴的生命。在教《珍珠鳥》一課時,透過對文中“我”和“鳥”的感情體會,讓學生認識到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在“尊重與平等”單元,課文《元帥的故事》透過兩個元帥——彭德懷、朱德,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是國家幹部也不能搞特殊……
  2.寓“教育契機”於“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教材蘊涵着大量的心理健康因素的`課文。例如有些課文內容表現了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有的是要培養學生有集體榮譽感,有的是與他人和睦相處,也有的是要勇敢、要有毅力等。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塊主陣地,以教材爲載體,透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3.寓“情感體驗”於“實踐活動”。除了課堂上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在課堂外我們同樣可以結合語文教材,透過實踐活動引導孩子樹立健康向上的心態。比如北師大教材第六冊的第七單元是主題爲“特產”的開放單元。我們從課文內外讓學生蒐集全國各地的特產,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增強學生的榮譽感,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地大物博,學生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我們還可以教導學生把對祖國的熱愛遷移到,對家鄉的熱愛。這個活動即讓學生了解了知識,也從側面激發了學生探尋周邊生活的好奇心。同時,在活動中透過各種分工協作、小組交流及在活動中與他人溝通交流,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讓學生明白要想小組成功,必須共同克服各種困難和維護集體榮譽感等道理。
  總之,語文學科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材料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教師要以善良的心態、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智去觀察、分析、理解、幫助學生,解開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結,引領學生健康成長。作爲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讓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語文學科教育的全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