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問君 人氣:4.76K
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回顧我校教學狀況,教師在課堂中也都按照這一理念去做。但是,存在問題是;常常一堂課下來感覺,時間不夠新內容沒上完,還有的說原來老教材還能教會現在怎麼這樣難往會教呢?
        我反思:學生小組學習時不積極主動,懶得動手,動口,等到教學生彙報小組學習情況或者總結結論,沒幾個學生想主動發言,即使有發言的表達能力太差浪費好長時間。更值得思考的是:難道我們的大部分學生表達能力差?難道我們的大部分學生沒有動手能力?難道我們的大部分學生沒有動腦能力?我覺得是不是我們在課堂中只注重教知識的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太少?所以,針對上述問題,我就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及體會,以便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討。
        一、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動機
        七年級學生由於年齡特點,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針對這種情況,我第一堂課講兩類型有關數學家小時候怎樣立志成才的故事;如蘇步青9歲的時候,由一個山溝溝裏的放牛娃到縣城讀書,一連三個學期考試成績都是班上倒數第一,一位陳老師卻對他說:“我看你這孩子挺聰明,一點也不笨啊,只要努力,一定能考第一.”從那以後他讀書別人念一遍他念三遍,別人做習題做10道他就做30道,學校放假了,他在家裏放牛,騎在牛背上仍然用功讀書.一年過去了,他竟得了全班第一名.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從小養成,對於初中來說七年級教學中,就應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1)認真聽講,獨立思考
        由於學生的思維具有不穩定性,我上課時,想辦法儘可能使每位同學,做到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此時無聲勝有聲”老師用動作上課,留下的記憶很深,曾有專家說過:一流老師用眼神上課,試想想,講臺似舞臺,教師似演員,如果演員的表現形式太單一觀衆不久會感受到乏味,何況我們的臺下是年齡很小的觀衆,我們開啟心靈的窗戶,接納更多的“太陽”!耳到,不僅要學生能聽老師的,還要聽別的同學發言是否有無錯誤、或者需要補充的、或者值得學習的等,口到,更是堂堂訓練的、 有問必答、互相講給同伴。隨之,語言表達能力逐漸會提高的。自然手動起來了、心也跟着到。天天如此,會養成習慣,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提高了。
        (2)仔細觀察,用心去記
        七年級開始注意教給學生學會比較、觀察,做出正確的判斷、推理。
如:在教七年級下的《生活中的數據》-世界新生兒圖和森林面積統計圖時,我首先說你們看到什麼內容或者說誰看到的多(給學困生參與的機會),然後在談獲取資訊。還比如,講近似數1.3與1.30的精確度與有效數字時先不講,而是讓觀察異同,然後在總結,目的是養成仔細觀察,善於比較,會找區別,抓聯繫的好習慣。       (3)規範地寫、準確地算
        有的學生計算只圖快,不圖準,七年級數學課上的書寫很重要,如“∠”“<”,既要規範又要快。再如規範地書寫數字0-9這十個數,選擇題中A、B、C、D的書寫,解題格式等。強調規範書寫的同時,計算更爲重要,計算的準確性不容忽視,課堂做練習,上黑板演練也要注意佈局及工整,練習本上不允許滿本子寫一道題,或者步驟不全,這樣七年級一年內基本養成規範的習慣。
        三、教給學生多樣的自主學習方法
        過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只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而忽視智力技能、學習方法。因而出現高分低能的傾向,或者不能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爲加強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在加強雙基教學的同時,又重視思維、記憶等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1)重視教給學生如何從教材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七年級課本中幾何部分內容,我發現有的同學畫線段時過來過去畫幾次還畫不好一條線段,還有的你讓他畫圖,他只看圖不看題,就是畫美術。對此,我在上這些內容時,及時課本上有圖的,學生作資料書中有圖的題,只要涉及到圖形,哪怕是直線、線段我先不讓看圖,都讓他們根據題意在練習本上自己畫圖。畫好後再對照,絕不是畫美術,要快、要合適美觀。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作圖,動手操作的能力,能明確題中的已知,及證明的問題。以及幾何語言的轉換,爲進一步學習幾何作準備。 
        (2)操作技能是指需要掌握某種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種活動任務的一種技能。如測量、摺疊、製作等技能。我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掌握量線段的長度,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注意訓練學生運用測量工具在地面上測定直線、測量較短的距離,會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畫角等;注意訓練學生畫圖,製作簡單的統計圖表等。遇到摺疊問題就讓學生動手摺。不僅幫學生理解題意,還能提高空間想象能力。透過實際的操作,儘量引導學生依據課本去動手、動口、動腦,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體現知識的形成和指導過程
        (3).重視充分表露並訓練學生掌握學習的過程。
        數學課常常是以“講”代學生的“學”,實質上是以教師思維活動佔有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的學習過程。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因此,數學課上重視把思維過程充分地表露出來,並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內容。如在七年級下“整式的運算”中乘法的四個運算性質,第一節是“同底數冪的乘法” 我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方法過程,是探索數學問題常用的方法;爲什麼最終要用字母表示,親身感受學知識的必要性;每步運算的依據(主要乘方意義)所用到的知識、公式的特徵--恆等性、會靈活的應用。這四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感受和完成的,則另外三節的內容學生會自然的用上節思維順利的完成。由於第一節課訓練學生思維。當然,這也是一類課的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