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學術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3W

教育部於2014年底制訂了最新版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文中明確提出“大學英語在注重發展學生通用語言能力的同時,應進一步增強其學術英語或職業英語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以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專業學習和職業崗位等不同領域或語境中能夠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流”。《指南》強調了學術英語教學在大學英語中的必要性及重要地位。各地高校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相繼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加入了學術英語教學的內容。目前,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的學術英語教學在實踐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若能正視現存問題、積極應對,將有助於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使我們在改革過程中少走彎路。

學術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

一、學術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不夠全面,實用性不強

學術英語指的是爲學生完成全英課程所提供的英語語言訓練。其中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的教學和訓練均不可缺少。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院校將絕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學術英語閱讀及寫作內容的教學上,學生學術英語聽、說等交際能力的培養被忽略了。此外,多數院校在進行學術英語教學時採用的方法是選擇一本教科書作爲學生的指定教材,根據教材內容及編排順序(有些院校對其稍加整合、調整)進行授課。儘管我國國內現有的大多數學術英語教材在內容選取、編排設計等方面都比較科學、合理,但是一本教材從編輯、出版到投入使用需要一定的週期,而科技領域的進步日新月異。結果常常是學生拿到學術英語教材時感覺書中的內容已經“過時”了,對自己的專業學習幫助不大,因此對教師的授課內容不感興趣,參與度不高。

(二)教學方法較保守,缺乏創新性

目前,多數學校的學術英語教學仍然沿用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及方法,學術英語教學多在大班範圍內進行,教師授課以課堂講授爲主,對教學材料的處理通常採用生詞講解、句子結構分析、語法解釋、英漢互譯等傳統的教學方法,形式上與以往的科技英語精讀、翻譯課類似。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裏,學生都在被動地聽老師講課,師生互動較少。陳舊的授課模式和教學方法無法有效地調動學生學術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預期的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障。

(三)測試手段較單一,缺少多樣化評價

當前,開展學術英語教學的院校對學生學術英語能力的測試大多采用終結性測試的方式,即在學術英語教學活動結束後,以一次考試、一張試卷的模式考查教學效果,考覈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生對這種以終結性評價爲主要評價手段的課程採用的學習方法往往是:課堂學習很隨意;課後幾乎不複習;考前臨時搞突擊;考試及格是目標。單一的測試方法及評價手段無法對學生的學術英語學習起到切實的督促、激勵及檢查作用,學生的英語學術素養很難得到提高。

二、解決現存問題的對策

(一)完善教學內容,增強實用性

1.合理選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學術英語教學內容的.選取應有助於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不能顧此失彼。各項技能的教學要突出重點,例如:學術閱讀側重原著選讀;學術英語寫作重點介紹學術論文寫作中的引用、參考文獻、如何防止剽竊等學術規範相關知識;學術翻譯培養學生運用翻譯技巧翻譯所學專業的文獻資料;學術聽力主要訓練和培養學生對學術英語講座的理解能力;學術口語以模擬國際學術會議等形式爲參與學術討論打基礎等。各項技能之間聯繫緊密,相互依託,只有全方位的教學與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學術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2.及時更新教學素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術英語教學要打破一本教科書壟斷課堂的局面,教學基本內容與框架可以以一本教材爲指導,但教學材料應及時補充和更新。授課教師可以透過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向專業課教師請教、參加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慕課)的學習等多種渠道獲取教學資源。同時,要調動學生收集、查閱所學專業領域的學術期刊、雜誌;搜尋與其專業相關的英語課程或講座的音頻、視頻,進一步豐富和補充教學內容。這樣既能爲學術英語教學增加“鮮活”的教學素材,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英語學習與專業學習的有效結合。

(二)豐富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爲教學的主體

1.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在學術英語課堂中,單一的“講授法”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大膽嘗試翻轉課堂、任務式、合作式、項目式、探究式等教學模式與方法,實現教學活動由“教”向“學”的轉變。課堂教學要做到精講、多練:知識、技巧等的講授要言簡意賅,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練習、吸收。教師可根據講授內容佈置任務,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透過團隊形式使學生在小組內以分工協作、共同協商的形式完成任務,逐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獨立的學術研究能力。

2.加入實踐教學,開展課外活動學術英語的教學重點是培養與專業相關的英語能力。要實現學生學術英語知識與技能的內化,實踐活動必不可少。除了傳統的、固定的課堂外,學術英語的教學場所還可以轉移到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會議室等常見的學術活動場所,透過實踐教學,引導並指導學生將學術英語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專業學科知識的學習當中。同時,加強與各院系之間的合作,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學術英語活動周”、“學術英語能力競賽”等;充分利用校園內相關社團開展學術英語交流活動,進而將學術英語的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強化學術英語的工具性。

(三)開發科學、系統的學生學術英語能力測試及評價體系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徵求意見稿)》中指出“大學生英語能力測試應實現‘對學習結果的終結式測試’與‘促進學生學習的形成式測試’的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爲目標的學術英語教學更應重視形成式測試在課程評價及學生能力測試中的作用。技能的獲取與強化需要透過長期的練習來實現。爲了幫助學生將學術英語學習培養成爲一種習慣,教師可以把整個學術英語的教學內容分爲若干階段,每一階段教學過程中均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覈,加大階段性考覈成績在課程最終成績構成中的比例,督促學生將功夫下在平時。此外,授課教師要接受評價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處理好測試與教學的關係,掌握先進的評價與測試手段,報告更具價值的評價與測試結果,逐步開發科學、系統的學生學術英語能力測試及評價體系,爲教學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張屏 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