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農村初中校校本課程建設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1.23W
對農村初中校校本課程建設的思考

摘要:課程改革、校本建設關鍵在於精神追求和觀念轉變,而不是物質條件。就此而言,城市學校、條件好的達標校能進行校本研究與建設,農村校、物質條件差的初級校也一樣可以進行。在這裏人是決定因素。人的觀念的改變與否決定了農村校校本課程建設的成功與否。

關鍵詞:校本課程 轉變觀念 農村初中
  
  前不久得知,英國將在中學開設一門叫快樂的課程,內心有所觸動,不由地想到當前我國各地各校校本課程建設的現狀。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可以看到相當多的學校有了校本課程,再仔細瞧瞧,大家又會發現這裏的相當多學校,都是城市的,而且是達標校,或是正在評估,準備達標的學校。觀其校本,內容也可謂豐富多彩。有演講、辯論、文學創作、二外選修、影視製作、採訪主持、現代企業參觀、主題旅遊、到社區開展有意義的活動等等。然而,關於農業、農村、農民,我們卻難以在其中發現蹤影,或者也只是浮光掠影。
  有關校本課程建設一直存在着一個認識誤區,即認爲:相對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而言,農村校搞校本課程開設條件尚不成熟。不可否認,當前我國農村中學,尤其是農村初中辦學條件普遍較差,許多學校不具備計算機、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絡等現代化教學設備。農村孩子也不像城市孩子那樣有獲取知識和資訊的重要社區資源。但是因此就認爲農村學校搞校本研究條件不成熟,不做、也不願意做,這是不客觀的,也是悲觀的。其根本還在於沒有正確理解校本課程建設的內涵意義。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管理、開發和實施的課程,作爲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系統中三類課程之一,是最能體現學校特色和個性的,對促進學生的發展起着重要作用。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是課程改革的一大創新,它賦予了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極大的責任和一定的自主權。
  其核心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導教育行爲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所以課程改革、校本建設關鍵在於精神追求和觀念轉變,而不是物質條件。就此而言,城市學校、條件好的達標校能進行校本研究與建設,農村校、物質條件差的初級校也一樣可以進行。在這裏人是決定因素。人的觀念的改變與否決定了農村校校本課程建設的成功與否。
  
  一、轉變觀念,樹立自信
  
  目前農村教育培養目標在傳統的思想觀念的支配下,很多學校還是定位在升學、“跳農門”,停留在“學而優則仕”的應試進城教育上,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掌握,課程教材缺乏適應性和實用性,教材內容與農村學生生活環境的相關性差,遠離學生生活,學習的知識難以服務於當地經濟的發展。
  農村校應該根據農村地域特點,看到農村所擁有的自身資源優勢,開設並建設符合實際,有利於發展的校本課程。筆者所在的正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但老師們並沒有因爲學校無先進的教學設備而放棄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由於學校地處山村,有着淳樸的民風,許多在城裏早不見蹤影的.民俗在這裏仍延續着。老師們便開設了民俗探究課,與學生在追溯民風習俗的嬗變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思考繼承與發展的內在聯繫;學校還根據山村地理與經濟特點,開設了水土與果樹栽培課程,這些雖都只是山村教師的改革嘗試,卻也證明了農村初級中學一樣能有校本,一樣有開發與建設校本課程的自身優勢。這些都是農村校本課程得天獨厚的資源,因此必須轉變觀念,正確理解校本課程建設的內涵和意義,樹立其校本研究的信心,並身體力行。
  二、建立多元的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式
  
  制約農村初級中學校本課程建設進程的因素,還在於由落後的觀念導致的落後和不合理的教育評價。
  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評價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嘗試,但現行的評價與當前實施素質教育,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還存在一定的距離,甚至於形成阻力。主要問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