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對高校學風建設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2.39W

論文關鍵詞:高等 學風建設 教學方法 教育質量

淺談對高校學風建設的思考

論文摘要:高校學風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學校教學制度及相關規則和措施的設計和落實是否合理規範,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方法是否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針對當前高校學風存在的一些問題,從教學方法、學生成績考覈方式和專業社團建設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建議。

接受的學生,不僅僅是知識存量的增加而且也是學習方法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提升,只有具備了這種自我學習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畢業時才能夠積極面對社會的各種需求。高校必須培養學生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000年後各新建高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陸續展開教學質量越來越受到關注,而且隨着不斷深化的高等教育改革形勢,社會對高校辦學質量也愈加關注。可見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不僅重要,而且緊迫。如何以切實的制度和措施改善教風與學風,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是擺在高等教育從業者面前的頭等大事。

一、高校學風的現狀與問題

目前各本科高校的學風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由於擴招而顯得更爲突出。這些問題並非表明我們學生和教師的素質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學條件、教學要求、教學考覈與激勵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及相關規則不完全、不合理造成的。

在大學生中存在一種普遍現象:高考成爲學習努力程度的終點,他們當中的一些人一旦進入大學後學習努力程度就一路下滑,以往在小學、中學和高中所形成的學習習慣逐漸消失。這種現象完全違背了學習邊際成本(即學習的努力程度)應不斷上升的客觀規律。本來,隨着掌握知識的難度不斷增加,學習的努力程度也應不斷增加,但實際情況卻相反,這種情況說明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的低效率。

學校讓學生自主學習,而我生在傳統的以教師爲中心的體系中卻沒有培養起自覺學習的習慣,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生,自學能力相對較差,更容易沉醉於大學的自由,他們相當多的時間泡在網吧、餐廳、KTV等娛樂上,有的還把戀愛當成一種精神寄託。因爲我國學生從小學到中學一直是在外力監督和壓力下學習,沒有自主學習的習慣和風氣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有意無意地強調“進了大學就好了”。進入大學後,當學生進入一種自我管理、自願學習的教學方式後,便失去了壓力、管理與監督,很多學生就難免自我放縱,大學成了他們鍍金、混文憑的地方。在我國當前的教育下,完全憑着學生自身的自覺性和力量的督促來學習可能只對少生有用,而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則效果不佳。最近一兩年,國家爲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努力,使部分學生思想上產生依賴或錯覺:我們是人才,反正國家最後還是要設法解決我們的工作。

另外,在專業學習中,不少學生只習慣在課程結束前一兩週甚至提前一、兩天突擊學習,然後到考場默寫發揮,考完後就基本忘光。這種學習努力程度像拋物線後半段的持續下滑,說明教學產出效率低下,也是對高等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對於這種現象,當前的教學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難脫其責,很大程度上也是高校現存體制的責任。

二、解決高校學風問題的建議

1.提倡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教學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兩方面,一個成功的教學過程,離不開“教”與“學”的合作。尤其是面向已經成年的大學生,教師與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合作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高等教育的質量。如何來提高“教”與“學”的合作性?

(1)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或在進行過程中,提倡教師明確課程學習的目的和要求。儘管目前我們也有教學大綱,但執行明顯不力,違背教學大綱的事例甚至把一門課講成其他課程內容的事情也時有發生。隨着高校新一輪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開展,各校對課程教學大綱的'編寫都作出了規範性要求,教學大綱中對各章節的教學內容和要求都進行了明確,教案編寫時,每一節課的教學要求,如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也非常細緻,教師完全可以把教學要求作爲課程學習要求發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學習目的將更加明確,可以更好地與教師一道,與教師合作,達到教學目的。

(2)選用適當的教材,傳授適當的知識。適合於學生的教材對於學生把握一個學科的基本內容與知識體系至關重要,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同時也能夠帶動教師教學水平的跟進。反之可能會誤導學生,打擊學習興趣。目前各高校在教材選用方面有的由學校二級院系或教研室指定,有的由任課教師在授課前指定,有一定的隨意性,並不一定適合學生的學習。所以在條件許可或合適的情況下,應該在尊重教師選用教材自主權的基礎上,鼓勵教師推薦多種版本的教材,介紹各種教材的特點,讓學生在教師明確課程學習要求的情況下,根據自身情況選用適合自己的教材,讓學生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學習權利。

(3)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形成自我觀察、自我思考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本法就是一種圍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無論學生基礎優劣、能力高低,都有着適應其自我觀察、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具體實現的模式很多,如可以在課堂上先由教師明確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然後列舉問題,要求學生透過閱讀和練習予以解決;在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中,由教師進行輔導,或共同討論,對典型問題或解決方法予以剖析,最終達到逐一解決教學問題的目的。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不同程度的學生均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這樣的教學方法其優點在於,並不強求學生在思維和認識深度上達到一致,但殊途同歸,各自均能夠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得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