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農村課程改革現狀問題及對策的幾點思考論文

學問君 人氣:7.42K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當今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務;轉變教育觀念是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根本保證。作爲一名農村小學教師,處在教改前沿,理所當然成爲這個時代的弄潮兒。雖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嚐到了甘甜和辛酸,也獲得了一些經驗和教訓,但始終堅信課程的改革一定能成功。

對農村課程改革現狀問題及對策的幾點思考論文

一、農村課程改革現狀的問題

1.觀念問題。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對教學工作起着統帥作用,並直接影響着新課程的推進和實施效果。現實中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爲新課程改革只不過是國家又換了一套教材而已,至於在教學中如何貫徹新課程理念,不少教師感到茫然,有的教師還是停留在生硬灌輸、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層面上。由於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種難以扭轉的巨大慣性,使新課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2.師資問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規定:“從小學至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爲必修課,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目前,許多小學沒有師資能夠開設此類課程,即使是勉強開設也存在嚴重的“趕鴨子上架”的現象。

3.培訓問題。培訓問題也是師資問題的一個方面。由於小學教師隊伍比較龐大,集中培訓有一定難度,也沒有經費,即使有組織培訓,也只能遞進式地傳達培訓,這樣節流到像我們這樣的農村小學的教師身上也所剩無幾,無法做到全員培訓、系統地培訓。因此,教師能真正地理解新課程、掌握新教材的爲數不多。

4.課程問題。我國各地之間差異較大。新課程所編寫的教材內容,要想適應各地的學生需求,難度極大。在校本課程開發方面,由於農村現有的基礎條件、教育資源貧乏、教師的能力與水平等因素,存在着課程開發能力差、水平低的問題,甚至有些教師不懂什麼是校本課程,不懂怎樣設定校本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以及社會實踐等。校本課程要求教師要簡單編寫教學資料,即課程文字。

5.管理問題。實施新課程必須健全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形成新課程教學。而原有的舊模式管理條條框框過多,如業務學習、政治學習、教學研究、讀書筆記、作業教案、專題探討、心得體會以及各科均要有教案,教師一天到晚都要埋頭在苛刻的書面文字抄寫上,機械地重複着形式上任務的完成,否則工作態度有待於考慮,領導的批評、懲罰也接踵而來。

試想這樣當教師精神上怎麼能不疲憊不堪?教學科研只能咀嚼他人吃過的飯,教學改革、教學創新、新課程實施,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又從何而談?

6.評價問題。考試評價與課改的要求不統一,是當前嚴重製約課改深入的主要“瓶頸”。實施新課程應當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但是許多學校還是以原有的應試教育的評價方法,抓教學質量。這樣就造成了學習內容是新的,而評價卻一如以前,從客觀上制約了課程改革的深化和進一步發展。

二、解決策略

1.合理的課程結構是課改的核心。由於我國各地經濟文化發展的差異出現了教育水平極不平衡的現實,在課改中課程應具有發展性,着眼於學生的終身學習;適應學生髮展的不同需要,加強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淡化學科的界限,爲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保證必修課程的前提下,使課程結構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培養正確的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價值觀,突出學生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習的熱情。

2.健全教師評價體系是課改的保證。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以及促進課程不斷髮展的重要環節。因此,評優活動除了聽一節課之外,還應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做一個全面的評估。課堂以外的評價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①教師所帶學生的基本情況,如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知識的能力、習慣的養成等等;②教師對促進學生成長所做的`工作,如給學生的評語、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等等;③對教師素質進行評價,如職業道德、學科知識、文化素養、參與共事能力、教學研究成果以及自制教具、模型、多媒體教學課件等等,教師在長期從事教育工作中付出的勞動、所取得的成績才最具說服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如何改變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所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指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實踐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學生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如何改變目前一些學校中存在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呢?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在實踐中進行研究和創新。

4.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是提高學習質量的前提。首先,教師應確立正確的作業觀。傳統的教育過程是把作業作爲鞏固、運用和檢查、評比知識的一個教學環節,造成了講與練、學與用的脫節。現代的教學觀,作業是師生的互動,作業不是懲罰、控制和鑑別學生的手段,而是學生重要的發展方式。早在20世紀60年代,國外已經就要不要家庭作業、作業的效果、作業的類型展開了實證研究。

總而言之,基礎教育過程的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在人類和社會發展中將起着越來越重的作用。優先發展教育,高度重視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將成爲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徵。21世紀的教育應更加註重質量和人才素質的培養,注重人才個性的發展,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能力。我們今天所做的努力與奮鬥必將化作明天中國教師教育事業的繁榮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