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漢語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使用的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6W

[摘 要]漢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肯定作用,近年少人提及。本文作者試從理論依據和職業中專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入手,肯定其必要性。並在語法共通、詞語涵義對應和與學生做非知識性溝通三個方面闡述漢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可能。最後,提到此方面的不足。

漢語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使用的教育論文

[關鍵詞]漢語職業中專 英語 課堂教學

今日中國,學習英語,從耄耋老者到準媽媽對待其腹中的嬰兒,無不熱情高漲。人們大都提倡“全英語環境”,而漢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問題,所見的研究並不太多。

其實,漢語在英語課堂中的肯定作用,並不是新觀點。Calve(1987)認爲:成人習得第二語言跟第一語言不同。成人在接觸外語前,頭腦中早已形成了大量的母語概念,因而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模式和語言習慣。在習得外語的過程中,他們會很自然地用大量的母語知識去幫助理解和運用外語。由於母語與外語在某些基本概念和常規用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共同點,所以學習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母語來掌握外語。在兩種不同文化之間進行資訊的轉換與編碼時,學習者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母語基礎,纔有可能掌握好外語的`語言系統和結構。任何外語文化的學習,都不能不以自身的母語文化爲基礎,脫離了母語文化的外語學習,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正如語言學專家詹姆斯摩西說過的,從事外語學習的人,尤其是要精通母語。

衆所周知,職業中專的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高、基礎差,而他們的漢語基礎不太紮實應該引起英語教師的足夠重視。若能在英語教學中,則不僅幫助學生建立英語與漢語之間的聯繫,而且能提高漢語水平,無異於一石雙鳥。

漢語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可在如下幾方面應用。

一、語法共通之處

如在教授英語被動語態時,教師可在黑板上先寫下若干個英語簡單句:

I speak English.

He often plays compute games.

Mom eats two apples a day.

教師請學生總結這幾個句子的規律,從而得出英語和漢語中在此處語法共通的地方:主語+謂語+賓語+其他。對於職業中專的學生而言,漢語語法的基礎在英語學習中起着尤其巨大的作用。英語教師帶領他們溫習漢語語法,此時猶顯必要。然後學生自己寫出類似的句子,教師強調必須有賓語。在語法熟悉的基礎上,教師引出英語中及物動詞的概念,即後面能接賓語的動詞。接着,教師指出這種主語主動行使該動作(即謂語)的句子稱爲主動語態。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黑板原句子的右側給出第一個句子的被動語態:

English is spoken by me.

學生在剛纔掌握主語、謂語、賓語和及物動詞的基礎上能夠看出原主動語態的賓語作被動語態的主語,而主動語態的主語作被動語態添加介詞by後的賓語,主動語態的謂語動詞須變成被動形式。這樣,利用漢語和英語在語法中的共性,可使學生較好地掌握英語的被動語態。

二、詞語涵義對應時

如教師在講授單詞“upset”時,將其寫在黑板上,並給出其漢語意思。但教師寫出的不是教材給出的漢語意思,而是一個漢語成語“如坐鍼氈”。對於職業中專的學生而言,這個成語很有再次學習的必要。這樣,英語教師不僅建立了英語單詞與漢語詞語的聯繫,使教授英語的目的達到,並適時鞏固了學生的漢語詞彙,領略漢語成語的言簡意賅。因爲英語學習者中國文化知識匱乏會直接影響外語語言知識和文化的學習,影響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正確理解和對待母語文化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是我們搞好外語教學工作的一個關鍵性環節。

教師在此須字斟句酌進行課堂講授。由一個英語單詞而引出精煉的漢語成語,並令接受者欣然接受,恐怕這就是英語課堂的美妙之處吧。

三、與學生做非知識性溝通時

職業中專的課堂上,教師中斷教學內容而強調課堂紀律,這種情形往往不是偶然發生。英語教師可以對上課講話而打擾他人的學生這樣說:“In my eyes, you are always a good boy(girl). But today you talked and talked. I’m disappointed at you.” 隨即,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可能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不太明白的“disappointed” 的漢語意思“大失所望”。教師較慢的語速、整體用詞的簡單和恰到好處的漢語意思的補充,保證了教師語意的良好傳達,又利於好學者的進一步追問。

所以,在職業中專英語教學中使用漢語,不僅必要,而且可能。但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英語語言及英語思維,熟練運用英語,所以漢語的使用,在精而不在多。使用漢語,不僅要有利於英語溝通,而且要能夠適時提高漢語。當然,在有些情況下,漢語使用過多,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英語試卷時,這不免中斷學生的英語思維。這種現象應該引起英語教師的關注。

參考文獻:

[1]高一虹.生產性雙語現象考察[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1).

[2]陸魁秋.主體文化與交際能力[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

[3]史國強,王宇.新《大綱》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7).

[4]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5]黃和斌.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