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激勵教育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2W

摘 要:近年來,激勵教育逐漸受到教育界的重視。英語作爲一門外語,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勁頭不足的現象。引進激勵理論,明確激勵教育的原則,運用激勵教育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

激勵教育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關鍵詞:激勵教育;英語;課堂教學

激勵教育法是激勵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激勵理論是20世紀20年代以來,隨着激勵在管理活動中的增強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管理理論。激勵教育的出現與20世紀80年代涌現的主體性教育思潮有着極爲密切的關係。20世紀90年代以來,激勵教育的教育理念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英語作爲一門外語,其課堂教學常常遇到學生動機不清、學習目標不明、學習勁頭不足的情況,引進激勵教育理念,運用激勵教育手段,顯然對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熱情、提高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大有幫助。

一、激勵理論

激勵指的是激發人的動機,誘導人的行爲,使其發揮內在潛力,爲實現所追求的目標而努力的過程。美國學者托馬斯·費茲科和約翰·麥克盧爾認爲,激勵指動機的引發,是激活、指引、維持行爲的心理過程,學生動機的引發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動機引發的方向或目標、動機引發的相對強度、動機引發的持續性。教育激勵的主體主要是教育工作者,有時也可以是家長或同伴,教育激勵的客體是受教育者,即學生。教育激勵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積極上進,有時是爲了矯正學生不良行爲習慣,使其朝着激勵者期待的方向努力。

二、激勵教育的原則

1.參與性原則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表現在學習的參與上。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參與性,以多種方式吸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如,觀察圖片、欣賞英文電影、模擬對話、完成學習頁等,積極調動學生的感官,動腦、動手、動口。

2.信任原則

師生之間的信任,同伴之間的信任,讓學生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可以完成學習任務,這種信任足以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

3.發展性原則

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學習的自主性。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參與課堂活動,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因此,課堂上,教師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4.期望性原則

皮革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教師對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期許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積極態度。教師的神態與語言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5.系統性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激勵機制,對學生一次或多次課堂表現、作業表現、英語活動表現等進行動態管理,以當下或周、月、學期進行評價,給予口頭、物質或獎狀等形式的鼓勵。

三、激勵教育的方法

激勵教育的過程,就是教育者爲使受教育者積極進取、健康發展,以激勵的教育行爲,從外部給受教育者以適當的激發,使受教育者將要求內化爲個體自覺行動的過程。激勵教育可從以下兩方面實施:

1.教師激勵

在激勵教育中,教師激勵佔重要的比例,教師正確使用激勵方法至關重要。

(1)樹立信任形象

布魯納指出:“教師是教學過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徵意義的人物,是學生可以視爲榜樣並拿來與自己相比較的人物。”教師信任形象深刻有影響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常常以積極的態度評價學生,讓學生切實看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信服教師的評價與指導,重視教師的看法,受激勵的程度也相對高。

(2)激勵語言有針對性,恰如其分

如,學生介紹一道菜的製作,教師評價、原料介紹非常具體,貼心地把相應的量也告訴我們了,最值得稱道的是自己親自動手製作菜餚,透過查閱資料,利用字典工具,請教同學,非常清晰地介紹了製作步驟,與上次任務完成質量相比,語言的流利度、步驟表達的準確度、介紹時的姿態自信度都有非常大的進步。針對性的激勵性評價一出示,學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確表現優秀,要發揚。

(3)激勵的可行性

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教師佈置任務的難度要有差異。如果任務難度太大,學生無法完成,教師的激勵發揮不了作用,同時會讓學生產生不信任感。因此,教師的激勵要建立在瞭解學生困難的基礎上,也要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什麼能力?關注學生哪些方面?並且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開啓學生的思維,指點學習門徑,給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以必要的強化與激勵。

(4)激勵的姿態

當教師想要激勵學生時,姿態是一種傳遞積極資訊的途徑。微微前傾的上身、面容的微笑,尤其是期許的眼神,無不表現出教師滿腔的真誠,滿心的等待,哪能不觸動學生的心絃,激發學習的參與性。

(5)激勵的場合

教師要把握時機,在各種情境和場合肯定學生的行爲,給學生貼上各種積極的標籤。在上課前,對參加英語電影配音大賽獲獎的學生進行公開表揚:“他們英語流暢,口音地道,表現力非常強,在老師眼裏,超過電影原音的精彩。”

2.同伴激勵

實踐證明,小組活動比個人獨立學習的效果好得多。英語課堂教學越來越多地引入小組活動,爲學生營造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是考慮原因之一。在學習小組中,小組成員透過合作分工,明確職責擔當,輪流承擔組織者、指導者、執行者等不同角色,在與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中學習、提高。

此外,透過學習小組活動,學生容易找到學習的榜樣。來自同伴的學習榜樣非常真實,榜樣的類型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易於激勵學生模仿、學習。

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卻逐漸降低,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與能力。激勵教育重視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以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營造安全、舒適的英語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在不同情境中實踐和展示自己的英語學習成果。透過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使其形成自我激勵的意識和能力,從而不斷增強其學習和發展的自主性。

參考文獻:

[1]黃紅星,蘇俊霞.激勵教育法的實施依據及方式[J].社會科學論壇,2006(05):171.

[2]孫彤.組織行爲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2.

[3][美]托馬斯·費茲科,約翰·麥克盧爾.教育心理學:課堂決策的整合之路[M].吳慶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75.

[4]張桂芳.激勵教育探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115-117.

[5]潘永興.小議激勵教育[J].人民教育,1998(12):28.

[6][美]布魯納.教育過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98.淺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有效參與的策略如何做好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談如何優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