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網絡教學在培養創新人才中的運用管理論文

學問君 人氣:7.58K

摘 要: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兩種教學模式在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可以優勢互補,是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有效途徑。利用網絡教學開展創新教育,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學資源,重視實驗研究.

網絡教學在培養創新人才中的運用管理論文

關鍵詞:網絡教學;傳統教學;教學模式;創新教育;創新人才

加強創新教育是改革現代高等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所謂創新教育就是要建立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爲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着重研究與解決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其特徵是在培養目標上,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在培養內容上,主要側重使學生掌握學習和創新的方法,使他們具有自我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在培養方法上,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把學校教學、社會實踐和資訊技術利用三者結合起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挖掘和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培養手段上,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不僅把資訊技術設備作爲傳播知識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爲學生的認識和創造工具,透過增加資訊量,擴大學生的感知範圍,促進學生對知識本質的把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1]

一、傳統教學模式開展創新教育的優勢與不足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基於行爲主義學習理論,教師起主導作用,以傳授書本知識爲中心,用一個統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學生。教師怎麼教,學生就怎麼學,起主體作用的學生則是被動內化這些教學內容,以形成自己的知識。教師的這種主導作用的性質和強度,使得教師可以透過課前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與所授教學內容,明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然後根據教學經驗在課堂上透過學生的眼神和動作以及提問來判斷學生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這有利於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管理和控制。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決定了教學過程的發展方向和進程,也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這種模式的不足之處:一是由於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知識的灌輸者,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當作一個資訊的機械接受者,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不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二是學生的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知識,使作爲認識主體的學生的創新能力無從發揮。這就影響整個教育教學的效果以及創造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網絡教學模式開展創新教育的優勢與不足

網絡教學模式主要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具有開放性、靈活性、交互性、個性化等特點。其中學生是資訊加工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因此,在開展網絡教學模式中,一是學生根據網絡教學資源共享的優勢,擺脫以書本爲中心的侷限,擴大知識資訊的含量,可以主動收集並分析相關知識的資訊和資料,對已學習的問題可以提出各種假設並加以驗證。這樣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二是學生根據網絡教學人機交互的特點,可以用E-mail或BBS向教師提問,也可以透過異地在線交談方式與老師實時交流,或者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這就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以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有利於培養學生獲取、加工和處理資訊的創新能力。三是學生根據網絡教學模式時空不限的優勢,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求知慾隨時隨地選擇網絡上的優質教學資源學習,包括選擇最適合自己學習的教師和最需要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這種在已有知識點基礎上利用探索法、發現法,再透過聯繫與思考去構建新知識的意義,充分尊重學生個性與創造精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這種模式的不足之處:一是由於網絡教學的人機交互功能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不利於學生正常的人際關係交往和情感交流。二是由於網絡是一個資源龐大的資訊庫,隨着資訊量的增加和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使得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閱讀能力均受到影響,也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思想,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三是由於網絡資訊包羅萬象,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齊的資訊,這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的學生來說,容易受到侵蝕.

三、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二者優勢互補,培養創新人才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優勢互補,就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運用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實現學習資訊的靈活獲取和教學結構的重新組織,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需要,這樣既有利於因材而學,又有助於學生的聯想與思考,培養其思維創新能力和意義建構能力。[2]  首先,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一,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成教學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成爲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要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教學活動。第二,教師要積極地發揮指導者的作用:對於不同教學情境、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要給其提供符合認知規律的學習資源,以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提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的線索,幫助學生聯繫和思考,使新舊知識融合貫通,建構新知識體系;教授方式採用啓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於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學會學習.

其次,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協作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和同學的相互作用,有利於提高進階認知能力。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進行討論和交流,互相支援、互相幫助,培育協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學習羣體,進行協商和討論。透過協作學習,激勵進取,鼓勵溝通,教師和學生可實現思維與智慧的羣體共享,從而完成知識構建。這不僅對問題的深化理解和知識的掌握運用大有裨益,而且對進階認知能力的發展、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再次,發展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教學模式強調集體教育,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共性較強,個性不足。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性。這不僅違背了教育規律,而且也很難適應知識經濟對多樣化人才的需要。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成長,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水平,卓越的創造才能,還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可以說,鮮明的個性乃是創造性人才的最重要的特徵之一。[3]在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對學習的時間、過程和空間具有更多的支配權。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學習水平與特有的學習方法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自主決定學習的步驟,主動探尋、發現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資訊,並隨時對自己所學知識和所掌握技能進行測試和反饋,大大增加知識的資訊量,有效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個人的潛能,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四、利用網絡教學開展創新教育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要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教師理念的轉變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前提。要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強化自己的`超前、開放、應用和民主理念。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差異,創設出最好的教學程序和營造出最好的教學情境。再次,要轉變教師知識權威意識,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爲啓發式、討論式和探究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學習,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是要整合各種教學資源。由於每個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經歷、自學能力等因素不盡相同,導致其學習成績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資訊資源庫中就要設定難易程度不一的各類教學資訊資源,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求。同時要進一步建設和及時更新包括多媒體素材庫、多媒體教材庫、多媒體課件庫等在內的多媒體教學資訊資源系統,積極優化組合各種教學媒體,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4]

三是要重視實驗研究。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實現創新能力培養的最有效手段。任何新的發現,新的科學成果都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並在實踐中檢驗和論證。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透過實驗來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儘量改傳統的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爲探索性實驗。另外還要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實驗用品,讓學生根據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問題,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透過實驗進行觀察、分析、思考、討論,最後得出結論。這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作能力。有時實驗不一定獲得預期的效果,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從中吸取教訓,重新進行驗,直到取得滿意的效果爲止。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5]

四是要以學導學。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就要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運用創新教育理論、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和技術重建自己新的知識體系。繼承是學習,創新也是學習。要以學導學,以學導教,及時更新知識,以適應創新教育發展的要求,培養學生具備透過各種渠道收集和處理最新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創新靈感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李躍華,李小平,藍江橋.運用教育技術實施創新教育[EB/OL]

[2]葉叢如,劉細平.基於建構主義的互聯網遠程教育模式探討[J].教育傳播研究,南京:江蘇高等學校教育技術研究會2007(2,3):50.

[3]邢程,周開淼,趙劍波,李玉梅.網絡教學中的創新教育[EB/OL]

[4]張萬力.網絡教學對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44.

[5]創新教育[EB/OL]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