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中職教育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W

針對我市職業教育的實際與現狀,筆者認爲,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如何在職業教育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必須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淺談中職教育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論文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技能教學水平,必須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這也是提高職業學校教育質量,提升職業學校辦學品位,優化教育教學組合,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核心因素。

1、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所謂“雙師型”教師,就是指職業學校教師取得了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或者是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通俗來說,就是職業學校教師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會教學生的老師,而且是所教學科專業的技能操作“高手”。學校要透過選派教師到大學進修學習,到企業頂崗工作或實習鍛鍊,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專業等級培訓和技能鑑定等途徑,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

2、學校要聘請行業企業第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優化學校整體教師隊伍的來源結構;教研部門應建立外聘專業實訓兼職教師的人才網絡,探索一種科學的聘用、管理模式。

3、在本校教師的繼續教育中,如學歷提升、業務培訓等,要儘量與教師現在教學崗位相一致。

二、以培養能力爲本位,積極實施中職教學改革

要讓職教真正姓“職”,必須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進行全面改革,根據職業教育的質量標準和要求,要培養既符合國家和社會要求,又符合市場和企業要求的普通勞動者,就必須在教育內容和形式上進行改革。

1、面向職業需求,合理設定課程

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否適銷對路,是否受企業歡迎,很大程度上受我們開設的課程的影響。我們開設的課程如果不能反應當前的新技術、新工藝,不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培養的學生就不能適應市場需要。所以合理設定課程對提高教學質量、對培養深受企業歡迎一線技術工人顯得非常重要。在具體的課程設定與安排上,我們要嚴格按照職業崗位的發展需求和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需要,設定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課程。要體現培養目標大口徑化,從面向單一工種轉爲面向崗位羣,合理選擇課程組合,做到寬而有度,寬專結合,體現一專多能;要解決拓寬基礎與不增加學制之間的矛盾,對文化課、專業基礎課進行綜合與壓縮,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精選課程內容,刪繁就簡,削枝強幹,避免交叉,保證重點;要根據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加強專業課程之間的`整合,使專業課程能及時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

2、突出職業能力,強化實踐環節

實踐教學是學生形成職業技能、培養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切實轉變思想觀念,真正樹立“以人爲本”和“以能力爲本位”的教學思想。要科學調整教學內容與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加強文化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注重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努力改變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相互脫節的現狀。爲達此目的,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各種實踐性教學設施。透過與企業建立長期的校企合作關係,培育固定的實習基地,作爲實習場所,組織好各種形式的實習。其次,要相應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比重,增強實踐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實踐教學目標和訓練內容應根據各行業職業資格標準中的相應內容、緊貼生產(工作)實際而制定。根據教學目標,將訓練內容按各項標準進行細化,儘可能創設或模擬實際生產(工作)環境。

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樹立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的新觀念,提高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的認識

(1)透過學習轉變教師和學生的傳統教育觀念,樹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新觀念。聘請企業專業人員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講座,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大討論,使廣大師生在觀念上理清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與傳統教育的主要區別。

(2)蒐集整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的典型事例,組織師生學習交流,從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中提高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解和認識。逐步形成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新的教育教學模式。

2.加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構建新的人才培養體系

(1)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育人質量,創建能適應和推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調整教學內容、重組課程體系,改善教學方法,將生產第一線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流程和新技術納入教學過程。

(2)明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的作用與地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這種新興的教育模式相對於傳統的教育模式來說,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更好地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即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3)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指導委員會,加強與科研單位、生產單位的合作力度,指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的順暢實施,實現優勢互補、人員設備資源共享,走教學、生產一體化的路子,共同培養人才。

(4)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管理和執行機制,保障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順利實施。

(5)加強與企業合作,建設校內、實習基地,充分發揮校內、外基地、科研機構在培養創新人才的作用;積極創建校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基地,充分合理利用校外實習基地的設備和環境優勢,改革實踐教學環節,共同培養學生。

(6)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探索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國際化,拓寬人才培養途徑,迎接入世挑戰。瞭解科技前沿知識,掌握科技發展動態,開闊思路,對創新人才培養無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7)制定規章制度,積極推動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加大了對學生的獎勵制度,明確要求學生在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參加課外科技文化活動,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爭取全面發展、全面成才。

(8)多種途徑設立獎學金,企業助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專業思想,開通學生就業快渠道。透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使學生和企事業單位相互瞭解,逐步達成就業意向。企業設立獎學金,進行資助。

(9)透過請知名專家、學者、企業老總作兼職教授,增進企業、學校、科研單位三方的交流。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的良好關係,形成了優勢互補、互相支援、共同聯合辦學培養人才的新體制。

(10)吸引社會資金或設備投入,改善教學條件。結合學校全方位教育教學改革,以學生參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和科研項目爲切入點,探索與實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與各個教學環節相結合的形式,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形式,進一步加快教學改革。“雙師型”教師提升教學質量

結 語

如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和緊迫任務。只有不斷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廣大職業院校才能真正擔負起黨和國家賦予的“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的歷史重任,也才能實現職業教育自身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