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學問君 人氣:2.02W
談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在新課堂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已成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作用不但沒有被削弱,而是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作爲新世紀的教師面臨着一場嚴峻的挑戰,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疑難及時指導點撥,又要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在學生能動性、創造性學習中發揮主導作用,減少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實現自主發展。如何透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到真正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一、 相關理論
        1. 支架式教學方法     
        布魯納是最早提出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的學者之一,他認爲支架教學的過程就是先建立情景以使學生容易開始學習,然後隨着學生逐漸熟練,教師撤除支架交由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2. 英語課程標準相關理念
        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二、 實踐的方法與途徑
        1. 創設教學情境
        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營造利於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和能力的良好環境,使學生能在貼近自身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進行高水平的建構。爲了有效創設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關的學習情境,教師應善於利用包括網絡、語料庫、詞典、多媒體、音視頻材料等多種資源。語料庫、網絡資源等給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課程資源,可以滿足所有教學情景創設的需求;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使這些資源的運用得以實現,教師在備課時要注重這些資源的運用,以最大限度地優化課堂結構。
        2. 優化課堂結構
        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對教學活動的預設上,即教學程序的組織和安排上,對課堂上可能產生的動態生成要有充分的考慮。教學程序的組織和安排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關係到教學任務能否順利完成,關係到教學質量的優劣。雖然參加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但由於教師掌握着課程目標和課時目標,這就決定了自始至終都是由教師在指導學生去完成各種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備課方面要花大量時間,做好充分的準備。
        3. 搭好教學支架
        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在對學生的點撥和引導上。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的點撥引導也起了關鍵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那麼怎麼引導呢?我們絕不能以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就放任學生自己去學習,這種放羊式的教學也會帶來不良的教學後果。教師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適當適時地點撥,指點“迷津”。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要及時發現學生探究中出現的思維障礙、認知偏差,或因背景知識不足、方法不當、小組內組織協調不力帶來的困難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予及時的幫助和進行精講點撥。        4. 加強學習策略指導
        學生學會學習是我們教學的最高目標。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對學生加強學法指導。要使學生不但有興趣學,還要會學,善於學。新課堂教學策略提倡以學生爲本,但是中學生正處於心智成長階段,求知階段,還不具備完全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知識結構也不完善,如果爲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做,不可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不是天賦的,而是在後天的教育活動中在教師指導培養下,透過自己不斷地學習逐步形成的,學生自主能力的發揮取決於他是否學會了學習,學生完全靠自己獲取知識費時過多,難度過大,若無教師的及時指導,學生的獨立學習也易產生盲目性,失去主動性,積極性,因此,強調學生自主,其本意不是排斥教師指導,也不是推卸教師教育學生的責任,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這種指導指的是學生學習思路的指導,研究方法的指導和各種資訊資料來源的指導。指導學生在實踐,合作中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課堂上教師應增強學法指導意識,善於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維方法的訓練,透過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使學生由“學會”過渡到“會學”。
        5. 注重非智力因素
        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應充分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目前很多中學生,尤其是農村中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普遍存在內驅力不足,課堂表現悶悶不樂、疲憊拖拉、提不起精神、注意力難以集中、作業馬虎隨便,學習效果下降,此時,我們作爲教師不能抱怨學生。如何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是我們教師的首要任務。其實,每位學生最初都是帶着希望來上學的,他們對達到學習目標或高或低或清晰或模糊都有自己的內驅力。教師要善於發現、利用、引導、強化和提高學生的內驅力。我們要注意三個原則:第一,多樣化原則。我們的教學內容、方式要呈現多樣化格局。我們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與語言操練活動相結合,教學中講練相結合;學生的活動也應多樣化:提問、討論、演講、小組操練、動手操作演練、相互交流等。第二,注意師生交往合作原則。教師應與學生建立一種友好合作關係。第三,紀律性原則。學生學習內驅力的控制因素首推課堂紀律。學生不得不學,被迫狀態下也能產生學習內驅力。教師不能只埋怨學生不自覺而放任自流,維持好課堂紀律也是我們每位教師應盡的職責和應有的能力。此外加強意志教育、讓學生體驗成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都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作爲教師就應該義不容辭的承擔起這一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