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探教師在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學問君 人氣:2.48W
試探教師在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即是指在教學中以學生爲本,在教學上充分依靠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那麼,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教師的主體作用呢?
【關鍵詞】:實踐探究 探究興趣 活動支援
        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爲學生的“學”而服務。目前,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爲學生服務的觀念,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個性,不斷提高學生探索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即是指在教學中以學生爲本,在教學上充分依靠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那麼,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教師的主體作用呢?
        一、提供調查範圍,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 以初三思想政治課教材第四課第二節第二框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人口問題”爲例,教學重點是我國的人口問題,難點是讓學生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教師在啓動探究式教學之前,要給學生提供調查範圍,做一些問題陳述,列出問題清單,如,我國人口與世界人口橫向比較,我國五次人口普查情況,我國人口特點、現狀及其給社會各方面發展帶來的影響等等。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以查閱資料、調查訪問及專家採訪等形式,在課下進行一段時間的自主探究。學生要把數據材料分類歸納整合,明確變量,學生自己製成網頁放在校園網上,資料共享。其間,教師可作諮詢指導。同時,教師對在課前重點指導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導,何時介入,何時提供有關資訊資料等方面要有預設。
        二、做學生探究活動的引導者。巧設起始情境,激發探究興趣;任何能夠形成一個疑惑情境的題目都可以進行探究訓練。探究式學習,往往以提出一個令人疑惑的事件爲開端。教師可利用這種內在的探究渴望,激發學生對探究對象的興趣和動機,達到順利教會學生科學研究的程序的目的。依靠問題,推動探究;在課堂上,當師生共同解決了我國人口問題的特點、現狀,分析了我國人口問題帶來的種種社會弊端之後,學生對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方法集中討論,展開合作式的探究。教師要爲學生創設一種鼓勵提問、大膽發言的氛圍,使學生大膽地解釋材料,假設、挑戰證據,或批評對方的研究設想。教師要耐心地傾聽,敏銳地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當討論陷於僵局或出現錯誤方向滑入歧途時,教師可作引導性介入。科學探究要依靠問題不斷推動。教師要有步驟、漸進地導向本質問題,使討論集中在幾個要點上。
使學生在自己的發言和前面發言的同學的觀點之間建立某種聯繫。熱烈的討論必然表現出理智的差異、對立的觀點和解釋。杜威說:“我們要想富有真正的思想,就必須願意堅持和延續疑慮的狀態,以便促進徹底的探究,這樣,如果沒有足以下判斷的理由,就不能輕易地接受任何信念或做出斷然的結論。”教師的任務是透過強調探究過程並引導學生加以反應來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發散思維的能力,努力引導他們提出假設,形成構想。學生心甘情願地忍受疑難的困惑,不辭勞苦地進行探究;透過歸納、演繹、推論等綜合分析法,認識由表及裏,去僞存真。隨着問題逐步展開,他們越來越接近知識的前沿。在探究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深刻性,而且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和寬容,激盪起學生創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歡心,學生的表現欲得到了極大滿足。        三、做學生探究活動的支援,倡導協作和平等的精神;探究式課堂學習是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的合作性探究。合作性探究能豐富學生的思想,有助於培養他們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質,並且使他們能夠理解並接受不同的解釋。教師以平等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給予學生較多的自由和寬容,同時教師也要培養學生養成尊重他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學會做人與處世。一個在探究過程方面有着高度技巧的靈活的引導者,會建立起融洽、和諧探究氣氛的支援環境和平臺,教會學生傾聽和提問的技巧,對別人的發言深思後,再提出自己的見解。使學生髮言機會盡量保持平衡。既要避免有的學生具有極大熱情而又缺乏人際交往的敏感性,滔滔不絕阻礙別人的發言;也要避免有的學生寥寥數語,什麼也沒說清楚的現象;使學生討論保持平衡。當學生感到有同等的權力參與討論或者在延長的沉默裏也感到心情舒暢時,探究討論會保持平衡。而嚴謹和謙慮的學習態度對這種平衡起了規範和保證作用。協作和平等精神是學生成長中應具有的良好的科學素養,教師進行探究式教學時不應忽視這一長遠目標。
        提供材料幫助,拓寬探究範圍;探究並解決問題尤爲重要的一點是:憑藉適當的事實和資料,充分藉助具體的直覺與經驗進行思考。同時,任何一個學生或小組在課下所達到的領域是有限的,學生很難確定探究對象的性質特徵、地位等所有問題。所以,教師要明確意識到學生所需要的資訊類型,根據學生的探究進展,透過錄像和電腦展示必需的資訊資料。杜威在講到教師的參與程度問題時指出:“他不應該限制學生作出貢獻,而是要在急需的時刻,當兒童經驗極爲有限時,提供必需的材料。”也就是說,教師要給予學生吸收和儲存材料的極大靈活性。而且,教師展示的應是典型的事例,有效地暗示一類事實原則。材料應包括正例和反例。材料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寬了學生探究思維的空間。當學生自主地思考大量的具體的關係中所有包含的共同因素,進行抽象與概括時,判斷才明確、堅定。另外,從大量的證據中提煉解釋,將解釋與已有的知識相聯繫,即鍛鍊學生的推理及判斷思維能力,也使學生懂得科學家是如何思考問題,如何探究發展獲得新知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習態度。
        總之,在整個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使探究活動直接指向過程本身。教師既要使學生獲得積極探究真理的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又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正確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學技能和教育理念的結合,應是教師追求和努力達到的一種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