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近體原則在英語課文話題設計中的運用-英語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2.16W
近體原則在英語課文話題設計中的運用-英語教學論文
近體原則在英語課文話題設計中的運用_英語教學論文




中學英語課文教學的目的絕不只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取課文所傳達的資訊,也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課文所包含的詞語、詞法、句型和語法等語言知識。語言教學只有跟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才能體現出其功能和生命力。因此,在課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把課堂作爲學生英語實踐活動的舞臺,把課文內容作爲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議論、評價、延伸和借鑑等言語實踐活動,從而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其積極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課文教學中如何將課文內容作爲話題,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使其能創造性地解決課文話題所引出的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是擺在我們外語教師面前的一大課題。而教育學理論中的“近體原則”在中學英語課文教學中的運用,爲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發揮其創造潛能和學以致用開闢了一條新路。

“近體原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應儘可能縮小教與學之間的差異,在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異,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也就是說,教師應在充分了解所教學生的心理狀況、年齡層次和知識水平的基礎上,認真分析教材,並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縮小教與學之間的時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異,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近體原則”可分爲時間近體原則、空間近體原則、心理近體原則和活動近體原則。現分別論述如下:

一、時間近體原則

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師生要不斷吸收新知識、新資訊和新材料,及時瞭解國內外重大事件發生的原因和背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重大事件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課文內容創設話題,用課本知識去分析當今國內外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和背景。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社會責任感,還有利於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TheGreenHillsofTangsa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時間近體原則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話題:WhydidthepeoplealongtheChangjiangRiversufferalotinthebigfloodin1998?然後讓學生分爲若干小組,用英語進行討論。學生人人蔘與,氣氛活躍,經過各小組發言,歸納出1998年中國長江發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如:氣候變化,河牀擡高,河道變窄,雨水集中,山坡植被破壞嚴重,圍湖造田,森林遭砍伐等等。接着教師又不失時機地引出另一個話題:Whatcanwedotopreventsuchadisasterinthefuture?這一問題的提出再一次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討,各抒已見。透過小組總結和歸納,師生們得出瞭解決這一問題的答案。

高中英語新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的課文,例如:動物保護問題----MiludeerreturntoChina;男女平等問題----Thesecretisout;關注地球問題----Savingtheearth;殘疾人問題----Disability;世界糧食問題----Feedtheworld;垃圾處理問題----Dealingwithwaste及自然災害問題----Earthquake,Fire,Hurricane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引出課文以外的話題,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思維,爲課堂教學創設出一種緊張、活躍、和諧和民主的氛圍。

二、空間近體原則

受全局性和典型性的侷限,教材在選材時不可能選用近期發生在學生所在地區的事例。由於空間距離遠,在教學中直觀性差,感受性弱,學生的興奮點不易被激發,因此教師應以課文內容爲依據,儘量結合當地典型事例,從課文中引出最受學生關注的話題。

例如,在教學Disneyland這一單元時,教師如果在課堂上抓住時機,向學生展示2lstCentury(1999.11.3)全版刊登的將於2005年完工的香港迪斯尼樂園彩色模型圖,並作必要的介紹,就能達到進一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教師可以作如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