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建設教育資訊化平臺實現優質教師資源論文

學問君 人氣:1.18W

論文摘要:以優質教師資源建設爲核心,利用城域網軟硬件資源和Web的開放技術建立區域優質教師與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根據教師專業化發展並結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實現區域內優質教師、教育與教學資源的共享。

建設教育資訊化平臺實現優質教師資源論文

論文關鍵詞:資訊化平臺教師資源共享

近年來,奉賢區教育資訊中心以優質教師資源建設爲核心,結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區域內名教師、教研員、科研員、一般教師、學生的整體作用,營造一個開放式的教、學、管三位一體的綜合環境和一個完整統一、技術先進、執行高效、安全可靠的基於城域網的輔助教學平臺,形成區域新的優質教育資源流的格局,實現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有效推進區域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奉賢區教育資訊中心根據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在此基礎上,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推進區域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要求,制定和推行以下行動計劃。

一、行動目標

立足奉賢區基礎教育及教師對教育資源的基本需求,針對學科教師使用教與學資源的現狀,在教育資訊化發展共同體平臺共享的基礎上,就中小學、幼兒園在備課與教學中常用的各種數據、圖片、音像資料、教案、優秀課例、課堂實錄等教學資源進行分類、編目、排列、調用、組合,形成一個既有豐富內容,又方便教師備課和上課,能快捷選取合適的優質教學資源的學科主題共享資源庫;建設一個結構科學、門類齊全、格式標準、內容豐富、使用方便的軟件資源共享平臺。透過資訊技術培訓和應用軟件的開發及推廣,達到學校領導會指導、骨幹教師會設計、專業教師會製作、全體教師會運用的基本要求,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範圍,推進區域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其進程目標爲:

2007年,着力軟硬件環境建設和多平臺的開發、培訓,探索培育試點學校,給教師提供獲取、發佈資源的渠道;2008年,發揮試點學校的示範作用,在區域層面上倡導優質資源教與學共享的應用,讓全區教師參與,多平臺並舉、分層遞進應用;2009年,隨着優質資源共享的滾動發展,顯現應用成效;2010~2011年,優質資源共享平臺開展與國內、國際教育單位接軌的教與學、管理、應用、共享的研究。

二、行動策略

(一)區域優質教師教與學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

1.基於Web技術平臺的建設

利用區域城域網絡技術綜合區域優質教師資源,爲全區的網上教學資源提供一種交互、開放、易用的綜合環境,達到共享優質教學資源,以此來支援區域協作式教與學、教研、培訓,形成一個開放、互動的名師、教研員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問的學習共同體。其內容有:一是“三名一帶”教師、教育、教學資源和視頻遠程課程培訓兩部分組成共享平臺,該平臺由區教育局基教科負責,由教師進修學院資訊中心負責研發。其中,教育、教學資源分爲“名校長”“名導師”“名教師”“學科帶頭人”四個模組,各模組分別設定如下欄目:“管理方略”“指導方略”“教育科研”“教學研究”“教案精選”“專題講座”“文獻資料”“隨筆”“教學動態”“學習指導”“學生習作”。視頻遠程課程培訓平臺則採用視頻實時與非實時教學型網絡方式。對非實時網絡課程學習者可以透過畫面視聽系統由教師講授,力求教師的施教活動清晰化,而實時網絡課程則構建一個虛擬課堂,既有類似面授時的教師,也有類擬面授時的板書或PPT同步演示,在視頻實時與非實時教學型網絡平臺上增設教與學互動功能,使學習者更容易適應網絡環境下的學習。

2.校本研修發展共同體平臺的建設

教師、教育博客羣學習即校本研修發展共同體平臺的建設,由教師進修學院培訓管理中心負責,學院資訊中心負責研發。平臺爲全區每一位教師提供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網絡研修空間,教師在平臺上可以自主開設所需的欄目,可以將自己的校本研修教學經驗、教學感悟、教學中的困惑以及科研成果等一一展示,並能在該平臺上與區內任何一名教師進行交流與合作,共同學習,共同提升,共同發展。

3.中小學、幼兒園教學研究平臺建設

由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室負責,進修學院資訊中心負責研發。平臺爲全區教師開設市、區、校級公開課,爲優秀教案、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案例等資源提供上傳的空間,並透過全區教師在平臺上的瀏覽、比較、反思和資源的沉澱機制,引領掌握資訊技術環境下的教與學策略、方法和技巧,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水平。

4.新媒體技術平臺建設

建立虛擬網絡在線小組學習室,採用多媒體小組協作互動平臺進行教學代理來解決遠程教與學、管理過程中的引導和監控,在給師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同時,透過虛擬指導教師監控代理的方式爲導師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教與學的管理創造條件。在線小組一般是5人在線,進行多媒體個性化交互學習、研究和管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意義上的建構。平臺採用的是在網絡環境下的“人一柳人”交互,主要指主持者(指導教師)和協作者(學生或教師)。5人在線小組透過網絡靈活運用虛擬課堂、聊天系統、協作虛擬環境、視頻小組會議、公共電子白板進行同步討論,協作參與教與學過程的研究。協作者在學習過程中隨時都可以和主持者或其他協作者討論。

5.教師專業發展平臺

爲全區教師提供一個融個人學習、互動學習、相互交流、專家指導於一體,並在學術理論、動手能力、教學技能上可持續發展的專業化學習的平臺。包括:

一是資訊技術與學科整合課堂教與學策略研究平臺建設。以合作學校、班級或教研組爲單位,將學生或教研組分爲四個小組,在平臺上發佈教與學策略研究的案例、各小組活動、集體活動的情況,開展階段評析,支援教師探索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設計,改革課堂教與學方式,實現課堂教學資源從有到優並且全區共享的轉變,最終實現資訊技術與學科整合,達到課堂教與學策略研究資源的共享與知識的管理。

二是資訊技術教師專業化發展平臺的建設。主要以BBS的形式爲資訊技術教師提供一個融自主學習、互動學習、分層學習、相互交流、專家指導於一體,並有學術理論、實踐動手操作和教學技能上可持續發展的專業化學習的平臺,主要欄目建設有“資訊科技的教與學研究”“網絡管理與應用”“教育技術管理與資源開發網管工作經驗交流”“網管日常維護網管意見與建議”和“自由討論區”。

(二)區域優質教師資源共享的應用與評價策略

1.分層遞進應用

未來五年的探索實踐要將課程整合和二期課改”作爲一個整體來看待,在五年中要創建數字化虛擬現代實驗室,讓教與學內容被區域師生共享。爲了使師生更充分地共享資訊資源,要將現有的圖書館擴展爲圖書資訊資源中心,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應用的廣泛性、資源整合過程的有效性、整合技術的先進性上,實現由無序資訊技術資源個體開發向有序集約開發的轉變,由以條線分工、負責實施的組織管理向以項目爲載體、部門協作推進的轉變,綜合以上平臺應用來逐步實現遠程優質教師資源共享的網絡化。

在中小學、幼兒園層面,未來五年要以區域優質資源共享研究與應用爲抓手,以學校爲主陣地,以任務驅動爲基本模式,組織各校學科教研組、年級組、教育技術組、學校師生將所取得的課程與資訊技術整合、資訊化學校文化與學習環境建設、資訊管理與評估機制等方面的成果,上傳到區優質資源共享平臺,及時推廣各校教育資訊化工作的成功經驗,推動“以資源共享應用促學校發展”的全面落實。

2.應用能力培訓

(1)資訊化應用能力的分批專項培訓

2007"~2009年,將在現有的教師培訓體系的基礎上,透過資訊化手段,提升教師培訓水平,不斷豐富本區優質資源共享平臺,按教師的不同年齡段進行不同層次應用能力的分批專項培訓,重點加強區域教師的教育資訊化優質資源共享平臺的操作技能、教與學應用能力,以及配合教研室的資訊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優質資源研發和應用培訓,進而逐步提高全區教師的資訊化應用能力。 (2)多平臺並舉應用

根據全區教師教育、教學要求,採用多平臺並舉應用,既要完成區域內中小幼教師的資源共享、管理和評價,又要與區域內的名師對一般教師、教師對教師、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校對社區的在線與非在線合作教學與管理的互動,構建本區新型的遠程教學、管理環境,爲全區每一位教師提供一個積澱教學思想、敞開心靈的教學視窗,滿足交互、檢索、下載、點評、閱讀、網上溝通、教學科研共享的需求,促進教育、教學的和諧發展。同時,全區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平臺,積極參與、承擔和開拓國內、國際雙邊和多邊的優質資源合作交流與研究。在今後的多平臺並舉優質資源建設應用過程中,還要兼顧市教委關於上海市“四通”教育資訊化建設與應用的總體進程,與全市的教育資訊化建設與應用取得同步,使奉賢區的優質資源共享、應用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3.區域師生共建資源,滾動發展

打破教師進修學院、中小學、幼兒園以及師生資源孤立和封閉發展的狀態。透過一系列措施和制度,由校長負責,將各校優質資源上傳到平臺上,由區教育資訊中心、教研室、培訓管理中心在教師進修學院建立的虛擬教研室上對上傳的資源進行審覈,控制資源的質量,從而逐步形成具有本區特色、適用性強的.優質資源,滿足本區師生的教學需求。透過全區師生共同參與、共建資源、不斷積累和優化、共享互動的良性循環,實現教學資源的滾動發展。

4.評價目標與機制

在教育城域網優質資源共享的各類平臺中,構建資源應用過程評價模型,要求全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利用此評價模型來完成資源有效應用的評價工作,透過評價來全面瞭解教師教學資源的應用狀況和研究水平,要以有效診斷教學資源應用效果來激勵教師和學生調節教學功能。在評價模型中,評價活動要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要強調過程反思,針對教學活動的結果、產生的問題及時得出偏差,進行分析和解釋,透過反思提出改進措施,爲下一個階段教與學資源應用的實施提供條件。平臺的過程評價實施工作要納入區教研室評估對象行列,區域有關部門對評價目標與機制也要積極開展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專家諮詢與論證,做到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以評促“用”,以評促“優”。

四、行動保障

(一)組織保障

要充分認識教育資訊化工作重要意義,把資訊化作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整體提高教育質量的一項重大舉措,將學校教育資訊化的程度與資訊技術教育的水平納入學校辦學目標體系和督導評估體系。

(二)管理保障

建立由分管局長負責、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行動計劃執行領導小組。其中,基礎教育科負責宏觀指導;教育資訊技術中心負責硬、軟件和優質資源共享庫的規劃、建設、管理、服務、培訓和業務指導,負責檢查和評估;教研中心負責資訊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以及優質資源共享的研究和推廣;培訓中心負責教師的培訓管理;計財科負責專項經費的管理和使用監督;其他部門也應根據各自的職能積極參與行動項目的建設工作。中小學、幼兒園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實行校長負責制。學校的學科教研組、教育技術組、總務組等部門應各司其責、通力協作,提出相應的實施細則,形成立項、實施、評價的規範管理,提高項目管理的透明度和科學性,確保項目按預定目標實施。奉賢區優質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工程所需資金由教育局列入年度預算。

(三)技術保障

區資訊中心保障以上平臺的正常執行,並提供技術支援服務,基教科、教研室、培訓中心、各學校校長督促教師掌握基本的資訊技術操作技能,制定相應的考覈制度。教師應自覺瀏覽平臺上的內容,教研員、培訓員、教育技術人員、圖書中心管理員要定期登入平臺與協作者展開學習與交流。資訊中心定期舉辦資源質量評審活動,對優秀資源予以一定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