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互動性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9.8K

1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耦合性關聯

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互動性研究論文

素質教育是一種旨在促進人的素質發展,提高人的素質發展質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動。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爲根本目的,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形成健全人格和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作爲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主要內容是透過音樂的功能和價值來實現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使大學生身心能得到全面和諧發展。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功能和滲透是全方位的,它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是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透過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塑造其完美人格,以促進他們自身和諧完美的發展。

2素質教育對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促進作用

素質教育是要求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以提升學生多種能力綜合發展爲目的的重要教育手段。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大學生掌握良好的專業技能,還要求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這就爲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一個優越的發展環境。素質教育中提倡發展大學生身心和創新的發展,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意識,爲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思想意識環境。能夠促進大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愛好,提升大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大學生的人格,提高大學生個人的修養,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的發展。

3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3.1促進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審美功能是音樂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區別於其它學科的標誌之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透過教師的引領,使學生逐步把握住音樂作品的豐富內涵,豐富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擴大音樂視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僅掌握了音樂的基本規律,還能領會音樂的精神並能利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心聲,逐步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念與審美能力,提高大學生感受美、鑑賞美與創造美的能力。高校公共音樂教學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對美的追求,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透過聽、唱等藝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和鑑賞,喚起學生對音樂所表達的情感的共鳴,對大學生的審美觀產生積極影響。

3.2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音樂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並且與思想道德教育的關係也極爲密切。《樂記》載:“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荀子就認爲音樂可以用來“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音樂教育透過將思想性和藝術性緊密結合的藝術形式,透過藝術手段抒發人們真實的情感,表現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情感,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在高校公共音樂教學中,引導大學生學習一些民族優秀的音樂作品,能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之形成更強的社會使命感與責任感,這對於我國現代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

3.3促進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高校公共音樂教學並不只是教授音樂基礎知識、音樂欣賞與演奏等,還包括音樂作品在創作時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人文背景等方面的知識,使大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能引起記憶、思維、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動,能夠體會到一個國家與一個時代的文化的導向。從而活躍大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生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高度融合中促進促進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音樂具有陶冶情操、保健身體的作用。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從生理和心理的意義上講,優美的音樂可以使人心曠神怡,從而改善和調整人的情緒,消除和緩解外界及心理因素對人造成的緊張狀態,保持愉悅的心境,有益於身心健康。音樂對於大學生的素質培養影響是多方面的,音樂教育不僅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還有利於人的性格、情趣方面的形成。透過音樂教學,使學生在享受美的同時,陶冶自己的身心,振奮精神,促進學生的自身發展。由於音樂教學中能充分體現出情感的體驗性、調節性和傳達性,因而音樂實踐活動必然使大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調節能力和傳達能力得到培養、提高和發展,養成良好的情感體驗,淨化心靈。有效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良好個性的養成。

3.5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音樂教育能啓發人的智力,激發創造力。音樂教學是一種動態的充滿創造性的非同一性的藝術,這決定了音樂教學中充滿創造性,音樂教育不僅是一種審美的體驗活動,也是一種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教育活動,其魅力就在於能使大學生進入一種高尚的、超越的精神境界,啓迪想象力,提高創造力,使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並進,擴展大學生的心理空間,激活大學生的創造性心理活動。例如:音樂欣賞就是充滿想象與聯想,培養學生想象力和激發積極的創造過程;學生透過音樂創新和音樂實踐培養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能力。

4促進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發展對策

4.1提高認識,科學定位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目標

對世界音樂教育有着深遠影響的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曾說過:“音樂教育是人的教育,對於一切,我最關注的不是音樂的,而是精神的探討”。因此各高校領導應該正確認識到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作爲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不但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能力,對於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總目標應是以培養大學生的綜合音樂審美能力爲核心,並用相對獨立、系統的音樂課程和藝術實踐等形式來培養大學生感悟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與鑑賞音樂的能力,進而達到發展大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應圍繞全面發展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體現多元性和可操作性、可行性的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目標體系。

4.2改革現有的高校公共音樂教學內容

音樂是透過音樂語言來表達的,如果不瞭解音樂的基礎知識,就無法欣賞音樂,更談不上對音樂的理解。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才能去欣賞音樂、鑑賞音樂和理解音樂,最後達到審美的目的。鑑於現在大學生的音樂基本素質較薄弱,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內容應該先從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入手,側重於音樂的思想內涵、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及對音樂表現力的理解,從而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既要注重選擇國外音樂家成熟時期膾炙人口的作品,還要立足於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因爲民族音樂教育絕不只是停留在讓大學生了解民族音樂這個層面上,而是遠遠超過了它自身的價值。民族音樂教育是學習和了解祖國傳統文化的又一生動而有效的途徑,它對於培養大學生的審美觀,強化大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學習和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都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在音樂欣賞課應更突出民族性和大衆性,宜重視對民族音樂、民族戲曲、民族器樂的介紹、欣賞以及傳播。

4.3改革高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有自己的特殊規律,音樂不僅有系統的知識體系,還具有豐富的情感性與形象性,如果沒有良好的方法,即使滿腹經綸也無法真正領略音樂美的妙趣。高校公共音樂課教學可採用“講授法”爲主要教學方法,但不能一貫到底,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大學生的需要及時調整或穿插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創設情境法、提問法、比較法、查閱資料與研究討論等方法。例如在音樂欣賞教學程序的設計上可讓大學生對感到陌生的傳統音樂,可先分析,後欣賞或邊分析邊欣賞;一些較爲熟悉的曲目,就讓大學生自己邊分析邊欣賞,也可由教師設問,共同討論;對那些較爲通俗的音樂則可以採用刺激式或背景式的欣賞方式。另外對於欣賞過程中碰到的一些音樂理論知識,也要作簡明扼要的介紹。這種教學方法會使大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自覺地學習、研究音樂。而且在高校公共音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這樣不僅有助於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也有助於開拓其文化視野,逐步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和審美觀,還能拓展對其所學專業的研究。

4.4注重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藝術實踐

注重高校音樂藝術實踐是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必要內容。大學生透過參加樂器演奏、歌曲演唱、舞臺表演等藝術實踐展示的機會,能激發大學生參與、表現的慾望,提升自信心,鞏固他們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加深對音樂藝術的理解和喜愛。高校藝術實踐活動還是大學生創新的過程,可使大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張揚個性,不斷地挑戰自我、超越自我,並培養大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品質,使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發現自我、超越自我,促進學生綜合藝術修養的提升。

4.5培養高校公共音樂教師的終身持續自我發展能力

我國高校公共音樂教師要使教學水平有“質”的提高,並且能夠“持續發展”,就必須重視教師終身持續自我發展的能力,在教育教學方法上需要有創新精神。首先,要拓寬音樂教師的培訓渠道,擴大音樂教師培訓的規模,引進有效的競爭機制,多方合作來改善公共音樂教師的終身持續自我發展的能力;其次,要對高校公共音樂教師要建立嚴格的考評、聘任制度,那些“匠人式”的執教者應儘快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再者,要樹立教學、科研並重的教學觀,高校公共音樂教師應自覺加強自身的科研能力培養,積極進行科學研究,積極參加校內外的評課、觀摩、研討等活動,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來促進教學。

4.6改革現有的公共音樂教學管理體制

我國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得不到迅速發展,原因之一是教學管理體制還存在許多問題。目前,雖然很多高校對公共音樂教育都給予了程度不同的重視,但實際上是“表面上重視,行動上不重視”。公共音樂教育仍處於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狀態。這說明部分高校領導的教育思想、理念還存有漏洞。針對目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機構存在着多頭領導、屬性不清、定位模糊、效率低下等問題,建議各高校要建立健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教研室或公共音樂教育中心,並賦予較大的管理自主權和發展權限,將公共音樂教學納入到學校的教學計劃體系中,以便鞏固和提高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地位,加強對公共音樂教學的管理,確保教學和課後藝術實踐的完整統一,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

5結語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作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對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應正確處理與理解公共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耦合性關係,積極促進素質教育與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互動性發展。使其作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真正發揮出自身所特有的優勢和作用,在推動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的進程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張華萃 單位:山東女子學院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