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如何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論文

學問君 人氣:1.5W

學習是一個認知的過程,當人對認知的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就表現爲具有旺盛的求知慾,他的心理感受就處於強烈的興奮之中,他的思想也就最活潑,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感受能力就處於最佳狀態,這時的學習效果最好。如果使學生處於這樣的學習狀態中,那就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的素質。怎麼才能使學生處於這樣的狀態之中呢?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談點看法:

如何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論文

一、注意挖掘教材的趣點、難點

每篇課文都有引起學生強烈興趣的地方。如《荊軻刺秦王》的預習提示中“爲了抵抗強秦的進攻,同時也爲了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勇士去劫持秦王。”“見陵之仇”是怎麼回事?學生會產生疑問,而課本中又沒有任何提示。又如課文中荊軻刺秦王失敗了。(荊軻)箕踞以罵曰:“事所爲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然約契以報太子丹也。”而陶淵明則在《詠荊軻》中說“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這不是矛盾嗎?到底哪一種說法更合理呢?學生對這些問題必能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就是促進了學生對課本的閱讀,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的提高。這種方法應注意一定對課本的挖掘,側重於對全文的重大問題,有密切聯繫的問題,對本文的重要教學目標有密切關係的問題。這樣使學生透過幾個有興趣的問題的思考解決就能較好的達到知識和能力的訓練要求。

二、要善於利用學生智慧的火花

課堂上隨着對生動教材內容的深入閱讀和教師對情景的創設,學生的思想時時會閃出智慧的火花。當智慧的火花閃現時,教師切不可爲了完成“預定目標”匆匆而過,而應停下腳步,把這稍縱即逝的靈感火花點燃。

如我在教《孔雀東南飛》中,讀了前幾節,學生突然問“蘭芝聰明、勤勞、美麗、善良,孝敬公婆,體貼丈夫,她幾乎具備了一個女人的所有傳統美德,爲何她婆婆看不順眼呢?”讀到“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時,學生又感到不可理解:“他們何必尋死呢?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啊,比如私奔,爲什麼不呢?”看到學生對這些問題很有興趣,我就停下來讓學生自由深入地探討。第一個問題討論的結論有兩種是大家比較接受的,一是“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蘭芝嫁過來好幾年了(“蘭芝初來時,小姑始扶牀。如今被驅遣,小姑如我長。”),沒有爲焦家生下一男半女,婆婆等着抱孫子等得不耐煩了,所以“三更斷五匹,大人故嫌遲。”所以“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所以“吾已久懷恨,汝其得自由”。二是由文中看出焦仲卿的父親早逝,母子二人相依相親,自從焦仲卿娶了劉蘭芝之後,把愛轉移到了劉蘭芝身上,使母親受到了冷落,母親嫉恨蘭芝才這樣的。透過這個問題的討論,增強了學生對封建倫理綱常的認識和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入體味。第二個問題透過討論,得出如下結論:在封建社會裏,違抗父母兄長之命自由戀愛、私奔是大逆不道,無處容身的。所以一旦學生的思想火花閃動,我們不能輕易的放過它,也不能簡單的代學生作答,要讓他們去解決疑難,要引導他們結合課文內容及有關知識背景,社會方面,風俗習慣等等方面思考,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合情合理即可。教師可以適當的點撥。儘管這節課的預定目標沒有完成,但卻取得的效果比預定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三、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本中已經很明確的知識點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掌握,能夠透過查閱、思考解決的問題。讓他自己去查閱思考,這一點應注意不能放任自流,要注意檢查督促,以促進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形成自學能力。另外,做學生課外閱讀的引路人,給學生推薦一些好書,介紹一些好的學習的方法的見解

對於學生的`獨創性見解,首先要持鼓勵的態度,並且聽學生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不要輕易的打斷他,學生陳述完自己的見解,可由其他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等到把不同的意見聽完。如果學生已取得了一致並且比較正確的答案,教師就不必解答了。如果學生存在着明顯的分歧,或者教師認爲學生的見解有明顯的錯誤,教師就需要把學生的錯誤點指出來,並用確切的證據解答學生的問題。如果暫時不能說服學生,不強求學生放棄自己的看法,可讓他保留,課下進一步研究。

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本中已經很明確的知識點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掌握,能夠透過查閱、思考解決的問題。讓他自己去查閱思考,這一點應注意不能放任自流,要注意檢查督促,以促進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形成自學能力。另外,做學生課外閱讀的引路人,給學生推薦一些好書,介紹一些好的學習的方法,幫助解決學生課外存在的問題。

實踐證明,只有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索,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才能體會到學習語文的快樂,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才能使我們在應試教育的軌道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才能真正抓住了素質教育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