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音樂教育與養成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4.91K

一、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

論音樂教育與養成教育論文

1.音樂審美過程中的心理活動

音樂審美過程中的心理活動一般分爲四個階段,分別是音樂的感知、情感的體驗、想象以及理解。音樂的感知爲音樂審美最初的階段,是小學生進行音樂審美的重要階段。所以,要了解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對音樂的體會和感受,就必須使學生了解音樂裏的情感。音樂的審美是無法脫離想象的,但必須要以音樂的情感作爲基礎,才能更好地去理解音樂。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這四個階段是相輔相成的,促使學生在音樂上的欣賞能力不斷地提高。

2.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思維能力

音樂,作爲一門聽覺的藝術,我們只有用心去聆聽,才能瞭解它的美。“聽覺”是學生了解音樂美的唯一途徑,能夠透過聽覺來判斷音樂中的感情是音樂所特有的思維能力,而有正確的思維方式纔可以使學生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因此,爲了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就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聽覺”,這也是作爲音樂學習的基礎。

3.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情感

音樂本身是一種情感的表達,作者透過音樂將情感進行傳遞,聽衆透過聽覺去了解作家創作時的情感,彼此達到共鳴。所以說,音樂的教育本身是審美的`教育,透過審美來獲取音樂中的情感。在音樂的表演中,表演者透過不同的表演方式將自己的情感昇華和表現。隨着欣賞者對音樂的理解逐漸將感情投入到音樂中。所以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擁有豐富的音樂情感。

二、音樂教育的內容

音樂教育的內容主要分爲以下幾點:第一,感受和鑑賞。其中包括各種音樂表現要素、音樂的體裁、音樂的情緒和形式,音樂的流派與風格等。第二,音樂的表現。主要包括演唱、表演和演奏等。第三,創造能力。包括探索音樂與音響、音樂創造和即興創作等。第四,音樂文化的普及。包含音樂和社會生活、音樂和其他學科、音樂和姐妹藝術等。

三、對學生的個人培養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敢於進行創新,進行個性化教育。

1.個性化的欣賞音樂,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音樂的瞭解可能各不相同,當學生的理解與音樂本身所蘊含的意義大相徑庭時,教師不可以否認學生的認識,反而應該讓他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因爲音樂的教學不能拘泥於一種傳統的課堂教育,因爲音樂教育對開發學生的情商以及心理上有很大的幫助,它能豐富學生的生活,開啟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充分地發揮想象。

2.個性化地演唱

演唱歌曲對學生凸顯個性尤爲重要,作爲老師,要習慣給學生搭建表現自我的平臺,多讓學生對自己的音樂想法和才藝進行展示和表達。在民族音樂的傳承基礎上,對於流行的兒童音樂進行教育,不能像傳統的音樂教育,學生學了一學期的音樂課還是唱《數鴨子》,鼓勵學生在臺上唱自己喜歡的歌曲,可以針對不同心理的學生進行不同趨向的個性化培養。同時引導學生透過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在豐富學生音樂知識的同時給學生們帶來了樂趣。

3.培養學生的音樂特長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去參加能陶冶學生情操和培養學生欣賞能力的課外活動。透過學生的特長進行不同地分組,例如根據學生的喜好和天賦將學生分爲舞蹈班、聲樂班、樂器班等。儘可能地發揮學生的特長,給予學生最大的發揮空間。透過不同小組定期對音樂的探討可以擬定不同的班內音樂活動和總結會,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技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透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擬定更爲合理的規劃,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特長。

小學音樂教育要從學生的音樂心理出發,傳統的音樂教學雖然有一定的優點,但是更多的是沒有從根本上讓學生享受到音樂本身的魅力,因此要摒棄苦練音樂技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音樂充滿熱愛和興趣纔是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和表演能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