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職校體育教育的影響與作用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5.46K

一般來說,高校的體育教育都能夠按照國家素質教育的要求來開設課程,與時俱進、因地制宜開發校內資源,發揮了課程資源的優勢,激發全體學生學習鍛鍊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體育教育是塑造大學生軀體健康的一種實踐,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實踐。

職校體育教育的影響與作用分析論文

體育教育透過一種具有組織性、系統性、感染力的方式進行身體改造和教育活動,以不斷增強體質,又對學生進行“耳濡目染”的教育進行精神和道德的薰陶,用這種教育形式向學生輸送思維、知識、行爲和評價模式,最終融入集體行動和產生集體行爲,也就具備了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學生的軀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產生了影響和作用。

1、體育教育培養健康意識,增進學生的軀體健康

“德智皆寄予體”,沒有強健的體魄,沒有良好的健康意識,大學生就很難勝任繁重的學習任務和生活和工作的要求。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課程,其開設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鍛鍊大學生的強健體魄,培養其健康的意識。透過體育教育的系統化訓練和教育活動,使得大學生能夠建立現代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爲習慣,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引導學生採取適合發展身體的不同形式和方法有針對性進行鍛鍊,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有機體的生命力,增進軀體健康。

 2、體育教育重視情感體驗,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是將心智和軀體統一起來的最有效、最容易調控的教育方法,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保持和增進心理健康。[1]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這不僅對人的知識能力提出了要求,也對人的心理素質提出了要求。有關資料表明,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抑鬱、焦慮、厭學、自殺傾向等現象嚴重,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行爲異常、心理承受力障礙等更是常見的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各項體育活動的實踐體驗,有針對性地糾正心理缺陷,充分發揮體育修心養性的作用,並在課程中滲透以認知、心理、情緒、情感體驗爲主的教育,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指導與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3、體育教育注重道德培養,增進學生的道德健康

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實際上也是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交融,共同爲培養學生成才成長而努力。與其他文化課相比,體育教育不僅在理論上教會學生如何尊重自己、理解他人、關心團隊、培養合作精神等,更是在體育教學的實踐中,在教學的每一個科目、每一個環節都滲透着對於學生道德的培養和人性的養成。體育教育中的籃球、排球、足球等課程的開設,可以鍛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體育教學中開展的各種球類的比賽,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人單憑擁有的技能還不足以贏得勝利,獲勝需要團隊的協作與配合;體育教學中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用於拼搏的意志品質和不斷進取的競爭精神;甚至,體育教師的道德品質、健美的身姿、優雅的氣質、文明的語言都會深刻地影響學生,讓其養成文明的舉止和習慣。[2]體育教育與學生的培養緊密結合,在教學的每個細節中都十分注重對於學生的道德培養,不斷增進學生的道德健康。

 4、體育教育強調教育實踐,增進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維果茨基認爲,“在運動技能(對作爲行動核心的身體的把握)與語言句法的掌握之間有着緊密關係。以身體爲基礎的對基本概念的領悟,以及在此基礎上所獲得的意義,對個體進一步理解社會經驗、社會結構、扮演社會角色奠定了基礎。”[3]這就表明體育教育中的身體問題,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對身體的塑形和對技術的追求,而是透過體育教育這一介質和基礎,加強體育教育與社會無縫銜接的紐帶和橋樑的功能。無論是對大學生的軀體健康,還是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的作用,體育教育都是爲學生將來走出社會打下基礎。體育教育在這一過程中便扮演了媒介的作用,透過在體育教育課堂強調教育實踐的作用和意義,幫助大學生確立理性的社會意識和正確的思想觀念,建立互助、友好、合作、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減少人際衝突,提高社會化的心理品質,同時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參與意識、公正意識、團體意識、法制意識等的教育,促進學生社會化的健康發展,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高校體育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其重要意義也得到了凸顯。正如陳毅所說:“體育可以使勞動藝術化,活潑人們的腦筋,使人身心愉快。”因此,要從教育意義的視角去理解體育教育,它是一種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教育實踐,對於學生的軀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極大的影響和極爲重要的作用。這對於高職院校來說,就應該不斷的創造機會,開設好體育教育這一課程,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硬件基礎;對於大學生來說,更應該樹立鍛鍊意識,“謀個性之發展,爲個人謀生之準備,爲個人謀生社會之準備,爲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4]在體育運動中加強心理知識和道德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成爲社會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