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2.15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篇1

摘要:

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對學習數學知識、參與數學活動、提升數學素養都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目前一年級學生在數學語言表達方面存在不會表達和不願表達的問題。經過課堂實踐與思考,我認爲可以透過學會傾聽,在傾聽和示範中學習數學語言表達的方法;有序指引,給予學生提供更多表達的機會;豐富閱讀,在課外延伸中發展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等策略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進行有效訓練。

關鍵詞:

核心素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小學一年級;提升策略

數學核心素養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由此可見,語言表達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實現的重要內容之一。而當前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參差不齊,存在着部分學生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達出自己想法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其數學學習的效果。因此,如何在一年級時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成爲教師需要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一、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

(一)不會表達

不會表達,指的是學生有表達的慾望,但由於自身的年齡特徵或所受環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響,尚不能做到表達得很好。具體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

(1)表達不完整。一年級的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較弱,不能夠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回答常常是一些零散的詞組或短語,缺乏完整性。比如,在教學《數一數》這課時教師提問:“在這幅圖裏,你看到了什麼?”學生會回答:“蝴蝶。”教師接着問:“蝴蝶有幾隻?”學生回答:“5只。”從該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數學語言表達不完整,這裏的“5只”指的是什麼,並不能從他的回答中得出。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說出完整的話:“5只蝴蝶。”甚至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看到了5只蝴蝶。”

(2)表達不規範。數學語言因其特有的學科性質,應該是嚴謹的、規範的。但是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其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在進行語言表達時也往往缺乏一定的規範性。比如,在教學《幾和第幾》時,教師提問:“塗色的燈籠排在第幾個?”學生會回答:“第4個。”很少有同學能說出:“從左往右數,燈籠排在第4個。”這部分內容學習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清楚且規範的表達物體的位置,很多同學其實是能夠理解這個意思的,但是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卻不能說得很規範。

(3)表達缺乏條理。數學的邏輯性要求數學語言的表達必須具有層次性和組織性。有條理的表達對思維的過程有着較高的要求,而一年級的學生由於缺乏思維的高度,因此在表達的時候往往是無序的。例如,在教學《分與合》時,教師會提問學生:“7可以分成幾和幾?”這時學生會回答:“7可以分成3和4,7可以分成2和5,7可以分成6和1……”顯然學生大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這樣的回答是雜亂無章的。

(二)不願表達

不會表達是基於有表達的慾望,而不願表達則是出於個人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對錶達產生了畏難和抗拒的心理。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數學課堂交流時,班級裏積極舉手發言的總是那麼幾個同學,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光聽不說,即使是被點名發言時也是吞吞吐吐,甚至有的直接站立不語。這樣的現象首先說明一年級學生在進行數學語言表達時遇到了障礙,不能很好的透過語言表達出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其次是在情感方面,對數學的學習缺乏興趣,進而對數學課堂上的提問與回答也缺乏表現的慾望。

二、提升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實踐策略

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要達到有效的數學交流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一年級時教師就應有意識的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

(一)學會傾聽,在傾聽和示範中學習數學語言表達的方法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與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密切相關。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只有在認真傾聽了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之後,才能更好地理解學習的內容,明確自己的想法並組織好語言。同時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中蘊涵了對數學語言運用的規範方法,學生透過認真傾聽,可以幫助自己完善表達,使自己的表達能夠更嚴謹、規範、有條理。

從示範的角度而言,意味着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數學語言的語言應是邏輯完整、規範而有條理的。例如,在學習《比一比》時,教師的提問應該是“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而不是簡單的問“誰多”,“誰少”。規範的提問不一定會得到規範的回答,但不嚴謹的提問方式一定不會得到滿意的答案,這就是示範的作用。在課堂上,除了教師以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就是同學。一部分同學的表達同樣會對另一部分的同學產生影響,在思維的碰撞中可以提升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也應指導學生認真傾聽別的同學的發言,求同存異,取長補短。

(二)有序指引,給予學生提供更多表達的機會

小學數學的課堂應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而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學會“讓學”,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對學生來說,講給別人聽,往往比聽別人講更高效。學生能表達到什麼程度,就證明他們的理解到什麼程度。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發言的機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只要他願意說,教師應毫不猶豫的給他機會說。而對於缺乏表達慾望的學生,教師也應該鼓勵其嘗試表達。學生受到了鼓勵,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這也許會是表達的良好開端。

在給與學生說話機會時,對於學生的'表達也要進行相應的指導。因爲有的學生很有表達的慾望,囉嗦冗長的語言使得班級裏的其他學生無法理解到該生表達的意思。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有序的指引、相機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表達的方法。例如,在教學分與合時,教師一般會提問:“8可以分成幾和幾?”可以讓學生一邊說,一邊在黑板上板書,這時學生的答案可能是沒有順序的,一般是想到哪個就說哪個。隨後教師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嗎?”排好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反思,“在說分與合的時候爲什麼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這樣有什麼好處?”透過討論後可以得出有序可以做到不遺漏。有序的表達是縝密思維的一種表現,而數學就是這樣一門嚴謹的學科。

(三)豐富閱讀,在課外延伸中發展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是人類獲得知識的主要手段,是瞭解世界的重要途徑。讀書是學習的先決條件。閱讀並不是語文學科的專利,學習數學同樣需要閱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閱讀過程中,也可以潛移默化的感悟數學的語言。數學的文字除了基礎的數學教科書外還有很多課外的數學讀物。對識字量較少的一年級學生而言,數學繪本是個不錯的選擇。在豐富多彩的故事圖片中,學習數學的語言,學生可能會更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纔會學的更好。

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還離不開家長的幫助。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與家長多進行交流,讓學生把在數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說給父母聽,並告訴他們你是如何知道和思考的。利用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對孩子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過程需要依靠語言表達來呈現。教師只有透過長期的、有計劃地加強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學生才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參與數學活動,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史寧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教學--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爲例[J].中小學管理,2017,(01).

[2]季芸.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有序表達的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6,(05).

[3]席愛勇.數學表達: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髮展的實踐範式[J].江蘇教育研究,2017,(11B).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篇2

摘要:

當兒童步入小學生活之後,就意味着他們要接受系統的數學啓蒙教育,如何順利引導小學一年級學生順利適應小學生活與數學學習特點,做好幼小銜接教學銜接,是每一位一年級數學教師都應重視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教育遊戲在幼小銜接教學中發揮着十分積極的作用。對如何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開展教育遊戲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教育遊戲;

“成功的祕訣在於興趣”,一年級小學生心性簡單、直接,數學教學活動是否能夠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直接決定了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思維活躍度。因此,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應成爲教學的首要任務。遊戲對兒童有着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在教育遊戲中滲透數學知識,可讓小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內涵,使其在娛樂中自然而然地習得數學知識與技能。另外,幼兒園是以遊戲、活動爲主要教育活動的,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教育遊戲,還可讓小學生感到熟悉、親切,使其獲得心理安全,而這則可使其更快速地適應小學生活。爲了保證教育遊戲的有效性,下面,筆者將從遵循教育性、豐富遊戲教材、做好遊戲評價三個層面,討論一年級小學數學教師應用教育遊戲的具體做法。

一、遵循教育性

將教育遊戲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教育遊戲是爲小學數學教學服務的。因此,數學教育遊戲必須要符合一年級數學教學內容的要求,切忌爲了追求數學遊戲的熱鬧化、娛樂化而割裂了遊戲與數學課程之間的關聯。

就如在“位置”一課中,小學生應建立基本的空間意識,瞭解左、右這兩個方位特徵。爲了幫助小學生感知左、右方位,筆者以“正話反說”這一遊戲展開了教育遊戲。遊戲規則爲:小學生所說出的方位詞,要與實際動作相反,若筆者說出“舉右手”,小學生便應舉出左手;若筆者說出“向左轉”,小學生便要向右轉。小學生必須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時還應具備敏捷的反應能力,否則便會失敗。在這個遊戲中,絕大多數小學生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他們能在遊戲中感知左和右,瞭解左右位置的相對關係。

二、豐富遊戲素材

爲了迎合小學生好動、活潑的心理特徵,以及小學生喜歡透過趣味性實踐活動獲取知識的認知特點,各個地區的數學教材都收錄了許多教育遊戲,教師應予以利用與實踐。另外,除了教材中已經存在的數學活動,教師還應充分利用生活資源、現代資訊技術等來豐富遊戲素材,使小學生可一直對教育遊戲保持興趣。

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中,筆者利用電腦中的“青蛙過河”遊戲組織小學生進行了加減法練習。這個電腦遊戲的規則是這樣的:在一片荷塘裏,有一羣小青蛙,每個小青蛙上都有一個1~5以內的加減法算式,小學生只有透過電腦鍵盤錄入正確的計算結果,才能幫助小青蛙順利過河。以電腦遊戲展開計算練習,可爲小學生呈現一個十分生動、鮮明的遊戲畫面,這種近乎真實的遊戲畫面更有代入感,對小學生的吸引力也更高。在“分類與整理”一課中,筆者直接利用小學生的書包,要求小學生與自己的同桌兩兩分組,在小組內對二人書包中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每個小組都應說出自己的分類標準。在分類整理中,小學生會自發思考各個學習用品的相同點,而這便可使其初步建立分類思想。

三、做好遊戲評價

一年級小學生的紀律意識、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較薄弱,在教育遊戲中,會出現許多不可控問題,如遊戲紀律渙散,遊戲意外,小學生對數學教育遊戲不感興趣等。爲了及時瞭解教育遊戲在數學教學中所發揮的功效,教師應做好遊戲評價,根據評價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針,保證遊戲的有效性。

在每一輪教育遊戲活動結束之後,筆者都會先讓小學生分享他們在遊戲中所獲得的感受。就如在上述“青蛙過河”遊戲中,有的小學生認爲這種計算遊戲可讓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小學生認爲可在課下自覺進行遊戲,有的小學生認爲自己在遊戲中熟練掌握了1~5的加減法計算方法……從本質上說,讓小學生分享自己的遊戲參與感受,屬於小學生的自評活動,而這不僅可讓小學生了解數學教育遊戲的意義,還可幫助筆者瞭解小學生參與遊戲的學習情緒與態度,掌握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待學生分享結束後,筆者會透過練習檢測、談話等多種方式來進行教師評價,反思教育遊戲是否促進了預期目標的實現,以及教育遊戲存在的不足,確定需要改進的方向等多個問題。

總而言之,教育遊戲可實現寓教於樂,讓一年級小學生以遊戲展開數學學習,可充分開發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使其對數學課堂充滿期待。在教育遊戲的引導下,小學生也會自發開動腦筋,思考獲取遊戲成功的最佳途徑,只要教師能夠將教育遊戲與小學數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便可發散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其形成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薩.小學低年級數學遊戲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範大學,2016.

[2]裴敏瓊.遊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7,(2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