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藝術設計教學對教育遊戲的需求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8W

【摘要】藝術設計理論課程對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和設計實踐活動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但目前在高校教學中,理論課程普遍呈現出一種疲沓狀態,課時分配少、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效果不理想。藝術設計理論課程利用交互式數字技術開展教育遊戲,可以引發學生對遊戲中目標知識點的興趣,在寓教於樂中完成知識的傳授與獲取。文章旨在爲藝術設計院校在專業理論教學中的低效能狀態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爲教育遊戲在其他學科的開發應用提供一些參考。

藝術設計教學對教育遊戲的需求論文

【關鍵詞】教育遊戲;藝術設計理論;教學

隨着計算機使用的廣泛普及,數字資訊化是當今社會的主要特點,多媒體交互技術迅速應用在各個領域,爲製造、建築、金融、文化、娛樂、教育等衆多行業帶來諸多利好。就教育而言,傳統的教育模式正被多媒體交互技術再次重新載入,人們在關注素質教育的同時,也力圖對傳統教育觀念進行變革,讓學生從被動學習中走出來,完成更爲有效的自主學習。利用交互式數字技術製作的藝術設計理論教育遊戲,針對高等教育中的藝術設計類專業,將藝術設計理論知識以教育遊戲的方式傳達給學生,能夠有效提升藝術設計理論課程教學質量。

一、教育遊戲的概念

教育遊戲是嚴肅遊戲的類型之一。嚴肅遊戲又稱應用遊戲,是不以娛樂爲主要目的的遊戲。嚴肅遊戲並非將遊戲嚴肅化,而是將遊戲的概念進行拓展。嚴肅遊戲的涉及範圍已經擴展到社會各個領域、行業的知識及技能的獲取上。教育遊戲是嚴肅遊戲中最爲重要的部分,特別適用於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有別於普通遊戲以人們在娛樂中獲得樂趣爲主要目的,教育遊戲的目的是讓人們學到某種知識。目前,我國對教育遊戲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和描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2004年,《中國遠程教育》市場研究室提出,教育遊戲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能夠培養遊戲玩家的知識、技能、情感、智力、態度、價值觀的計算機遊戲軟件。2006年,趙海蘭、祝智庭在《關於教育遊戲的定義與分類的探析》一文中談到,教育遊戲是帶有教育意義的遊戲,是教育與遊戲的合成物,是一套工具和方法論。2008年,惲如偉、李藝在《面向實用的電子教育遊戲界定及特徵研究》一文中指出,教育遊戲是由遊戲設計和製作人員創作,並承載着具體教育和娛樂目的的計算機軟件。以上觀點的文字描述雖有不同,但三種觀點有明顯的趨同性,即都認爲教育遊戲是一種兼具遊戲特徵和教育功能的軟件。

二、教育遊戲在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中的發展現狀

2004年,我國出現了關於教育遊戲的設計策略研究,並將教育遊戲定義爲“能夠培養遊戲使用者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並且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計算機遊戲軟件”。此後,教育遊戲在我國的研究和運用呈現出迅速發展之勢,特別是隨着網絡遊戲的青少年用戶羣體激增,進一步激發了相關人員研究教育遊戲和開發學生市場的熱情,教育遊戲呈產業化發展狀態。目前我國的教育遊戲分爲角色扮演遊戲(RPG)和Flash遊戲,遊戲的使用對象定位在中小學生,高等院校和成人市場還未涉及。透過對中國知網自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相關文獻的分析篩選發現,教育遊戲的教學應用在理工類學科鮮有涉及,人文學科涉及較多,但藝術設計學科還沒有涉及。

三、教育遊戲對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作用

教育遊戲作爲一種軟件,充分利用當下大學生普遍適應電腦輔助學習的特點,將電腦遊戲和知識教育相結合,這不僅是一種因勢利導,更可以透過教育遊戲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深化教育內容、提高學習興趣,從而完成學生自我能效感的建構。

(一)改變教育觀念當前藝術設計理論的教學已經從黑板報、幻燈片進入多媒體投影時代,這種教學形式雖然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但與傳統教學方法並無本質差異,仍然是以課本知識的傳授、考試作爲學習的重點和目標。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接收資訊,並沒有真正參與到教學中。教育遊戲的使用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

(二)深化教學內容學生剛進入大學時難以快速轉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習慣,進行自主學習,這使很多大學教師很難在課堂上脫離基礎知識而進行綜合分析類或方法性的深化教學。以中國藝術設計史課程爲例,其中基礎知識點很多,學生又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教師難以在授課中深化某些問題。但若將課程大綱中的知識點作爲教育遊戲的內容,學生就可以不受課程進度的影響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預習、複習的效果,這讓教師在授課中有更大的施展空間,能使整個課程的知識獲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學習興趣隨着年齡的增長,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對於自己的喜好在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上都會有明顯表現。教育遊戲可以作爲一個全方位的展示平臺,將圖片、文字、音樂有機結合,並以多種方式刺激遊戲者的感官。同時,其透過交互設計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身臨其境的參與感,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逐漸培養其學習興趣。而遊戲中的關卡設計更可以讓學生享受到勝利的喜悅,爲相對枯燥的理論知識教學增添樂趣。

(四)建構自我效能感教育遊戲不僅能夠藉助遊戲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教育的功能、完成教育的目的,而且還能借助某些遊戲類型完成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和主體自我的把握與感受。其實質是個體對自身品質、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一種把握程度。如常見的角色扮演遊戲,遊戲者能夠透過在遊戲中所選擇的身份充分積累經驗和升級,以達到成長和對自身實力的認可。在此過程中,自我效能感也將相應提升,使遊戲者在獲得遊戲刺激的同時,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和技能,並更好地運用於學習中。

四、教育遊戲在藝術設計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近幾年,中國設計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藝術設計類高校一直呈擴招狀態。同時,學生的入學門檻相應降低,學生普遍出現一種轉變:以前的`專業化、精英式的學生被以升學爲目的的應試化學生所取代,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學習熱情有所下降。特別是學生專業素養的欠缺和專業理論知識的匱乏,成爲很多院校的棘手問題。藝術設計理論課程作爲研究藝術設計自身發生與發展,以及普遍規律的系列課程,對專業素養的提升和設計實踐的完成均有指導意義。但面對繁雜且知識資訊量極多的藝術設計理論課程,很多院校既沒有足夠的課時,也沒有專門的師資力量能夠保證課程的開設,導致學生的求知需求和實際教學間的失衡。而已經開設多門理論課程的院校,由於課程內容較爲枯燥,繁雜的知識點讓學生難以得其要領,教學效果普遍不佳。將藝術設計理論課程製作爲相應的教育遊戲,可以有效緩解藝術設計院校在理論課程教學上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改善現有教學狀態將藝術設計理論課程的主幹知識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遊戲化,既可以完成理論知識在教學中的視覺形象再現,引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藉助遊戲場景編排及關卡設計等方式,使學生在理論學習中完成邏輯固化。同時,教育遊戲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藝術設計理論課程知識獲取不理想的情況,使每個學生有均等的機會完成教學實踐。

(二)解決專業教師隊伍及課時量不足的問題目前藝術設計類院校在課程設定上,主要開設有中外美術史、現代設計史、藝術設計概論等課程。另外一些課程,如中國藝術設計史、設計管理,在大多數設計院校中缺乏開課的經驗,需要專門的教師用相當長的時間進行備課,要求院校在師資力量和教學經驗上都需要一定的積累。理論課程教育遊戲的出現能夠較好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在詳盡的圖文資料中獲取知識,在沒有專業教師講授的情況下,也可以獲取較爲基礎的知識點,並能夠清楚地獲悉整體的知識架構。特別是在沒有課時安排的情況下,若將理論課程教育遊戲進行推廣,就可以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遊戲中自學,從而獲取相應知識點,教師則有更多時間準備其他課程。

(三)教育遊戲在高校中實施的條件計算機早已成爲高校的必備硬件,大多院校根據自身專業設定需求,建設了匹配的計算機機房。機房成爲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校大學生學習和實踐的主要場所。各院校每年對機房及計算機都有相應投入,計算機硬件配置不斷提升。藝術設計類院校更是從專業性質出發,配備了較高配置的計算機軟硬件,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對於教育遊戲所需的計算機軟硬件以及使用場所,無需進行額外投入。藝術設計類院校和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綜合類院校,大都有能力保證在軟硬件配置上滿足教育遊戲在教學中的使用。

在藝術理論課程的教學中加入教育遊戲的形式,是在尊重藝術設計類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基礎上,滿足其對藝術設計理論的知識訴求,合理調整其知識架構,從而增強學習效果。同時,教育遊戲能夠有效填補院校在藝術設計理論課程設定上的缺陷,改善教學中的疲沓現狀,促進藝術設計類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

作者:徐爽 王國彬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楊前程.淺談現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特點與發展應用趨勢[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5).

[2]姜浩.對嚴肅遊戲核心理論問題的思考[A].第四屆全國教育遊戲與虛擬現實學術會議論文集[C].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3]呂森林.教育遊戲產業研究報告[J].中國遠程教育,2004(22).

[4]趙海蘭,祝智庭.關於教育遊戲的定義與分類的探析[A].第十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會議論文集[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惲如偉,李藝.面向實用的電子教育遊戲界定及特徵研究[J].遠程教育,2008(5).

[6]曾明瑛.中國嚴肅遊戲的娛樂教育發展策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

[7]宋敏珠.教育遊戲的概念界定和應用方式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17).

[8]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M].繆小春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9]icationofcomputergamesinthefieldofeducation[J]lectronicLibrary,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