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也談設計藝術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1W

內容摘要: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一種培養社會發展所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要真正能與社會發展接軌,就必須在教學與實踐環境的營造上加以創新與研究。文章從現代設計起源的包豪斯設計藝術學院談起,探討理論與實踐、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有效教學模式。

也談設計藝術教育論文

關 鍵 詞:設計 實踐 教育 學院 市場

我國的普通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一整套教學模式,一般的學科和專業多注重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但對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育則重視不夠。高等教育如何適應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如何改變或發展新的教育體系和教育模式,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和方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對設計藝術院校來講,培養什麼樣的設計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應是亟待解決和重新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爲,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敏銳的審美視野、綜合的創造思維方法和熟練掌握本專業技術能力的綜合素質,應該是普通高校設計藝術人才的培養目標。讓我們從國際的視角和現代的視角來綜合探討這一問題。

一、包豪斯對中國設計藝術教育的啓迪

在設計教育方面注重理論與實踐、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注重市場需求和社會實踐的教育觀點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包豪斯。包豪斯(Bauhaus)藝術學院是現代藝術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它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的基礎。作爲一種設計體系在當年風靡整個世界,在現代工業設計領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學趣味可以說整整影響了一代人。包豪斯建立了自己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包豪斯體系。這個體系對設計教育的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體系的主要特徵是:一是設計中強調自由創造,反對模仿因襲、墨守陳規;二是將手工藝同機器生產結合起來;三是強調各類藝術之間的交流融合;四是學生既有動手能力,又有理論素養;五是將學校教育同社會生產掛鉤。

包豪斯的辦學宗旨是培養一批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他們既能認清20世紀工業時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運用他們的科學技術知識,創造一個具有高度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新環境。正如格羅皮烏斯所說:“設計師的第一責任是他的業主。”又如納吉所說:“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包豪斯的.宣言中講到:“建築家、雕刻家和畫家們,我們都應該轉向應用藝術……讓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設計家組織。在這個組織裏面,絕對沒有那種足以使工藝技師與藝術家之間樹立起自大障壁的職業階級觀念。同時,讓我們創造出一幢將建築、雕刻和繪畫結合成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並用千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將其矗立在雲霄高處,成爲一種新信念的鮮明標誌。”

包豪斯在藝術設計教育的諸多方面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一是打破了將“純粹藝術”與“實用藝術”截然分割的陳腐落後的教育觀念,進而提出“集體創作”的新教育理想;二是完成了在“藝術”與“工業”的鴻溝之間的架橋工作,使藝術與技術獲得新的統一;三是接受了機械作爲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創造工具,並研究出大量生產的方法;四是認清了“技術知識”可以傳授,而“創作能力”只能啓發的事實,爲現代設計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規範;五是發展了現代設計風格,爲現代設計指示出正確方向;六是包豪斯堅決反對把風格變成僵死的教條,只承認設計必須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

包豪斯的教育模式是在基礎課上,把平面、立體結合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獨立起來,並牢固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在設計裏採用了現代材料,以批量生產爲目的,創立具有現代主義特徵的工業產品設計教育。包豪斯進行了平面設計的功能探索,並且採用了手工工作室制度

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也影響了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1942年成立的聖約翰大學建築系,一開始就引進包豪斯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強調實用、技術、經濟和現代美學思想,成爲中國現代主義建築的搖籃,開創了中國全面推行現代主義建築教育的先河。它的影響不僅反映在聖約翰大學建築系的人才培養上,也反映在一系列建築作品,包括大上海都市計劃的制訂上。1951年,聖約翰大學解散,各系併入有關院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設計理論在同濟大學得到延續。後來包豪斯的設計與教育思想在中國逐漸被淡化。

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傳承了德國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理論體系,從德國包豪斯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對今天的設計教育有啓發性意義的東西。這就是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現代設計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教學任務的同時,教學爲研究和實踐服務,研究爲教學和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實踐爲教學和研究提供驗證,同時也爲現代設計教育提供可能的經濟支援。這種良性循環的教育體系,自包豪斯開始,幾乎無一例外地被西方國家的現代設計教育所採納。近些年,我們學習國外的先進教育經驗,提倡素質教育,開始認識到這種教育體系對於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二、中國設計藝術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我國的設計藝術教育起源於上世紀40年代,從60年代後期到80年代以前,僅中央工藝美院和無錫輕工業學院設定工業設計專業。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設計人員需求旺盛,促使設計教育開始有了較爲迅速的發展。到目前爲止,我國的設計專業已經遍佈全國各大藝術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已建立包括建築、平面、服裝、工業、動畫、影視等多個設計學科;在專業培養方面也建立了包括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的不同層次。但是由於現代設計教育在我國的歷史較短、師資力量不足、辦學條件較差、辦學效率較低、教學質量不高、科學研究較弱,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我們的學校教育並沒有達到社會或者市場需求的標準,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理應由學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實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業代替學校完成了。這些中小企業叫苦不迭,認爲自己成了大企業的員工培訓基地和人才儲備庫。但是,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又使這些中小企業無可奈何。(轉第121頁)(接第119頁)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而且在持續升溫,折射出現在我們的教育體制存在嚴重缺陷。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經費由原來的國家投入逐漸轉向收費教育,高校大量擴招,新學校、新專業也大量產生。可供選擇的學校多了,更多的人可以接受藝術設計教育,但是培養面擴大的同時,教學的有效範圍也在縮小,質量不夠,一些學校過於年輕,在研究的深度與前瞻性方面能力不夠,已是很明顯的問題。

在教學條件不盡如人意的現狀下,解決問題的施力點就只能集中在教學第一線,教師分析和思考的素質將直接決定教學效果,透過技能操作歸納,體現方法、體現思維方式。對於本來就傾向於感性思維的設計藝術專業的學生,僅灌輸“精闢”的方法論往往很難有實際效果,教條的灌輸應留給圖書館,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爲學生營造利於創新與實踐的學習氛圍,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三、注重實踐與教學、科研相結合

從德國包豪斯的教育實踐中,我們總結出對“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現代設計教育模式,注重實踐與教學、科研相結合。設計的學科性質要求學生能把設計思想和新的概念變成現實,把抽象的理論變成具體的物質形象。因此,就需要與實際生產相結合,瞭解和熟悉生產過程、營銷方式等,除了能熟練地運用設計方法和設計手段(如草圖方案、效果圖、工程圖、模型、樣機等)表達設計意圖外,還應參與實際的生產活動。因此在實踐環節上要選擇企業、工廠、設計單位合作,進行模擬或實際的“設計——生產——銷售”訓練,大幅度增加實踐課時,將一些抽象的理論放在實踐中解決,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領會到理論知識在實踐中轉化的過程。

實踐證明,思維方式和動手能力綜合訓練能培養出能力型較強的人才,而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會受到社會的歡迎,因此,在實踐環節設定上要形成“課堂——實驗室——社會實踐”的系統性。今天的大學教育,實行“科研、教學、實踐”三位一體的模式,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養出社會和市場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而且可以具有相當深厚的理論素養,還可以掌握比較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在社會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

學生從課堂理論到實驗室的方案、模擬設計再到參與真正的社會實踐再返回到課堂理論的過程即是一個循環提升的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透過以下的方式參與社會實踐:參加權威機構舉辦的設計競賽、參與企業的公開設計投標、進入公司參與實際的設計項目。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創建設計工作室,透過工作室爲學生與社會搭建溝通的橋樑。

參考文獻:

[1]潘魯生.設計藝術教育筆談.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年7月.

[2]弗蘭克·惠特福特.包豪斯BAUHAUS.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商店,2001年12月.

[3]藝術與設計雜誌社.包豪斯:大師和學生們.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4]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5]袁熙暘.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