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合唱藝術教育對高職藝術設計人才的美育價值論文

學問君 人氣:5.5K

摘要:合唱藝術教育是大學美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這種多聲部集體聲樂表現形式,以其包容性和開放性,發揮獨特的教育作用。本文在論述合唱藝術的社會意義和教育功能的基礎上,結合高職藝術設計學生的特點,就合唱藝術實踐在高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中的美育價值及其實現途徑進行了探析。

合唱藝術教育對高職藝術設計人才的美育價值論文

關鍵詞:合唱藝術;高職藝術設計人才;美育價值;普及途徑

合唱藝術是起源於歐洲的聲樂歌唱形式,在西方已經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在世界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曾經誕生了衆多卓越的音樂大師,他們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合唱藝術作品,成爲世人得以經久詠唱的經典。我國當前,經濟穩定發展,物質生活的富足,人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越發強烈,羣體性藝術表演形式逐漸成爲社會藝術活動的主流,合唱藝術也迅速發展起來,由最初的羣衆性集體齊唱、輪唱,到今天能夠演唱中外各時期多聲部的優秀藝術合唱作品,從聲樂演唱表現到合唱作品創作,無論是普及的廣度和深度,還是演唱的藝術性和思想性,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合唱藝術教育的社會意義

合唱藝術是多聲部藝術集體聲樂演唱形式,其豐富的旋律、多變的音樂色彩、強大的和聲功能以及透過複雜的曲式結構所揭示出的深刻思想內涵,較之大型交響器樂作品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由於合唱作品歌詞的直觀表現,爲我們欣賞作品的音樂美、旋律美、結構美、思想美、和諧美提供了音樂意象的空間和條件。在當今推進和諧社會、推動民族復興的社會背景下,增強民族認同感,弘揚民族精神,創新發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我們共同的夢想和心聲,大力發展和廣泛推進合唱藝術,是豐富和發展民族文化的可行且有效的方式。

二、合唱藝術教育在大學美育中的作用

合唱藝術是大學美育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的主要藝術實踐形式,是最能體現集體協作、行知合一的藝術表演類別。透過合唱教學與藝術實踐,可以促進從審美教育到情操培養,從心靈溫潤到人格完善的轉變,從而推動大學人才培養的實踐。合唱藝術在高校中的普及與推廣,主要透過兩種形式予以體現,一是合唱課程的教育教學形式。目前,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育部要求高等教育加快教育教學改革步伐,努力實現立德樹人、全面發展,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力度,做到全科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在美育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把合唱納入公共藝術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規範課程標準,強化課程管理,加強各學科間的融合滲透。透過對合唱發展歷史淵源的瞭解,品鑑大量合唱經典作品並進行感知與探究,迅速提升對合唱藝術由理性到感性再到精神的一種藝術超越,從而完成審美情感體驗的完美昇華。二是合唱作品的藝術表演實踐形式。國內各大高校對校園文化建設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各種形式的合唱活動已經成爲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一個亮點,隨着形式內容的不斷豐富提升,受衆羣體也愈來愈廣泛,合唱藝術表演已經成爲當前高校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的重要項目和精品活動。透過藝術實踐過程體驗,在校大學生普遍從對合唱的主觀排斥,到積極主動要求參與其中,再到熱愛並享受合唱藝術所傳達出的無與倫比的和諧之美,感嘆這種集體協作、衆口合一、精準配合而塑造出和美之音的成就感,從而實現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育人主旨。

三、合唱藝術教育對高職藝術設計人才的美育價值

藝術設計類的高職教育具有鮮明且突出的人文社會科學特點,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較之其他學科更具複雜性,由於學生設計的作品具有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屬性,學生在設計創作過程中,透過作品傳達自身情感訴求和精神文化理念,從而賦予作品造型與內涵的雙重美感。這就必然對藝術設計人才的人文藝術素養,藝術設計能力、社會價值觀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些年由於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多樣性、時效性和功利性,一些藝術設計高職院校忽視了對學生的公共藝術教育,偏重強調專業技能的學習,教育價值觀,從而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合唱藝術以其厚重的人文思想內涵,極富魅力的藝術表演形式,育化浸潤、滲透融合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重視合唱藝術所特有的育人價值,可以爲優秀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搭建行之有效的育人平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由於專業課程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藝術設計的特點是獨具創新和相對獨立,這在一定層面上成就了學生凸顯的主觀個人意識,團隊合作理念相對淡漠;由於專業教學採用小班上課,工作室獨立創作的專業學習環境,造成了學生普遍比較自我、缺乏相互充分了解,生活及精神都相對比較散漫、懈怠。公共藝術教育由於它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可感性,娛樂性,對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起到感化、悟化、淨化等作用。在開發智力、培養健康的情感和高尚情操的同時,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創造性思維,從而起到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的整體素質的作用。合唱藝術是大衆化的藝術,是能夠彰顯公共藝術教育內涵的藝術門類,它以參與面廣、普及度高,人人能唱、人人可唱的藝術優勢,成爲最具可操作性的藝術實踐形式,對培養健全人格、高尚情操的綜合實用型藝術設計人才有着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育人優勢。

1.合唱藝術教育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在這一時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精神內涵貫穿於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揚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注重人文關懷以及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是高校辦學目標的重要內涵,也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必要素質。藝術專業的學生普遍個性張揚、思想活躍,是大學生羣體中最活躍的羣體。價值觀多元並存,部分藝術專業大學生存在目標缺失、思想困惑、情緒不穩等現象,影響了藝術專業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實際行爲中知行不一時有發生。這些現象的存在,會影響到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導向,限制藝術專業大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合唱藝術教育透過合唱作品,以優秀的人文藝術知識,震撼心靈的音樂效能,在提高學生的內在氣質,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面有其獨特作用,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優秀的合唱作品是反映時代、歌頌理想、讚美人性的集中體現,青年學生透過對合唱作品的欣賞與演唱,一首首經過歷史歲月洗禮,仍然綻放人性光芒的經典合唱作品,透過對歌詞內容的理解與音樂形象的詮釋,潛移默化中對自身理想信念進行着重塑和提升。如: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這部以黃河爲背景,歌頌了不屈的人民和悠久的歷史,痛斥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的深重苦難。以恢弘的氣勢勾畫出全民抗戰、打擊敵人、爭取自由的壯麗情景,表達了中國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民族精神和國家氣概。學生們在百人合唱強大的聲效中,真切感受到萬衆一心,發自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怒吼出中華民族不屈的時代精神,傳達出世界呼喚和平的美好願望,這無疑對學生是最爲直觀且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深切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意識到呼喚世界和平、發展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從而認識到年青一代所肩負的責任和義務,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行爲載體。

2.合唱藝術教育是培養藝術設計學生職業綜合素養的有效手段

首先,合唱藝術教育能促進提升藝術設計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合唱是集體藝術表演形式,參與面廣、演唱人數多是其主要特點,這種藝術形式所具有的獨特包容性和開放性,讓參與者擁有更多參與其中的可能性,因爲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方便直接的嗓音樂器,透過合唱,真正實現了讓音樂惠及每個學生的音樂教育崇高目的。合唱訓練是以集體大課訓練方式爲主,合唱隊人數少至二、三十人,多則七、八十人,甚至大型合唱隊要達到一兩百人以上的龐大陣容。根據聲音形式可分爲同聲合唱、混聲合唱,根據和聲形式又可分爲二聲部或多聲部合唱。在合唱排練過程中,每個聲部的準確完成,都需要每個學生對各自聲部旋律的精準把握,從音準、節奏到音色、呼吸,無論是換氣的時間節點、氣口的輕重緩急,還是樂句氣息強弱處理、情緒表達力度控制,大家都必須按要求達到嚴謹一致。同時,聲部與聲部之間的均衡協調、各聲部在作品中所處的位置和作用,以及整體和聲所呈現出的藝術效果,大家都要仔細斟酌,反覆練習,學生經過多遍次的集體合練與分聲部磨合,才能最終達到合唱指揮的總體藝術要求,最終完美展現出藝術作品所要傳達的藝術效果。整個合唱訓練過程對每位學生都是一個艱苦而又苛刻的歷練過程,是淡化個性、彰顯共性,放棄小我,統攬全局的一種高度協作與統一的追求過程,學生根據自己在聲部中的分工,既要注重配合意識,又要兼顧全局觀念,以全情投入、通力合作的藝術精神,來成就合唱演出藝術作品的完美效果。從而實現學生自身精神的完美超越以及自我成長的價值體現,充分感受團隊協作的強大精神震撼以及演出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進而滲透在藝術設計學生的專業學習與設計過程中,以積極主動的羣體合作意識,憑藉集體智慧與團隊力量,共同完成藝術設計項目的教學目標,爲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適應現代職場需求提供保障。其次,合唱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力體現,這種綜合能力是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情感等要素的集合。從某種程度上說,創新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取決於人的心理品質,而合唱藝術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人的上述要素,從而推動學生的創造性心理品質不斷向前發展。創造性是藝術的顯著特徵,對激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活力,激活人們的審美直覺和思維想象能力層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時,音樂又具有自由的特徵,這就給我們的想象插上了無形的翅膀,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特點要求他們必須具有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想象是人的創造活動的一個必要因素,愛因斯坦也曾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音樂所特有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特徵,給學生對藝術對象的構成提供了想象的空間。透過公共藝術教育,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合唱課程教學賞析中,學生根據藝術作品歌詞內容、和聲效果、音樂節奏以及旋律線條的變化,逐步構築起清晰的音樂形象,完成想象、記憶、思維等心理的連貫反映。如在欣賞合唱作品“在太行山上”時,作品開始以厚重低沉的二部和聲旋律營造出抗日環境的艱苦卓絕,彷彿看到激戰後遍地狼煙、血雨腥風般的慘烈悲壯,隨着作品高潮的進入,節奏及情緒都爲之一轉,刻畫出抗日軍民抗戰到底,徹底埋葬侵略者的決心。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閱歷、性格的'不同,幻化出的藝術聯想也不盡相同,隨着藝術作品逐層深入,藝術形象逐漸明晰,彷彿看到抗日大軍勢如破竹般的戰爭場面,從而產生強烈的藝術共鳴。合唱藝術教育能幫助學生髮掘潛能,豐富想象,在合唱藝術賞析過程中,藝術作品所反映出的優秀人文藝術品格,高尚的精神思想境界,栩栩如生的合唱藝術形象,對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爲激發學生在專業學習上的無限創造力提供可能空間。再者,合唱藝術實踐能夠提升藝術設計學生的組織溝通與協調能力。透過系部合唱隊、院級合唱團一系列排練演出、比賽實踐活動,大家有着共同的藝術實踐經歷,本着共同的藝術追求,既在平時訓練中增進了相互瞭解、相互溝通,還在團隊比賽演唱中增進了友誼、加深了情感;同時,讓學生主動參與合唱團隊的日常訓練和常規管理工作,從性格特徵到演唱能力,從組織紀律到行爲習慣,從聲部統籌到藝術標準,學生在其中能有效鍛鍊自身的組織和協調能力,提升解決矛盾的能力與技巧,極大激發了學生的自我潛能,爲成爲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藝術設計人才提供可能。

四、合唱藝術教育在高職藝術設計院校普及的途徑探析

高職藝術設計院校的發展,是伴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教育體制改革而迅速成長起來的,它以準確的辦學定位、優良的辦學理念,經受住了市場的嚴格考驗,逐漸成就其獨特的大學精神,沉澱出厚重的人文藝術底蘊。營造生態文明校園環境、推進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保障,深入推進公共藝術教育,普及推廣合唱藝術,是推動人才培養戰略性跨越的有益補充,經常性的合唱藝術實踐活動,對強化學生的歸屬感、自豪感,提升幸福指數、彰顯優秀協作意識和團隊榮譽感,都有着很好的育化培智作用,高職藝術設計院校合唱藝術教育的普及途徑應從幾個方面予以探析:其一,在學院重視、機構健全、專項經費保障基礎上,依託藝術設計院校專業優勢,本着資源共享、融匯融通、相互滲透、共同發展的原則,努力建構形式新穎的合唱教育教學課程模式,搭建多樣可行的合唱藝術教育實踐平臺,打造“網絡、課堂、實踐”三位一體的合唱教育教學模組,爲促進專業教育辦學水平,培養合格藝術人才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其二,以學院院級大學生合唱團爲引領,透過專業化隊伍建設、專業性藝術訓練,不斷提升團隊整體專業藝術素質能力,集中體現合唱藝術的經典,以精品的形式把合唱藝術的精髓及魅力傳達給觀衆;以學院各系部合唱團爲基礎,透過二級團隊的普及性訓練與管理,切實體現合唱藝術的普及性與參與度,以專業精神瀏覽演唱大量合唱作品,達到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二者相輔相成,形成以點帶面的良性發展態勢,實現合唱實踐的廣泛普及與合唱審美水平的全面提升。其三,透過定期舉辦基層合唱團的系列合唱展演比賽,“紀念五四運動合唱比賽”、“一二九愛國歌曲大家唱”、“校園文化藝術節系列合唱活動”等活動,豐富拓展學生合唱藝術表演的實踐空間,提高學生合唱表演的藝術實踐能力,讓豐富多彩的合唱藝術表演活動,不斷充實提高學生課外藝術實踐活動的內容與質量,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其四,學生參加合唱藝術的實踐活動要以課程形式並予以學分制規範管理,要儘快實現各級各類實踐課程的學分互換教育教學管理模式,讓學生的藝術實踐興趣和學習時間、訓練精力能夠合理有效分配,從制度上予以傾斜、平衡和保障,由訓練紀律考勤約束變爲自覺習慣行爲養成,讓學生參加合唱藝術表演的主動性成爲一種自覺行爲意識。隨着我國高等職業藝術教育的蓬勃發展,大學美育工作的全面改革推進,合唱藝術教育以其深遠的社會意義、獨特的教育功能,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將合唱藝術的美育價值不斷髮揚光大,以強大的育人優勢,影響滲透於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讓大學美育之花綻放在高職藝術校園的每個角落,爲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高職藝術設計人才,實現更爲理想的精神跨越做出積極努力。

參考文獻:

[1]田小寶.中國合唱藝術的現代性[J].音樂創作,2008(5).

[2]馬梅.合唱教育的生命化屬性[J].人民音樂,2006(2).

[3]康爾.論公共藝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J].江蘇高教,2006(1).

[4]劉波.合唱藝術概論[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