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生活中的教學問題走進課堂的教育理論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5W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數學問題是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中的。新頒佈的《數學課程標準》中十分強調數學和生活的聯繫,不僅要求選材必須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這都表明了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聯繫之緊密。

讓生活中的教學問題走進課堂的教育理論論文

那麼怎樣才能讓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走進我們的課堂呢?筆者的做法是這樣的。

一、聯繫生活,合理組織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爲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爲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必須開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我們可以透過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來引如一些數學知識,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一定的興趣和求知慾。如一些圖形的特徵及有關計算、四則運算的意義、比和比例、比例尺、分數的意義等等,我們都能以生活實例來引入新知。例如,在學習“購物”(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時,先請學生看一段購物情境的錄象,然後結合實際說一說你對人民幣有那些瞭解?雖然買東西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提到課堂中來,就大不相同了。孩子們很感興趣,學習熱情很快就被調動起來,從而很自然的進入新課。而且,購物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由此他會很自然的聯想到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相關知識,提到買東西,孩子們自然會想到人民幣,提到人民幣,孩子們又聯想到了其他一些關於錢的知識,如:各國的錢是不同的,錢的產生及其發展,如何辨認真假等。可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具有形象性和啓發性,不僅有助於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境,也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爲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例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時,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去參觀,並以自己的壓歲錢爲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境,特別要記錄的是銀行的利率,學生記的時候就開始產生問題了,“利率是什麼啊?”“爲什麼銀行的利率會不同啊?”……。對於學生產生的這些問題,可以先暫不回答,讓他們帶着問題去預習新課,到上課的時候再一起來解決問題。由於是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所以解決問題的興趣一定很強烈,經過學習和討論學生找到了符合實際需要的儲蓄方式。這樣學生不僅養成了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還自覺把所學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起了聯繫。

三、結合學習與應用,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靈感。

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應用。從而使學生不僅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且能夠體會到它的實用價值。從而創造性地將其應用於生活實踐中。透過學習,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建立知識系統,拓寬知識視野。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會收集和整理資訊。例如,在學習了簡單的數據整理這一部分內容以後,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份作業:收集一下日常中你比較感興趣、熟悉的數據,透過整理,製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由於統計圖、統計表對於學生來說都是新內容,而且都來源於生活,學生很感興趣、也比較好奇。這樣,他們完成作業的熱情很高。有的同學調查商場某種服裝的銷售情況;有的同學調查班級訂閱報刊情況;也有的學生根據一週的天氣情況製成了複合條形統計圖……透過調查,使它們再次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數學。只要留心就會獲得相應的資訊,再把諸多的資訊進行整理,便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從而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具有條理性和層次性。

總之,數學問題解決的方法很多,它們之間既有聯繫也有差別,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喜歡數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必將成爲現代教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