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表演走進課堂論文

學問君 人氣:3.2W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要成爲學習的主體,而讓表演走進課堂,成爲一種教學方式,利於素質教育的實現。文章就課堂表演進行了闡述。

讓表演走進課堂論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課堂表演;課堂氛圍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這種主體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爲,必須由學生親自參與,直接體驗。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教師要善於透過各種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誘發學生的求知慾。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把表演帶進課堂,一改學生被動閱讀的局面,促進學生多動腦、多動手、主動參與閱讀,營造平等參與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有利於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語言文字,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利於展示學生的才華,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

所謂課堂表演,就是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教學情境,運用情境演示、故事講演、歌曲演唱等生動活潑形式,讓學生親身實踐,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目的。課堂表演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學生喜愛和歡迎。那麼,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以及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故事性強的文章,讓表演走進課堂,深入課堂呢?

一、表演匯入,激發情趣

小學生喜動不喜靜,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好奇心驅使他們進行深入的學習求知。爲了使課堂一開始就能打動學生的心,不妨恰當地以表演匯入新課,以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如教學制、松樹和大松樹》一課,教師可以與一位學生合作演一演:山下有一棵大松樹,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還說:“你瞧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的地方,你呢?”說着,它仰起頭,挺起胸,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在表演的同時,教師及時板書課題,進行初步感知課文的教學。這樣,上課伊始就把生動的表演帶進課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不過,教師要精選適合表演的教材,適當地進行課前準備,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全新的感覺走進課堂,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步入閱讀過程,調動學生愛學語文的情感。

二、講演互動,激活課堂

學生在課堂上表演,學生成了“主角”,教師成了“配角”,貫徹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精神。師生互動,教師要加強組織指導作用,既維護學生表演的熱情,也要維持正常的秩序,並給予學生必要的點撥和提升;學生力求表演聲情並茂,語言、動作、神態到位。這樣,課堂氛圍活躍、輕鬆、和諧、高效,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比如在學習《:三個小夥伴》這篇課文時,將講故事改成分角色演故事,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那個角色,互相合作演一演,看誰演得最棒!透過這種形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能極大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以演代講,掀起高潮

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也可以是一個片段,乃至整篇文章,這是促進學生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表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元號轉化爲形象的表演。“情動於中而形於外”,提高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深刻理解程度,而且是整體的語文素養。如教學《蘑菇獎給誰》一課,在研討課文的重點“兔媽媽爲什麼把蘑菇獎給小白兔”時,可讓學生自由挑選角色上臺演一演,比一比,看誰演得好,並說說好在哪裏。透過表演,學生基本上能把小黑兔的得意洋洋i不服氣,小白兔難爲情的神態、動作、語言等演出來。最後放手讓學生自由組合,演一演這個故事情節,掀起課堂上的小高潮,把“讀”“演”“評”融爲一體,真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尋求契機,促進學生主動地邊學邊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拓展延伸,展示才華

兒童的認知發展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把語言文字轉化爲表演藝術,是發展學生形象思維,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審美情趣的獨特方式。爲了發揮學生的特長,圓一圓學生的表演夢,我們要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機會。然而,課堂40分鐘畢竟有限,可以利用課外時間來創設機會,挑選有表演才華的學生演二演學過的課文。如教學《做什麼事最快樂》一課後,組織學生演一演課文中的小青蛙、啄木鳥、小蜜蜂、水牛、青蛙媽媽,把小動物的天性和動作、語言等表現出來。小青蛙還可能會遇到哪些動物,他們會怎麼說,怎麼做,讓學生大膽想象、創新、表演,學生興趣濃,演得活,演得新。這樣,既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拓展,又給了學生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和機會。

總之,語文課的教學要以趣激趣,寓知於樂,教師要精選表演題材,把握時機,讓學生在表演中求知,在表演中發展,讓表演爲語文教學服務,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