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議西方文化意識的培養

學問君 人氣:2.97W

西方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從詞彙和交際語兩方面着手的,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西方文化意識培養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淺議西方文化意識的培養

 摘 要: 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比語言能力本身更重要。對文化意識的培養是英語學習尤其是翻譯非常關鍵的要素,這可以從詞彙和交際話語兩方面着手。

關鍵詞: 文化意識 交際話語 跨文化交際

美國人類學家海姆斯於1971年指出: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他還認爲僅僅學習某種語言是不夠的,還必須學習怎樣使用那種語言,即必須掌握使用那種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必須懂得什麼時候使用何種語體和語言的形式,怎樣以適當的方式表示客氣、友好等。而且在與外國人的交際中,他們並不會因爲你對語音或句法方面的錯誤而笑話你。相反,違反講話規則常常被認爲是不禮貌的。由此可見,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比語言能力本身更重要。

我們日常英語學習時,過於注重了語言能力的學習,忽視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傳統知識,忽視語言的使用不僅受本身結構的.制約,而且受社會文化規則的影響。所以語言與文化的關係在英語學習中,尤其是翻譯中應該備受重視。

文化意識的培養可以從詞彙和交際話語兩方面着手。

一、詞彙

詞彙是語言的基本單位,起着重要的傳遞資訊的作用。各個國家的歷史地理環境、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價值觀念、行爲準則都在詞彙中有相應的反映。中西方詞彙和差異主要源於:

1.宗教信仰

《聖經》對西方語言的發展有很大作用,僅《聖經》中被引入辭典的就多達七百餘條,如“raise Cain”原意爲“惹惱該隱”。據聖經舊約全書所述,該隱是人間第一對夫妻亞當和夏娃的長子,他有一次發怒,殺死了他的弟弟亞伯,上帝記下了該隱的這一罪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該隱成了一切邪惡的代名詞。因此,“生了該隱”無異於喚醒了鬼魂,或召來了暴徒。

2.文學作品

《大學英語》中有這樣一句話:“The police were rather angry because Jeremy was hardly trusted and the author cried wolf.”“cry wolf”出自《伊索寓言·牧童和狼》,這裏指“說假話”。

“There’s the rub, for it is a claim that can be neither wholly admitted nor wholly dismissed.”“there is the rub”源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其翻譯應爲“疑難所在”。

3.歷史事件

My point is that it has been a Pyrrhic victory. In no country in the world are politicians held in greater or more open division than they have here. Pyrrhic是古希臘北部伊庇魯斯的國王。公元279年他與羅馬人在Asculum交戰,雖然贏得勝利,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Pyrrus victory”指“損失慘重的勝利”。

Bushlip.美國前總統布什在競選時曾發誓:“Read my lips, no more tax.”然而他上臺不久,他就提稅,“bushlip”可譯爲“出爾反爾”。

Let’s do a Clinton.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不知何時起有了言而不信的名聲,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Let’s have a complete reversal.”

4. 俚語

“It’s a steal.” 不能譯爲“這是偷來的。”而應是“這是個便宜貨。”

“a big wheel in the car company”不能譯爲“汽車公司的一個大車輪”而應是“有影響的人物。”

“You are deeply nuts.”應譯爲“你真是瘋了。”

The weather forecast was all wet: instead of storm, we had a sunny day. “all wet”的正確含義是“完全搞錯了”。

5. 成語

He is a man of moods. Don’t get his back up. 由於貓發怒時拱起背,“get one’s back up”在這裏轉義爲惹惱某人。

That country’s economy is going to the dogs.“go to the dogs”這裏譯爲“每況愈下”。

They sold the secrets to the Russians for a song. “for a song”切忌譯爲“唱一首歌”,而應爲“非常廉價地出售”。

It is really once in a blue moon that she was so beautifully dressed. 據說,太陽和月亮有時會呈藍色,但同時呈藍色的時候極少。所以“Once in a blue moon”在這裏引申爲“千載難逢”。

二、交際話語

在交際中不瞭解談話雙方文化背景差異就會導致語言形式選擇上的失誤。一些交際用語是不能用母語的模式來釋義或應答的。對於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來說,交際話語的差異表現爲:

1. 寒暄用語

中國人見面時習慣說:“你去哪兒”、“你吃了嗎”或是“慢走,多保重”,但對西方人說,則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或是引起誤解。西方人見面一般直呼其名,如Tom, Mr. Liu, etc. 搭訕的方式一般多談天氣,如Nice day, isn’t it?在他們看來,見面問人去向有打探別人隱私之嫌;問人吃了沒有,意味着你將邀請對方吃飯;另外,快走不禮貌嗎?我身體好,爲什麼要“take care”?

2. 禮貌用語

比如去朋友家做客,主人問:“Would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我們不能按中文方式回答:“Thank you”,而應該說“Yes , please.”表示接受,“No, thank you”表示謝絕,含糊的“Thank you”會使人不理解你到底是要還是不要。

當別人向我們說“Thank you”時,我們習慣回答“不用謝”、“沒關係”、“這是我應該做的”,但這種禮貌用語會使對方很尷尬。因爲“That’s my duty”是值班人員的用語,“Never mind”會讓對方認爲你不願意接受謝意,其回答應是“You are welcome”或“It’s my pleasure”。

3.交際話語的情境性

在《走遍美國》第一集第三幕中Richard送Alexandra只送到房門口便說再見,在中國人看來是不禮貌的,而西方人送客的習慣就是如此。

綜上所述,西方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從詞彙和交際語兩方面着手的,在日常學習中,我們可以透過大量閱讀外語書籍、報刊、看外文電影、聽外語歌、與外國朋友交流等各種方式增強自己對西方的社會文化、風俗習慣的認識,從而使自己的西方文化知識更加豐富,使自己的翻譯水平日趨提高。

參考文獻:

[1]孫海運,方如玉.英語成語來龍去脈(修訂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2]汪家麗.英語成語故事彙編.天津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