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議高校管理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論文

學問君 人氣:3W

論文關鍵詞:高校 管理學教學 跨文化意識 培養

淺議高校管理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論文

論文摘要: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跨國公司中的跨文化衝突日益增多。高校學生在學習管理學時跨文化意識淡薄,極不利於學生將來適應跨國組織中複雜的文化環境,因此,高校管理專業教學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就顯得特別的重要。要透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精心選擇教材合理加工利用,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及加強實踐教學等多種途徑來達到培養目標。

經濟的全球一體化使得各國的經濟、技術、文化及人員交流不斷增強,也使得跨國公司的管理更加趨於多樣性和複雜性。管理領域中有關跨文化管理的新觀念和新理論不斷涌現。相對於這些新理念,管理學教學中有關跨文化意識的內容偏少,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淡薄。這與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不符,也不利於學生將來適應跨國組織中複雜的文化環境。

一、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1.管理實踐中的跨文化衝突

跨文化(Intercultural)又稱交叉文化(Cross-Culture),它是指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文化背景的羣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跨文化衝突(Inter-culturalshock)是指不同文化、亞文化之間的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否定的狀態。跨文化衝突體現在包括計劃、組織、領導、人事、激勵、控制等企業運營的各方面和各個層次上—從宏觀決策到操作細節,甚至態度、表情等。它既指跨國企業在東道國經營時與東道國的文化觀念不同而產生的衝突,又包含了在一個企業內部由於員工分屬於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而產生的衝突。跨國公司在組織結構、技術方法、決策程序、設施配備等“硬件”正向趨同方面發展,但由於不同文化而形成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行爲準則、思維模式等卻在“軟件”層面形成文化差異。因此,跨文化管理便成爲全球管理學界注視的焦點及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教學環節中跨文化意識的缺失

(1)教師對管理學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認識不足。在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過程中,教師對文化意識重要性的認識非常重要。然而在教學實際中,大多數教師最關心的是學生是否弄懂了教科書中的知識,至於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是學生工作以後的事,目前最重要的是牢固地掌握知識。這種教學行爲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忽略文化差異,造成學生跨文化意識薄弱。

(2)缺少合適的教材。跨文化管理是一門年輕的學科,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的美國。目前,國內教材的編寫主要參照國外相關教材,理論偏多,大部分教材沒有涉及跨文化的內容,即使少數教材有所涉及,內容也非常有限。不能全面地、系統地、真實地反映出東西方文化在管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真正差異。國外的管理理論不完全適合我國的國情和文化環境。這樣的教學不利於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教學方法單一。在管理學的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還是沿用傳統的以講授爲主的教學方法。教師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感知,理解和應用,缺乏對學生思維的啓迪。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也只是將課本的知識陳述變相複製成問題的形式,涉及跨文化意識的高質量的問題更是少之又少。雖然,有些教師也採用了課堂討論的教學方法,但討論的主題和進程都是由教師掌控的。這種單一的以教師爲主體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方面是不能起到積極作用的。因爲,只有透過學生自主學習,對比兩種或多種文化才能將這些差異內化爲學生自己的跨文化意識。

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內容

1.跨文化意識與溝通

當今,跨國經營日漸成爲企業求生存求發展的必然選擇。學生將來在企業中所面對的文化氛圍不再是單一的文化模式,不同文化模式有不同的溝通方式,來自不同文化的溝通雙方很容易發生溝通障礙。所謂跨文化溝通是指在一種文化中編碼的資訊,包括語言、手勢和表情等在其特定文化中有特定的涵義,當它傳遞到另一文化中,要經過解碼和譯碼,才能被對方接收、感知和理解。所以文化是組織溝通的基礎,文化決定了如何發出資訊,如何對資訊進行理解。如溝通的雙方—資訊的發出者與接受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則二者之間的文化差異便會產生溝通障礙。由此可見,溝通中編碼規則和解碼規則受不同文化背景所支援的價值觀、行爲方式、生活習慣的影響,使得跨文化背景下的溝通產生傳導的誤解。因此,在溝通部分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授關於溝通的基本知識,而且還要介紹文化差異對溝通的影響,注重培養學生在以後的管理溝通中的跨文化意識。

2.跨文化意識與決策

文化作爲一個重要的因素影響着管理過程的每一環節,文化的影響使管理中的決策模式呈現出文化交融的色彩,不同文化影響下的決策模式具有各自的特徵和重心。在決策程序與質量方面,歐洲人傾向於把決策建立在過去的經驗上。美國的管理者則相反,他們擅長於制定遠期發展戰略。在決策時效方面,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烏拉圭等國,企業的領導偏好於作出迅速的決策。在決策績效方面,拉丁美洲的企業決策通常體現爲低效率,沒有充分準備,而把決策建立在個體的直覺和情感上。在決策理性化程度方面,美國和瑞典強調理性化。在決策過程的集權分權方面,日本強調藉助他人的力量,進行集體的分權決策。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領悟到文化影響深刻地體現在決策模式中。

3.跨文化意識與領導

領導是管理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只要有人類社會活動就有領導的作用。領導從根本上講是一種影響力,一種追隨關係。領導行爲涉及兩個主體:領導者和被領導者。從領導者本人的文化背景出發,個人主義文化的領導者更多的關注任務的完成,集體主義文化的領導對於員工的各方面的利益給予更多的考慮。高度男性化文化的領導者對於工作內容本身要求較高,強調任務的高效完成。女性化文化的領導者更關注員工的生活質量。例如,他們會努力改善工作環境,即使這樣做會使工作成本上升。而追求效率的男性文化領導者會採取一切手段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忽視員工的工作生活質量。從被領導者角度而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於有效的領導風格有不同的認識,採取集權方式的領導者在高權利距離的被領導者看來是有魄力的表現,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而低權利距離的被領導者會對這種領導方式很不適應。一個採取民主的領導者會受到低權利距離文化的被領導者的歡迎,但可能會被高權利距離的被領導者認爲工作效率不高,他們會懷疑領導者的工作能力。在他們看來,過於民主可能是一種沒有領導能力的表現。因此教師在講授領導的有關理論時,應引入權變的思想,指導學生領悟領導的風格應根據所處文化的不同而改變。 4.跨文化意識與激勵

激勵就是激發鼓勵的意思。一般管理學教材對激勵下的定義是:激勵就是激勵主體透過運用某些手段或方式鼓勵客體在心理上處於興奮和緊張狀態,積極行動起來,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實現激勵主體所期望的目標。激勵的目標是爲了調動組織成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提高組織的效率。文化因素會影響激勵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一方面,文化在需要的形成過程中產生重要影響。除了一些生理的需要之外,社會需要基本是受文化因素制約的。比如,在美國等個人主義文化中,個體成就具有重要價值,而羣體無非是個體達成個體成就的“背景”而已,工作中的人際關係特別是上下級的關係對個體來說並不重要。在西班牙、日本、新加坡這些強調集體主義的國家中,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高於個人成就,所以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會高於個體成就需要。另一方面,文化影響管理者採取強化措施的決策。在高權利距離的社會中,比如中國、馬來西亞,管理者更傾採取懲罰措施以阻止不利於組織的行爲的再次發生。而在低權利距離的國家中如德國、奧地利,管理者更傾向於採取獎勵措施以引導員工使其行爲符合組織利益。同時,文化也影響人們對強化措施的反應。在不同的文化中,人們對同一種措施的反應是不同的。比如在高集體主義的國家中,員工對組織抱有很高的忠誠度,所以負的強化措施不會使員工對組織產生消極的想法。而在高個人主義的國家中,懲罰措施會使員工對組織產生敵對情緒,甚至導致離職,因爲他們對組織的忠誠度是很低的。可見,激勵理論也包含了跨文化意識的內容。

三、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途徑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只有教師具備較強的跨文化意識,才能培養出具有跨文化意識的學生。高校應結合自身的實際和教師的特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高校可以選派優秀的青年教師出國進修深造,專修跨文化管理專業。使教師的`科研和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並積極引導教師將科研成果運用於教學實踐。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有計劃的選派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到跨國企業參加管理實踐活動,讓教師有機會親身體驗跨文化管理實踐,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日後的教學中,教師才能把這些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同時,這些實踐活動也爲教師提供了更多有關跨文化管理的案例。這對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是非常有益的。

2.精心選擇教材.合理加工利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教材和教授內容的關係。雖然,教材的編寫者一般都是著名教授,這些教材的編排也非常科學。但教師在使用這些教材的時候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將來的就業趨勢對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教師在備課時要閱讀大量相關的跨文化管理的教材和經典文獻。教師也應當針對目前管理學教科書中跨文化意識內容相對缺乏的情況,適當地多增添一些跨文化的內容。這樣,可以賦予教科書更多的內涵。總之,教師很好地利用教材,適當增加跨文化內容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3課堂教學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人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爲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實際上是一種極具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透過多媒體技術展示跨文化管理活動的視頻資料、模擬管理場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將管理實踐中的跨文化衝突展現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一個跨文化管理實踐的情景。教師也可以擔任其中的一個角色,這樣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可以體驗跨文化管理的實踐活動。(2)案例教學法。案例是對一個實際問題客觀真實的描述。案例教學法是透過教師向學生展示背景知識,使學生置身於真實的場景之中,透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利用自己所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對案例進行學習、思考、分析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對策,從而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踐、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從國內外的經典案例教材和知名跨國公司的管理案例中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透過對管理中跨文化衝突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強化理論知識,同時也鍛鍊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4.加強實踐教學

建立相對穩定的管理專業實習基地是培養管理人才的基本條件。學校可根據當地的情況與相關企業簽訂教學實習基地建設協議,選派業務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和企業業務骨幹共同擔任學生的指導老師,加強實訓環節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管理人才的培養,既要注重理論學習,也要進行實踐培訓,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方面,要注重採用來自跨國組織資訊資料管理案例,強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何靈活運用管理的理論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邀請校外專家和企業家走進校園與學生們面對面交流,幫助學生培養管理實踐中的跨文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