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職校學生養成教育下運用催眠干預論文

學問君 人氣:4.24K

摘要:以減少職校學生不良習慣和增加良好習慣的習慣養成教育爲契機,爲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併爲解決職教學生管理難題提供新思路,運用深入潛意識催眠干預技術,透過多年個案積累以及隊列研究形式,主客觀相結合評價催眠干預效果。透過問題行爲調查問卷前後對比發現,客觀方面的不良行爲有效減少,研究認爲催眠干預在職校生習慣養成教育中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職校學生養成教育下運用催眠干預論文

關鍵詞:職校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催眠干預

1前言

本研究中的習慣包括行爲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職業教育所面對的學生大部分存在各種不良習慣,如打架鬥毆等行爲習慣問題、曠課逃課等學習習慣問題、通宵上網等生活習慣問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不良習慣從養成到鞏固已經伴隨學生十多年的時間,用良好的習慣來替代這些不良的習慣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辦到。本研究試圖運用催眠技術深入學生無意識層面,將不良習慣的心理雜草剷除並植入良好習慣的種子,在職校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中開闢新的途徑。本研究中的催眠(hypnosis)指的是催眠師運用特種專業技術誘匯出的意識的替代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催眠被試對於他人的暗示指令具有極高的敏感性,其本質上是一種高度接受暗示性的狀態[1]。“催眠”本身是一個表示意識狀態的名詞。

近年來,催眠干預等手段在國內的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廣泛使用,對於那些催眠感受性高的人其作用較爲明顯;對於催眠感受性低的人,也可以藉助淺催眠技術達到放鬆和緩解焦慮的目的[2]。在職校生習慣養成教育中運用催眠干預,使得在意識層面上進行的教育在無意識狀態下完成。通常的說理教育僅僅是作用在意識層面,儘管意識層面在學生心理和行爲活動中佔有優勢,但當學生形成了某種心理和行爲障礙的時候,意識層面的駕馭調控能力下降,通常的說理教育往往難以奏效。教師苦口婆心解釋和疏導,學生本人也能夠配合或理解,但是在行爲上卻沒有改變,學生的反映是“教師講的我都懂,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意識層面的教育實際上是受到了無意識的阻抗,這是在職校學生中進行習慣養成教育常遇到的難題。筆者在多年的學生管理實踐中發現,精神分析心理學家提倡無意識起決定作用的理論,可以解釋意識調控能力不足學生的種種行爲問題。

無意識的心理和行爲障礙就像冰山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意識層面自我調控能力在此時相對渺小得多。學生在意識層面上能夠接受教師所講的道理,而自己的無意識爲追尋快樂依然我行我素,這就是通常的教育手段難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在意識層面被催眠的狀態下,心理阻抗大大降低,凡是能夠在意識層面運用的方法均可以在無意識層面運用。本研究試圖透過與學生的無意識進行對話,以期達到意識層面難以達到的效果。

2調查對象與方法簡介

調查對象從2010年10月至2016年9月,六年多時間內透過學生個別談話的方式,共接待主動求詢的學生62人,其中中職學生52人(平均年齡16.2±1.1歲;男22人,女30人)、高職學生10人(平均年齡19.7±1.5歲;男6人,女4人)。所有主動求詢的學生均願意接受催眠干預,且經過初步測試,具備一定的催眠感受性。調查工具1)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3](Stanfordhypnoticsu-sceptibilityscale,SHSS)。該表由Hilgard教授於1965年製成,共12個條目,每個條目要求學生跟隨催眠教師的暗示指令在自然狀態下完成動作,每透過一個條目則可以得一分。具體如表1所示。2)中學生問題行爲問卷[4]。該問卷由崔麗霞和鄭日昌於2005年製成,由六個維度共75個小條目組成。六個維度分別爲學習適應不良、攻擊行爲、違紀、退縮、神經質和考試焦慮。採用四級評分法來描述學生的真實情況與條目所描述的情況是否一致:“1”表示一點兒也沒有或完全不符合;“2”表示很少發生或很少符合;“3”表示偶爾發生或有點兒符合;“4”表示經常發生或基本符合。研究過程在學校心理諮詢室或談話室,採用中學生問題行爲問卷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後一週內,在學校的心理諮詢室,依照催眠標準程序,開始對實驗組的學生分別進行催眠干預,每週一次,每次40分鐘,共八次;在催眠結束後,使用中學生問題行爲問卷對干預效果進行評價。在第一次催眠前向學生解釋什麼是催眠技術,說明催眠治療的目的、意義和程序,讓學生充分了解催眠,解除學生的疑慮,告訴學生配合要領,爭取學生的充分合作。採用斯坦福催眠引導程序(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催眠引導部分的引導語)引導學生進入催眠狀態,使用花園法進行深化;在花園情境結束後,給予針對學生本人不良習慣和培育良好習慣積極的暗示;積極暗示結束後,喚醒學生,催眠結束。統計方法將問卷和主觀評價結果整理、編碼錄入數據庫,使用SPSSv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配對T檢驗分析。3結果催眠干預前後,中學生問題行爲問卷得分比較採用催眠前後對比對照的實驗方法,將62名參加催眠干預學生的問題行爲問卷各維度因子進行T檢驗比較分析,中學生問題行爲各因子得分都有降低,且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差異。催眠前後,學生以及教師的主觀評價採取單獨訪談和集體訪談的方法,對所有參與催眠干預的學生進行催眠效果主觀評價,所有學生均認爲每一次接受催眠都能獲得一種非常愉快的體驗,希望還能有機會參加。針對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的改善,所有評價中,11名學生覺得非常有效,23名學生覺得比較有效,21名學生覺得有一些效果,七名學生覺得沒有效果。另外,對62名參加催眠干預學生的管理教師(班主任或輔導員)進行訪談,發現學生自身的評價與管理教師的評價基本吻合,其中七名覺得沒有效果學生的管理教師認爲不良行爲習慣已經減少。4結語心理科學發展至今,催眠等精神分析理論的實踐已被廣大的研究學者和管理人員所接受。催眠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表現爲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如聚精會神讀一本小說而忘記周圍的人和事。催眠狀態下,教師可以直接從學生的無意識中提取有用資訊,或向其無意識輸入暗示指令[5]。學生心理或行爲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其意識不夠強大,自我調節能力也不強,人體本能中的各種慾望挑戰着薄弱的意志能力,使其自身無法解決現實學習生活中的矛盾。特別在清醒意識狀態下,青少年學生難以有效地做出意識層面的消化、調節和緩解行爲,這個時候很需要來自外部力量的干預。因此,在催眠過程中嵌入習慣養成教育,可以幫助這部分學生獲得外在的力量。目前,教育領域流行各種各樣的教育管理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大部分只是作用於學生清醒的.意識層面。

很多學生在上職校之前,家長和中學教師也嘗試了很多努力,如果職校研究或管理教師的付出見不到效果,必然會使得許多學生對學業前途失去信心,特別是在職業教育還未被普遍認可的當今社會,此種現象迫切需要研究解決。在催眠過程中,學生的意識活動處於特殊的休眠狀態,本質上只是一種不同於清醒狀態下的意識活動。本研究的催眠過程中還發現,絕大部分職校學生能夠接受淺、中度的催眠,催眠過程中他們均能表現出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覺知,有的學生還可以跟催眠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有人透過腦電圖檢查發現,這種所謂的“清醒”狀態與真正的清醒意識狀態還是有區別的,體現在兩個方面:1)催眠被試並不能主動地思維,他們的思維加工是被動的,完全是根據催眠教師的指令進行的;2)催眠被試無意識的思維活動也可以進行有效的資訊加工,並可以透過言語和行爲等外在反應表現出來,但缺乏深度和廣度。著名潛意識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只有當無意識上升到意識的層面,人們才能更好地認識無意識[6]。催眠只不過是連接意識與無意識的橋樑,催眠的效用是透過直接作用於無意識思維而產生的。職校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中運用催眠干預是教育的一次革故鼎新。當今社會,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迫切需要快速而高效地解決各種教育問題的方法。催眠干預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潛意識,減少了意識層面的阻抗,加大了潛意識層面的作用力,本研究結果提示運用催眠干預可以高效地解決職校生習慣養成等問題。

參考文獻

[1]郝濱.催眠與心理壓力釋放[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3-11.

[2]吳承紅,邰啓揚.75例個案催眠治療的實證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12(3):38-41.

[3]方莉,劉協和.斯坦福團體催眠感受性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分析[J].中國臨牀康復,2004(15):2822-2825.

[4]崔麗霞,鄭日昌.中學生問題行爲的問卷編制和聚類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5(5):313-315.

[5]張亞.催眠療法在大學生心理輔導與治療中的應用探索[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5.

[6]王小章,郭本禹.潛意識的詮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23.

作者:胡卉棟 單位:湖北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