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加強高職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的思考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W

關鍵詞:高職學生養成教育職業教育

加強高職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的思考論文

摘要:加強高職學生學習養成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任務與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的實踐中,我們應圍繞培育學生正確的學習目的觀、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支撐其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力來選擇路徑與方法。

一、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的含義

所謂學生學習養成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目標、積極的學習精神、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即關於回答並明晰學生“爲何而學”、“如何爲學”以及促使學生“立志爲學”、“致力培育學習力”等命題的集麼。

二、加強高職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1.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消費,其目的是爲獲取知識和技能,增加知識存量,形成人力資本。換而言之,也就是學生透過“學習”這種人類獲取知識並內化爲自身素質與能力的必由渠道,來實現自身的發展與全面發展。而學習的實效如何,與正確的學習目標、積極的學習精神、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必要的學習方法密不可執基於此,開展與加強學生學習養成教育,是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2.教育任務與使命的必然要求

我國教育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高等職業院校的使命是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技能型人術要促使學生不斷獲取知識、提升素質、增強能力,教育工作者絕不能僅僅是傳授專業知識,還須關注學生的發展,端正其學習態度,明晰其學習方向、目標與任務,促進其成爲“一個和諧發展的廠。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的任務與使命,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技能,培養其學習力,加強學生學習養成教育,也應是題中應有之義。

3.學生職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經濟社會處於快速發展之中,作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生產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術高職學生不僅要透過知識技能的學習從而具備從事某一崗位及崗位羣的素質和能力,同時,伴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需要,必然會面臨崗位變換。因爲,人是具體、個體的,同時又是社會的。作爲個體的人,其具有全面發展的自我要求。作爲社會人,爲適應社會全面進步,也必然要求其全面發展。這兩種“要求”互動互補。從教育者的角度來說,開展學生學習養成教育,培養其學習意識、進取意識,對其最終是否能成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至關重要。

4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以提高質量爲重點,積極適應地方、區域經濟建設,服務於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的不斷更新,新工藝、新技術的不斷產生,更離不開掌握新工藝、新技術並不斷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勞動者,這又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加強學生學習養成教育,培養職業教育接受者具備與不斷髮展的生產力的要求相適應的“學習力”。

三、高職院校如何加強學生學習養成教育

1.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的基本要求

(1)培育學生正確的學習目的觀。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不同的國家體制與時代下,學生會形成各種不同的學習觀。在價值互滲、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越要注意對學生正確學習觀的培育。只有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學生才能明晰其學習的責任、學習的目標,產生學習的無窮動力。要引導學生擯棄“光、“升官發財”等腐朽的封建主義時代學習觀,“爲父母讀書”、“爲老師讀書”、“爲找份工作讀書”等昏聯的學習觀,修正“明年甘、“致知”等狹隘的學習觀,自覺站在時代的大背景下,按照祖國與時代的要求,肩負應負起的歷史的使命,以“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廠爲要求,致力成爲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應用性、技術性人術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建功立業。

(2)培育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要引導學生做到品德與技能的“共舉”,理論與實踐的“合一”,從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自己。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認識到自身是學習、實踐、創新的主體,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不唯上,不唯書,敢於大膽質疑,樂於虛心受教。同時,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還包括尊敬教師、崇尚知識和遵守紀律。 (3)培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力。人的發展是一切教育存在的基礎。高職院校應使學生的自身發展在更高階段、在更高程度上得到實現。高職教育不僅僅是要教授給學生當前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更要培養其學習力,即透過學習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與素質。要引導學生不僅在課堂上認真學習,還要學會在開放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以及在學習中創新,從而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力。

2.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1)當前高職學生學習現狀與問題。當前,全國有1000多所高等職業院校,全日制在校生已經接近800萬,在數量與規模上,已佔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社會認可度尤待提升,辦學實力尤待加強,特別是要加強教學與學風建設工作。

1)生源結構不太合理。高職院校目前爲專科層次,學生主要爲被本科院校遴選後的高考考生,基礎比較薄弱。他們中一部分人要求發展智力,卻由於中學階段所積累的文化知識相對不足而產生較大的畏難情緒;一部分人因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管理相對中學較爲自由、寬鬆的高校裏自我放鬆要求;一部分人無法適應高校教學的專業性、多元性、探索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學習方法仍爲死記硬背,常因收效不大而沮喪泄氣。

2)對嚴峻就業形勢的“誤讀”。當前就業形勢仍然嚴峻,畢業生找工作難、起薪低,致使社會上“讀書無用論”有擡頭趨勢,或者認爲只有讀本科纔能有出息。許多高職學生沉緬於高考的失利中不能自拔,爲自己就讀高職而非本科而懊惱,盲目爲自己的前途憂慮,認識不到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需求與重要作用,不注重自身知識、技能的學習與素質、水平的提升。

3)學校對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的忽略。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爲,講好自己的課是教師的天職,而學生“學不學得進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對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缺乏必要的教育與引導;個別學校因由原中專中職合併升格或成人高校改制而成,高職教育辦學積澱不深,基本建設任務較重,主觀上也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養成的.教育。

(2)高職院校加強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的措施。

1)提高認識。要充分認識到加強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明晰這是提高人才培養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徑,要作爲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出臺相關規章制度,確保加強學生學習養成教育長效機制的形成;要倡導教職員工積極投身到教育、引導學生學習養成教餚的工作中去;更新教育理念,從學生的全面發展觀出發,積極主動開展學生學習養成教育工作。

2)加強工作。一是找準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工作與學生學習養成教育的契合點,發揮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工作的優勢與經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觀,端正學習態度。二是加強宣教工作。首先是讓學生明白高等職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糾正高職教育是“二流教育”、“次等高教”的錯誤看法;其次是宣教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讓學生明晰方向,自覺適應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三是加強學習的指導工作,特別是做好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四是要加強教學質量,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提升畢業生就業率。讓學生看到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當前經濟社會建設函需的人術學有所成即有展示才華的舞臺。

3)注重引導。一是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引導,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要加強學生創新力的培養的引導。創新是發展的原動力。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引導他們樂於思考、善於思考,培養從理論學習與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引導學生祟尚科學、崇尚知識並樂於學習,最終萌生並形成穩定、自覺的學習動力、學習毅力以及透過學習能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與素質(即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