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聲樂教學教師引導用語探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3.06W

摘要:聲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和相對漫長的過程,教師的引導用語是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科學發聲技巧的重要渠道,它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直接影響着學生正確的聲音概念的形成。當前一些聲樂教學用語讓一些教師和學生陷入了種種誤區,希望本文能給他們帶來一些幫助。

聲樂教學教師引導用語探析論文

關鍵詞:聲樂教學;引導用語;開啟放鬆

聲樂是運用藝術化的語言與科學化的發聲器官相結合,塑造出鮮明生動、悅耳動聽的聽覺形象——歌聲,藉以表達情感並進行二度創作的一門音樂表演藝術。聲樂教學有其特殊性和抽象性,需要學習者和教師在較爲漫長的過程中共同努力、共同探討。如何引導學生科學規範地發聲演唱,教師的教學用語極爲重要,但在教學過程中引導用語很多,不同的教師又有着不同的表達方式,所以給學生學習聲樂帶來了一定的障礙和困惑。筆者就聲樂教學中教師引導用語談點體會,希望能給學習聲樂的學生和青年聲樂教師一些借鑑和啓發。聲樂教學中有其極具學科特點的教學用語,能較快地引導學生進入正確的科學發聲狀態,達到教學效果。在這些生理式、比喻式、心理暗示性的教學語言中,有的甚至看起來是辯證、相互矛盾和不解的教學用語,有時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依據教師用語的引導,產生心理暗示,調節機體運動,調整共鳴器官的空間,更容易掌握科學的協調的發聲技術。在聲樂教學中“開啟”一詞是我們教師經常用到的,也是衆所周知的。在訓練歌唱狀態“開啟”這一教學環節上,一定要讓學生明白怎樣“開啟”,如何“開啟”,爲何“開啟”。切不可讓學生在“開啟”的這一歌唱狀態下出現錯誤的感性認知,一旦養成不正確的歌唱習慣,將會出現嚴重的教學失誤,一旦形成錯誤的肌肉記憶,將很難調整過來。那麼如何“開啟”喉嚨呢?教師可以運用心理暗示性的語言來引導學生,比如“吸氣時喉嚨涼”、“打哈欠”、“豎着唱”、“喉頭下放”、“下巴不要前伸”等等十分感性的教學用語。這些教學用語在教學的啓發性原則下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是由於聲樂教學的特殊性和抽象性而產生的比較特殊的教學引導用語,在教學實踐中對於調整學生的歌唱狀態產生了積極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們再談談在歌唱訓練中爲何要“開啟”喉嚨。“開啟”不是目的,是爲了獲得協調的腔體、協調的肌肉羣,最終獲得良好的、鬆弛的、美妙的、高質量的、有表現力的共鳴。從很多文獻中我們都可以查閱到,“開啟喉嚨”是美聲唱法所追求的一種具有很強的共鳴、高度致遠性和具有柔美圓潤音色的人聲所必須達到的一種歌唱技巧。“開啟喉嚨”這一歌唱技巧應運用於歌唱過程,在發聲的任何階段和音區都必須開啟喉嚨,以便獲得良好的呼吸支援、腔體共鳴,從而唱出完美的、有表現力的歌聲。當然,喉嚨開啟到什麼程度纔是最合理的,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的審美和經驗,結合學生體會進一步地加以判斷和調整。切忌讓喉嚨肌肉開得過大,那樣將會導致喉部肌肉過於緊張,不利於獲得好的共鳴,也不利於學生歌唱的持久性訓練。筆者認爲喉嚨應該是適度開啟。總之,任何歌唱技術都是遵循人的生理規律的,不可違背,否則將會走入歌唱發聲的歧途。我們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必須採用有針對性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有時甚至是矛盾的、辯證的語言。所謂“不管是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只要能對學生的發聲和演唱做出有效的、正確的調整,教師的教學用語就是準確的,就是成功的。比如當學生在演唱時喉嚨過於撐開,導致喉部肌肉緊張,聲音停留在喉部,音色暗淡無色彩,爲了調整其不正確的歌唱狀態,使其擺脫喉部的緊張,我們經常使用的教學用語是“白着唱出來,白着說出來”。這是一種非常規的教學引導用語,但是教學效果很好,很直接,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積極轉化爲歌唱發聲心理暗示,從而獲得較爲輕鬆的、有穿透力的歌聲,進一步解放了喉嚨。“白着唱”這一聲樂教學用語稍顯“極端”。因爲我們在歌唱教學中是忌諱白着唱的,我們在評價一個學生唱得不太理想、有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說“你唱得太白了”。但是我們爲什麼又要用“白着唱”這一教學用語來引導學生調整其歌唱狀態呢?這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因爲學生在歌唱中存在着上述問題,教師根據自己的審美和教學經驗所採用的教學用語。如若學生存在唱得太白的發聲問題,教師就應該使用“豎着唱”、“在腔體裏唱”等教學用語,從而引導學生獲得輕鬆美妙且有豐富共鳴的聲音。這就是聲樂教學中最難的地方,這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甚至於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教師需要用兩種截然相反的引導用語來調整學生的歌唱狀態。這就需要教師有着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敏銳的聲音辨別能力。所以,有的學生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很迷茫困惑:這段時間老師要我“豎着唱”、“在腔體裏唱”,過一段時間老師又要我“白着唱”。

學生將會不知所措,教師此時就必須及時向學生解惑答疑了,告訴學生爲什麼需要用兩個完全對立的引導用語來指導其演唱。要學生明白聲樂中的教學用語不是一成不變,是需要根據當時的歌唱狀態以及歌唱中所出現的問題及時作出調整的,教學用語和歌唱技巧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爲了獲得合理的、輕鬆美妙的歌聲,更好地去表現作品,從而表達我們的情感。“放鬆着唱”、“自然地說”也是我們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教學引導用語。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出現身體的緊張和聲音的僵硬,這種情況下我們都會使用“放鬆着唱”、“自然地說”等引導用語來幫助學生調整其歌唱發聲狀態。但究竟應該如何放鬆唱、自然說呢?這是值得我們探討商榷的。我們這裏所要求的放鬆與自然,是與我們生活中的放鬆和自然有着本質區別的,歌唱中所要求的“放鬆”是相對的、是辯證的,是要求身體上的協調和喉部肌肉羣的放鬆;是爲了獲得更好、更輕鬆、更豐富共鳴的放鬆;是擡頭挺胸,肩膀放鬆;是熱情似火,面部放鬆;是在一個正確歌唱狀態下的協調放鬆。如果是沒有前提的放鬆與自然,真像說話那樣,便無法稱之爲歌唱了,那我們歌唱訓練就毫無意義了,我們所要追求的應是在科學的發聲技巧下仍然要保持說話一樣的樸實自然,這樣才能使得我們所演唱的作品和整體的表演與聽衆的審美產生共鳴,從而使其獲得美好的藝術享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放鬆唱、自然說”的引導用語時,必須讓學生對演唱中的放鬆、自然這個概念有着準確的認知,絕對不是我們生活中的鬆垮,應是表面的自然與放鬆,內在的發聲機體強烈的協調工作和精神意志的高度控制;應是喉部肌肉的'放鬆,而不是狀態的放鬆,要追求演唱聲音的放鬆,需要更積極的狀態,需要調動身體的每個細胞進行歌唱。否則有些學生混淆了歌唱中“放鬆、自然”的概念和含義,完全鬆垮了就失去了歌唱的意義了。放鬆和自然其實就是解決心理緊張的問題,在演唱的過程中,生理和心理都同樣在積極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質始終都支配着歌唱技術以及藝術的發生和發展。心理上的緊張將會造成身體和聲音上的緊張,教師運用“放鬆、自然”的引導用語是完全正確的,是可行的。還有一種是發聲技術的不成熟所導致的身體和聲音的緊張,教師運用“放鬆、自然”的引導用語,教學效果不太顯著,這就需要教師憑藉教學經驗,更深入地分析學生在演唱時所出現的問題,和學生共同探討研究,更精準地解決這一矛盾。聲樂教學中“放鬆着唱、自然地說”是相對的,是我們在歌唱中所追求的,但歌唱不僅僅是表面的自然與放鬆,要想獲得鬆弛的聲音,不能僅僅依靠身體上的放鬆,而要輔以充分的,行之有效的,立竿見影的解釋來引導啓發學生。歌唱中的放鬆與自然是歌唱技術協調配合的結果,來自積極有效的、合理的發聲器官協調運動,來自共鳴器官和積極的氣息運動,絕對不是身體的鬆垮就能得到的理想的聲音。歌唱的過程就是合理運動的過程,哪些部位需要運動,哪些部位需要減負,這是聲樂教師必須向學生仔細分析和確切指出的關鍵問題。聲樂教學的目的是透過教師對學生在科學發聲技巧上的訓練和調整,使其聲音達到輕鬆、美好、動聽。圍繞着這個目的,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使用大量的、有效的、辯證的教學引導用語併發揮着獨特的作用,我們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並且接受它們,當然對其中一些無法達到訓練目的,甚至混淆正確的聲音概念,影響聲音訓練效果的教學引導用語,必須進行正確的科學論證,並將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