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用聲學原理指導聲樂教學

學問君 人氣:3.23W

聲樂是指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它是一門非常注重技術性和實踐性的學科,同時又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在聲樂學鬥過程中如果僅僅透過例行公事般的發聲訓練和"毫無生機"地歌唱是不能有長足的進步的。作爲一名聲樂教師就更應該多瞭解φ些音樂聲學上的基本原理,透過比較形象的語言來讓學生明臼聲音的特性及發聲機理使他們領悟到聲樂的奧妙所在,讓學生們能夠比較順利地進入歌唱狀態。在教學中有以下兒個問題需要讓學生們明確。

淺談用聲學原理指導聲樂教學

一、歌唱中的"輯合"作用

德國音樂理論家薩克斯和霍恩博斯特爾是音樂比較學方面的先驅,在他們的薩克斯·霍恩博斯特爾分類法當小把人聲歸結到氣鳴樂器的種類中,顧名思義就是說人聲的發聲機理與特徵與"小號""雙簧管"等氣鳴樂器的發聲機理和特徵是幾乎相同的。衆所周知構成樂器都離不開幾個基本要素,也就是振動體、激勵體、共鳴體及調節裝置等幾個部分。這幾部分之間的相互調節、相互配合也就產生了符合這件樂器特點的聲音了,人聲這件

"樂器"與其他樂器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如其他樂器那樣的直觀。在猶太法典中有這麼一句話:"欲求解無形世界,須細查有形之物"確實我們想要了解"無形"的人聲樂器應該先了解"有形"的普通樂器。例如,吹小號時,人體肺部呼出的氣體就是激勵體,也就是號聲的動力源泉,它是樂器音色好壞的決定因素。人的嘴脣是振動體,兩片嘴脣在號嘴中由於氣流的穿過而產生了振動,振動產生了聲音。號嘴的大小與形狀決定着嘴脣的震動範圍,間時人的嘴脣的自然條件也影響着號聲的品質。由於嘴脣的振動而激發了小號管體內專氣的振動從而產生了聲音,有個重要環節是管內空氣振動時它反過來會影響嘴脣的振動頻率,找們稱這個過程叫"精合"。吹銅管樂的人都知道,號嘴與號體是由雨'部分構成的,在單吹號嘴時也會發出一種頻率單→而又往往比較乾澀的聲音,無論是輕輕地吹還是使勁地吹聲音頻率都比較一致。但是如果把號嘴與號體相連時再吹奏不同音高的兩個音,你也許會發現嘴脣的振動感覺是不同的,吹高音時嘴脣振動的頻率快,低音時則反之。同時也聽不到單吹號嘴那種"乾澀"的聲音了,聲音變得豐滿而有光澤了,諧音增加了,而不良泛音減少了,這就是"禍合"在起作用o小號的按鍵是調控裝置,它控制着管內空氣柱的長度從而也就決定着聲音的音高。小號的管體本身就是共鳴體,管體的`材質會影響共鳴的效果,同時管口的喇叭形狀也有利於聲能的傳播。入在歌唱時也同小號的發聲原理是一樣的,肺內呼出的氣體是激勵體,也就是常說的"歌唱的動力"歌唱中如何正確來運用氣息是至關重要的,正所謂"掌握了氣息就掌控了歌唱的先機"。流動的氣息與聲帶摩擦而產生了聲音,聲帶在這裏扮演着振動體的"角色"。聲帶的長短、厚薄,甚至聲帶的張力都會影響聲音的品質。在歌唱巾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氣管與腔體(咽腔、鼻腔、口腔)的?氣柱對聲帶的

"稿合"作用,我們經常會聽到有經驗的聲樂老師在學生們演唱時常常提醒他們說:"用氣息來按摩你的聲帶"在這句話當中有兩層意思,一、說明歌唱時喉部要具備一種放鬆狀態,不要勒、不要卡。二、恰恰是強調了氣息與聲帶的"禍合"作用。人聲"樂器"的侷限性在於它不可能像小號樣可以把號嘴拔下來單昕♂F沒有禍合的那種乾澀的聲音。其實在歌唱時i吭聲帶本身而言,它發出的聲音也是很小的同時也不是很悅耳。假如昕到一段美麗的人聲,那說明禍合的過程定也很不錯。在這過程中腔體開啟的程度與狀態會影響稿合的效果,這就是聲樂中爲什麼既要強調共鳴,又要強調喉部放鬆的原因。口腔內部肌肉與舌頭等可以稱之爲調控裝置,它對於歌唱時咬字和聲音的品質也有一定的影響。所0,說在歌唱時其實是由人體多個器官共同協調、共同作用的。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我們可以透過"有形之物"來幫助我們來理解,怎樣才能最好地運用我們人體這一特殊的"樂器"發出動人的聲音是歌者永遠的追求.!

二、當別人昕你歌唱的聲音和你自己昕你自己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你在歌唱時所發出的聲音是透過空氣傳播才被別人聽到的,而你自己所昕到你自己的聲音除了空氣傳播被聽覺器官接收以外,還有一種聲波透過顱骨和l耳蝸骨壁直接轉入內耳,被你的昕覺系統所接收,那麼聲音不用透過空氣這一介質傳播的這種聲音傳導方式被稱爲"骨傳導"。骨傳導的聲音是具有唯一性的,別人是昕不到的,每個人昕自己說話或唱歌的聲音是骨傳導和外部傳導共同作用的結果o它們經常是混在-起的,一般不被人所察覺。在聲樂教學中要考慮這方面因素,有時學生自己感覺自己的聲音己經很好了,f§.老師和其他昕者卻不一定滿意,這其中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骨傳導的作用在影響着唱歌人的感覺。我們不妨用一個較好的錄音設備把學生的聲音錄下來給學生聽,因爲錄音設備所錄製的聲音就相當於別人昕到的聲音,這種聲音是沒有骨傳號那部分,讓學生明白這其中的不同,所以聲樂老師應該經常把學生的聲音錄製下來,和學生一起分析並加以比較,同時對學生的聲音加以客觀準確的指導,久而久之,學生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客觀的聲音概念。這對於他們聲樂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共鳴本身並不能使聲音放大

一定要使學生們明白共振的原理,共振就是當一個聲音的頻率與一物體的固有頻率相同或相近時,這時振幅會達到它的最大值。物體小,那麼它的固有頻率就高,反之,物體大,它的固有頻率就低。小提琴是高音樂器,所以它的共鳴箱就小。共振所產生的聲音變化就叫"共鳴"。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共鳴本身並不具有放大音量的功能,但是它卻能使聲音的能量發揮到最大值。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我們一定會強調共鳴的作用。在人體的諸多共鳴腔體中,唯獨咽腔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所以咽腔的大小就直接影響音色的質量。我們可以透過閉嘴、半打哈欠、打哈欠來讓學生體會咽腔開啟的程度,半打哈欠時的內口腔狀態是放鬆的同時喉位也是正確的。在唱低音時,應該儘量開啟咽腔,腔體大容易和低音的頻率產生共鳴。當唱高音時,就應該控制腔體稍微小一些,這與一些外國的一些聲樂教程中關於"關閉"的描述是基本致的。所以在唱高音時不要盲目的大張嘴,好像以爲嘴張得越大就唱的越高,這其實是走入了一個誤區,同時也不符合聲音的物理特性"以不變應萬變"有時在聲樂共鳴訓練中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說不要嘗試用相同的腔體狀態來詮釋不同的音區。

"藝術和科學是相通的"自然的聲音是最美的,最美的聲音也應該符合聲音自然的特性。既要培養學生在學習聲樂時樹立一個正確聲音概念,使其符合自然規律,同時也要符合人的主觀意識,也就是說無論什麼唱法歸根到底都要"以人爲本"這是l聲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它關係到個學生能否在今後的學習中順利發展並取得一定成就,這就要求我們聲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努力地專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