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等職業教育困境及對策論文

學問君 人氣:8.29K

摘要:職業教育位於教育的低端位置,很久以來不受人們所重視。技術學校更是排除在大學以外,甚至是學習成績不能排入大學之列的學習者的無奈選擇。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難現狀在表現得愈加明顯,更多的原因是教育質量的下降,集中表現在人才培養的質量與結構方面的問題。從職業和勞動的角度爲高等職業教育正名。

高等職業教育困境及對策論文

關鍵詞:教育質量;職業教育;就業難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難現狀在表現得愈加明顯,許多學者紛紛探究這一現象的成因:經濟增長出現延緩;大學生人數激增,供過於求;大學教學質量下降了,培養人才不是經濟所需求等等。在這些衆多原因中,理應受到教育界關注的便是教育質量的下降,集中表現在人才培養的質量與結構方面的問題。早在2012年,《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規定:“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強化特色、注重創新,走以質量提升爲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1]在職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最基本的熟練的工作常規技能的習得與掌握,在文化與精神方面更多的表現在職業道德、人文素養以及最新提出的“工匠精神”。可是職業教育位於教育的低端位置,很久以來不受人們所重視。技術學校更是排除在大學以外,甚至是學習成績不能排入大學之列的學習者的無奈選擇。這樣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現狀是會令人產生深深的擔憂的。

一、高等職業教育尋根

在我國,最早提出“職業教育”的陸費逵,將職業教育定義爲“以一技之長可謀生活”。[2]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首次出現“職業”是在於荀子對身份的強調,他把各種事物分別歸於“官職及士、農、工、商四民”各自的名分之下,這些事情也就成了各自的“分內之事”,這正是古代的職業概念的緣起的根本所在。《現代漢語詞典》對職業的定義是: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爲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它是一種透過勞動來獲取物質生存資料的現象。這種解釋是建立在加深對人類勞動的理解基礎之上。有關對人類勞動的認識,是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而逐漸發展並走向成熟的。當今社會“職業”這一觀念深入人心,它對於我們生活的意義是重大的。從歷史的發展進程看,人類的勞動進化到“職業階段”,它是建立在精細的社會勞動分工、人身自由下的僱傭關係以及逐步走向成熟的職業觀念之上的。只有社會分工,纔會出現紛繁複雜的專業劃分,出現不同種類的職業。西方思想家中,真正對職業概念進行研究的是馬克斯韋伯。韋伯認爲,“職業”一詞就它構成個體收入或收益的連續機會而言,是指個體功能專門化、功能細分和結合方式。這一定義包含了現代職業概念所有最基本的內涵,即個體性、謀生性、連續性和專門化。而之後的以研究職業爲己任的西方社會學,並沒有給職業給出了一個統一的定義,但都明確:只有專業的纔是職業,最後,“職業化”成爲職業社會學的一箇中心概念成爲了事實。教育和職業之間的日益密切的關係是隨着教育在職業選擇、職業流動、職業分層作用的日益提高而自然而來的.。職業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的思想,又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領域。教育與職業的關係,成爲教育界無法迴避的事情。[3]

二、從歷史學角度探討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危機

在原始社會,一個人尚且可以憑着他優異的技能至少可贏來聲望和尊重,到後來甚至還可以佔有更多的剩餘產品,並由此可能成爲上層階級的一員;而在被稱爲文明的身份制社會,工匠的技藝卻成了自己卑賤的理由。古代中國還存有“重道輕器”的文化傳統。“亞聖”孟子曾講過:“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文明的代價就是造成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人類有兩種基本的“自然工具”:一種是能夠握持東西的手,一種是能夠傳達資訊的語言。對於原始人類來說,二者是和諧統一於一體的。然而,文明的到來——私有制和文字的出現——卻改變了這一切。一些人片面使用語言的工具,進行所謂的腦力勞動,這些人是財富的佔有者,即統治階級;而社會上的大多數人片面使用手的工具,從事體力勞動,成爲被統治階級。[4]在這種固有的二律背反的矛盾規律下,在專門進行工匠培養的職業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反映;在這些因素中,等級文化和民主精神的永遠進行着激烈的對抗。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表現是:我們急需反思的問題就是大學在有意識無意識地脫離社會現實,我們總是在閉關自守、孤芳自賞,過多地關注學校排名、關注論文發表,而對人才培養投入的精力卻遠遠不夠。我們並沒有盡心盡力地去研究社會對大學的實際需求,我們應根據不同的專業需求,按照各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課程體系、培養方案,讓學生的能力、素質、知識等方面全面提升,真正適應社會的需求。[5]

三、爲高等職業教育正名

根據“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對職業性技能性高等院校的劃分——旨在培養在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從事具體工作的技術人才。中國現階段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在供給側改革的要求下,提高產品質量的表現,是對製造企業的新的要求,“大國工匠的工匠精神”被津津樂道。所謂“工匠精神”,即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這是一種專注、純粹、追求完美極致的高境界,是一種高職業道德、高職業技能的昇華。[6]當下,“中國製造”正在向“中國智造”強力邁進,亟待補上“高等職業教育”這一課,讓它爲中國騰飛,做出積極擔當。早在《大學的使命》一書中“傳授科學知識是大學的基本功能,職業訓練是大學與時俱進的目標”這樣的論點。完善好高等職業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大任務之一。我國的職業教育現在處於整頓當中,應用型大學的創建,本身就是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也是高等職業教育所面臨的機遇。高等職業教育有着自身固有的優勢,在未來發展中更加會有新的開拓。

參考文獻:

[1]2015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年會在珠海隆重召開[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15(34):1。

[2]黃嘉樹.中華職業教育社史稿[M].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5.

[3][4]孟景舟.職業教育基礎概念的歷史溯源[D].天津:天津大學2012:33;53.

[5]王樹國.面向創新創業教育深化工程教育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16(1):49.

[6]汪莉.中國製造亟待“工匠精神”[J].教育探索,2016(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