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高師聲樂教學教材改革構想

學問君 人氣:2.78W


  [論文摘要]高師聲樂教學改革是高師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培養目標來完善高師聲樂教學教材建設,是改革的又一重要環節,目的在於推進音樂教師專業化的發展以及實現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標。文章論述高師聲樂教學教材改革的構想。

  [論文關鍵詞]高師 聲樂教學 教材改革
  
  爲音樂培養出合格的師資人才,是高師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新的課程標準不斷推動和加快音樂基礎教育的變革和進程,在當代傳媒技術高度發展和形式多樣化的背景下,學校情境中的音樂教師教育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社會現象的影響,遲緩的聲樂教學改革以及高師音教專業畢業生勝任工作的能力偏低的客觀現象,使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聲樂教學理念,明確培養目標,高師聲樂教學教材建設問題作爲與聲樂教學息息相關的主要環節之一,在高師聲樂教學改革中必須受到應有的重視。

  一、高師聲樂教學教材建設的現狀
  1.演唱教材的選擇和運用。許多高師院校的聲樂演唱教材比較混亂,大多都是聲樂教師各自爲政,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聲樂曲目選擇教材,系統性、科學性、適用性以及針對性等方面考慮得不夠;內容缺乏新意,曲目選擇保守,沒有積極拓展;往往根據個人演唱特長選擇曲目教學,沒有全面貫徹多種唱法的實踐教學原則;現有已出版的科學化、系統化的高師聲樂演唱教材利用率不高,實際教學內容仍然傾向於聲樂表演專業。
  2.重視演唱教材輕視基礎理論教材。聲樂基礎理論教學是聲樂整體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聲樂演唱實踐的基礎。但如果在課程設定上沒有充分考慮此類課程,勢必造成學生不知道或不接受此類課程的學習,現已出版的聲樂基礎理論教材便形同虛設,這個空缺不利於高師院校的聲樂教學發展。
  3.聲樂教學考覈方式比較單一。在學期中和學期末考覈,學生能完整演唱1~3首中外曲目,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多年來的考試形式慣例。這種考試形式很少被打破,它反映了高師聲樂的教學缺乏全面性和開拓性,但更值得反思的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其規格是否得以明確。

  二、高師聲樂教學教材的建設
  1.把聲樂演唱課和教材緊密聯繫。聲樂演唱課是高師技能技巧課教學的主要課程之一,在聲樂課堂上按聲樂教師的具體要求演唱好聲樂作品,全面瞭解和掌握聲樂作品的知識內涵和外延,是聲樂演唱類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由於高師院校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在專業知識上要具備多能的特點,學生在入學時大多數的聲音演唱條件都不能和聲樂表演專業的要求相提並論,因此,經常出現大多數條件一般的和少數條件好的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兩極分化現象。對待前者聲樂教師缺乏教學耐心和激情,不願繼續探索和開拓,教材曲目的選擇和運用多次重複,充滿陳舊感,學習興趣得不到激發和提升,教學效果不明顯;對待後者聲樂教師充滿教學的慾望和熱情,教材曲目多選擇難度較大的中外曲目,往往把專業演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作爲衡量自己和學生教與學的成功與否。這兩種情況都表現出聲樂教材在選擇和應用兩極分化的不規範現象。要想認真地貫徹和執行教學大綱,順利地教學,合理、妥善地選擇制訂聲樂教材不可忽視。要建立適合本校本專業的聲樂教材體系,聲樂教學不能只關注歌唱技巧的教學,現有已出版的科學化、系統化的高師聲樂演唱教材,如《聲樂藝術教育叢書曲庫》基本囊括了所有形態的聲樂作品,從民間歌曲到創作歌曲,從古代藝術歌曲到現、當代藝術歌曲,從戲曲聲樂作品到曲藝聲樂作品,從歌劇聲樂作品都聲樂名品佳作。這類教材,內容全面、豐富,教學性體現在入選作品的體裁、題材、時代背景和教學方法的;作品發表的年代及時代特徵、詞曲作者及作品的內容主題、角色情節及曲式結構等方面的分析,爲我們文獻知識的教學環節提供了便利條件;演唱風格與難點的教學提示無形中又提升了鑑賞能力。因此,充分選擇這類既有全方位的理論知識又結合演唱實踐的聲樂教材,有利於學生的歌唱表演,拓寬知識面。
  2.重視聲樂學科基礎理論教材的.選擇。聲樂基礎理論課程作爲高師聲樂教學的又一重要環節,多年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隨着改革的步伐不斷向前邁進,許多聲樂基礎理論教材都在陸續出版中,如《聲樂藝術教育叢書》《聲樂藝術教育新學科叢書》《聲樂基礎教程》等。這類教材涵蓋了聲樂學科的基礎理論,聲樂藝術的和,聲樂藝術的學和教育學,中外聲樂藝術史,聲樂和表演學、風格學等,使聲樂學科的基礎理論體系得以構架,透過選擇和學習,使聲樂教師和學生們共同清晰地認識到聲樂學科的理論內容,明確聲樂學科的性質、任務、內容和教學方法,深層瞭解和掌握聲樂的結構整體,即聲樂的生理、語言、心理、表演和教學的理論。應以此類教材爲聲樂學科的基礎理論教材的依據,分階段、分層次、針對性地選擇和安排適應教學要求和需要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的思維能力,實現與現行的聲樂技能課間的和諧統一發展,低年級學生應強調和重視聲樂學科的基礎理論學習。
  3.加強和完善聲樂學科的特色教材建設。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兩者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有針對性地選擇和使用教學教材是因材施教教育原則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體現。本着培養出具有本地區、本院校特色的中小學音樂師資人才的目標,應該重視特色教材的建設問題。在內容和編排形式上緊扣聲樂教材的範圍,可以根據聲樂的種類及歌曲的程度來分類,也可以根據藝術歌曲及民歌、創作歌曲來分類,還可以按歌劇選段及人物角色來分類。音樂文化應該在編寫教材中重點體現,重視本民族的音樂民族文化傳承是國際音樂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由於20世紀以來我習音樂教育一直受到西方音樂的較大影響,音樂民族文化的觀念一直未能在音樂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實際的教材中得到基礎性和系統性的體現,使一代代學生對自己民族的音樂瞭解甚少,更談不上會唱自己家鄉的歌。建立音樂民族文化觀念,加強學校音樂教育的音樂民族文化基礎是學校音樂教育一個非常迫切的任務。以此爲鑑,從演唱和音樂民族文化理論兩方面着手,透過文字書面和音響形式,編排出具有特色的聲樂教材,對於傳承文化這一音樂教育的文化目標意義深遠。
  優秀的教材可以緊密立項和體現教學大綱的要求和進度,提高教學質量。好的教材還可以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於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按照教學要求和教學研究選擇與建設聲樂教學教材,是聲樂教師的一項重要課題。以高師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及規格爲前提條件,聲樂教學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應適時及合理地選擇系統規範的聲樂教材,科學地編排聲樂教材,充分利用各類聲樂教材的性質和特點,使其在教學中互爲補充,提高教育質量,提高教學水平,發揮教材的基本保障作用。

關於高師聲樂教學教材改革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