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文藝體育>

高師聲樂教學課型配置改革方法初探論文

學問君 人氣:1.81W

【摘 要】高師音樂教學以培養合格中小學音樂教師爲目的,聲樂教學在高師音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長期以來,高師聲樂教學一直沿用專業音樂學院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在中小學音樂新課標實施的今天。這種模式逐漸脫離了培養目標。本文就聲樂教學中課型配置改革方法,提出與同行交流。

高師聲樂教學課型配置改革方法初探論文

【關鍵詞】聲樂教學 師生配置 課型改革

一、高師聲樂教學課型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高師聲樂教學的目的是透過系統的呼吸發聲訓練,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培養良好的歌唱習慣,使學生具備演唱中外藝術歌曲、歌劇選曲及製作歌曲的能力。從而在將來的中小學音樂課教學中,能聲請並茂的範唱,使學生體驗到歌曲的藝術美。作爲一名中小學教師,不能範唱是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

第二,高師音樂系學生約三分之二爲聲樂主修考入大學,聲樂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師音樂系學生約三分之二來自我國廣大農村,將來他們絕大部分也將回到農村從事音樂教學,在農村特別是在山區音樂教學設備相對較落後的情況下,聲樂歌唱是上好音樂課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第三,高師聲樂課教學一直沿用音樂院校的模式,無論就教材的選用、授課方式、課時安排以及師生配置,均一直沿用。學生入學後經研究統一分至各個教師進行小課教學直至畢業,但在教學實踐裏,我們發現這種配置有以下幾種不足:

(1)這種配置忽視了師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影響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聲樂課不同於理論大課且屬於技能課,授課過程以師生一對一方式爲主,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無論在歌唱方法、技能技巧、先天的生理心理條件及個性上都存在着極大的差異。絕大部分學生到二年級時已經顯露出進步艱難,再上聲樂課,技能、技巧和技術方面都不能再有多大的提高;而有極少數條件好,領悟能力高的同學,對聲樂抱着極大的興趣,希望繼續學習,勁頭也很足。這就促使我們進行課堂改革,讓大多數的學生在另外的聲樂教學方法中,獲得技巧和樂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何在聲樂教學中利用這種差異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是聲樂教學改革中亟待解決的一個環節。

(2)這種配置方式,不利於形成一個競爭的、有活力的工作環境和學習環境

聲樂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穩步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搭配的相對穩定是有必要的,但過於穩定對教學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高師音樂教育自八十年代後有了飛躍性發展,師資質量比過去也有顯著提高,但絕大多數師資脫胎於應試教育的舊體制。教育理念、教學模式陳舊老化,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師生配置過於穩定,無形中助長了某些個別教師在專業上不求上進,出現吃老本的現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挫傷,長此以往,教師沒有危機意識,學生的歌唱水平無顯著提高,彼此之間可比性不大,工作環境和學習環境逐漸渙散缺乏活力,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這種配置,不利於高師聲樂教學的長期發展,不利於提高全民音樂素質的長遠利益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髮展進步的源泉,也是一個單位不斷髮展的動力。課型配置的不合理,大大阻礙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無法爲中學基礎音樂教育提供高素質高質量的師資,從而影響到全民音樂素質的提高。課型配置不合理,制約了高師聲樂教育的發展,所以改革勢在必行。

二、課型改革的具體操作

第一步,新生入學第一學期由聲樂教研室統一將學生分配至各個教師名下學習,一年級爲四人一節課,課時爲45分鐘,一週一節。到二年級時分爲二人課,對學生在發聲方法上更爲細緻深入地教學。

第二步,經過兩年的系、院學習,學生在聲樂方面的潛力已經得到較爲充分的發掘,有條件繼續學習聲樂的學生已經顯露出這方面的天賦,可以繼續深造,而沒有發展空間的學生,在發聲方面的能力已經開發到了盡頭,想再提高已經很難。這時,經聲樂教研室集體考評,選出百分之十五的學生繼續上聲樂小課,另外的學生則上聲樂重唱與表演唱課,以這種形式更多地瞭解聲樂作品和提高處理作品的能力。

三、課型改革的功效

1.課型改革激活了教師的工作熱情,開創了全系良好的工作作風新局面

過去小課教師遲到早退、上課時間不足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課上聊天、接打電話、範唱少,把聲樂課簡化爲唱歌課,諸如此類的消極授課並不少見,自課型改革後這種現象基本杜絕。教師在一、二年級上小組課時沒有時間幹別的事,三、四年級上小課的學生更是惜時如金。沒有成績和口碑的`教師,會被學生看不起,所以教師在認真上課的前提下還積極與學生溝通,徵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教者,而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可以說,課型改革充分調動了我院聲樂教師的積極性,並帶動全院工作跨上了一個新臺階。

2.課型改革轉變了全院的學習氛圍,堅定了學生學習聲樂的信心

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學習,教學質量也穩步提高。聲樂不僅是發聲而是聲樂藝術,是依靠聲音並茂的歌唱來構建藝術形象的聽覺藝術。課型改革,使那些在聲樂方面沒有多少天賦的學生在聲樂表演方面得到更多的樂趣和更豐富的知識,他們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而教師的教學由模式化轉爲個性化,師生關係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化,教師的角色由簡單的施教者轉化爲既是良師又是益友的雙重角色,聲樂課也變得豐富多彩,不再是枯燥的發聲練習、作品演唱而是融感情、技巧、藝術、表演以及思想道德意志培養等多種因素爲一體的藝術生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歌唱能力、表現能力的逐步提高激勵着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

3.課型改革增加了教師的危機意識,加快了師資隊伍素質的提高

教師要出成績,就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藝術修養。聲樂藝術是不斷髮展的藝術,無論就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還是曾經被高校拒之門外的通俗唱法,其歌唱方法、藝術觀念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各高校不斷擴招,高等教育已由過去的精英教育轉向大衆化教育。作爲高校的音樂教師,我院教師正努力調整教育思路,更新教育理念以應對不斷髮展的變化形式,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具有開拓精神、創造精神的新世紀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衆所周知,學術理論水平較低是音樂技能課教師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制約整體師資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教學實踐缺乏理論化、概括化,從而影響教學水平。我院教師利用學院發展的有利天時,赴國外學習,在國內深造,撰寫學術論文,努力提高自身學術理論水平。目前,已有十數餘人赴德國留學歸來重赴工作崗位,並有數位教師在國內專業院校攻讀音樂理論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課型配置改革是我們在聲樂教學改革上的探索,而在中小學新課標實施的今天,高師音樂教學的改革有些滯後。只重視學科領域的高精尖,輕視專業知識的均衡性和通用性,重視專業學習水平,輕視教育實踐和綜合人文素質的形成等問題已經暴露出來。當然有問題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我們要解決問題。師資配置、課型改革對我院來說也只是探索階段,相信同行有更科學的方法,期待與您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