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形勢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發展模式探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5W

工商管理學科起源於美國,隨着當時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規模曰益擴大應用而生。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企業成了社會經濟的主體。企業的發展依賴於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迫切要求培養大量高層次的經營管理人才。我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得到了重視和加強,工商管理專業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在我國高等院校迅速發展。但近年來由於人才供給量連年增長,高等院校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逐漸呈現出一種尷尬的局面。

新形勢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發展模式探究論文

一方面,在傳統的專業建設思路下,學校的課程設定、知識傳授、能力訓練使得這個專業學習內容較廣,缺乏明確的方向和專長,學生的就業去向很模糊,使得學生學習的興趣逐漸在減弱。另一方面,從2001年北大實施“元培計劃”進行大類招生的教學改革到現在,大類招生在各高校漸成趨勢。而大類招生的結果,使得工商管理類的學生在面臨專業的二次選擇時,很多都選擇了工商管理大類中其他相關專業,工商管理專業出現了學生人數的銳減。面對教學規模的縮減以及學生學習興趣減弱的窘況,各大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發展都在進行重新的思考,有的學校甚至質疑這個專業在本科教育中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同時也有一些學校在積極的思考和探索未來該專業的發展道路。因此,在新形勢下對工商管理專業發展進行重新的認識和思考非常必要。

一、新形勢下工商管理專業在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必要性

(一)從該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的角度安博教育集團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對2008年專業景氣度進行了調查。調查報告中反映出了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專業與職業匹配度、畢業一到三年薪酬指數、職位級別指數、應屆就業率指數、發展前景指數、創業指數、舒適度指數、全球化指數、學習壓力指數(見圖1)。從圖中的數據來看,工商管理專業各方面指數都高於各專業的平均值,無論是就業率還是所獲薪酬,以及對全球化經濟環境的適應性都表明了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具有發展前景的專業。

(二)從社會對管理人才的需求角度2004年3月至12月,由教育部高教司組織對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和工商管理類專業(以下簡稱本類專業)本科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現狀進行了—次調查研究。總體來看,社會需求意願仍然較強,91%的單位表示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會有招聘意願。經濟發達地區的需求意願更爲強烈。從層次和院校看,本科人才仍是需求主體,重點院校畢業生更受歡迎。從需求專業方向上看,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專業最受青睞。而隨着我國企業國際化的不斷深入,未來對具有國際視角的高素質管理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多,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職業發展的空間很大。

二、新形勢下工商管理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定較雜,沒有特色課程,知識傳授面寬但不深入

工商管理作爲一級學科,下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旅遊管理等六個專業。按照一級學科設定的本科專業,工商管理專業必然要求學生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從知識結構上看,涉及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二級學科專業的核心知識。一方面,這種寬的知識面必然導致學生所學知識不夠深入,對每個方向的知識只是瞭解。另一方面,與同類其他二級學科的知識之間存在嚴重的趨同,不能體現本專業的特色,通常出現工商管理專業方向模糊,與其他專業相比沒有核心競爭力。

(二)畢業生就業崗位不明確現代企業管理活動仍然堅持法約爾提出的十四項基本的管理原則。按照專業化分工,企業內部會形成生產部、採購部、銷售部、人力資源部和財務部等衆多職能部門,每個部門的工作各側重於一個專業領域。對於工商管理二級學科中各專業,比如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專業中,各門課程就是爲解決企業中對應部門的實踐活動來開設的,這些專業的畢業生都有明確的就業崗位。而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由於現代企業並沒有一個總的企業管理部門,因此,這種情況導致“工商管理學生畢業無崗位”的說法,必然使得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要與其他專業的同學共同競爭同一類崗位。

(三)專業實習困難,專業技能欠缺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很多的知識和技能必須在實踐鍛鍊中才能掌握,由於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缺少校內模擬訓練和去企業實戰演練的機會。一方面,很多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繫很少,沒有爲學生建立固定的企業實踐基地,即便有些學校有實踐基地,但由於學生數量多,企業無法提供對應的實習崗位,大多時候都只限於集體參觀,學生不能真正參與企業的實際業務。另—方面,一些學校,特別是民辦學校資金短缺,一些模擬教學軟件(如有些課程的.模擬沙盤及實驗室沒能及時配套,學生校內模擬實訓相對少,所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三、新形勢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基於工商管理這個專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一些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的改革中已經走在了前面,規劃出了自己的培養模式,且正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和完善。筆者應學校專業發展的需要走訪過國內一些工商管理專業建設比較有特色的學校。在我們所走訪的高校中,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大致有四類。

第一類,開設工商管理進階班,培養高層次、國際化管理人才。這種培養模式主要依託國際合作辦學來實現。一般對於這樣的進階班學生,前兩年在本校學習一些通識教育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主要以雙語教學爲主(有一些課程也可由合作辦學的外方教師來上課,比如利用現代資訊技術的遠程教學),後兩年學生直接到國外進行學習。這種模式的好處是:能培養高素質、適應能力強的國際化管理人才。存在的問題是:辦學成本高、對師資、學生素質要求較高,且只適合小規模辦學。這種模式在上海理工大學、南京財大、寧波大學等很多高校中都在開展。

第二類,與熱門專業和行業嫁接,突出專業方向。這種模式主要是在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定中加入本校熱門專業的核心課程,增強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競爭力。這種模式目前以南京審計學院最爲特色。南審的優勢專業就是審計、會計,他們在其它各專業中都加大了會計、審計相關主幹課程學習的比例。工商管理還與金融專業進行嫁接,開設金融企業管理班,把金融專業的主幹課程拿進來。這樣培養的學生既熟悉金融行業的業務特點,同時也具備了管理者的基本素質與能力。這種模式的好處是:解決了工商管理專業方向不強,就業去向不明確的缺點,學生既能一專多能,又有一技之長。存在的問題是:全校性教學資源的共享與調配比較困難。總體來說,這種模式的推廣性較強,適應面較廣。

第三類,以傳統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爲依託,加大實踐教學力度。這種培養模式的思路主要還是以原來傳統的那套培養思路和課程體系爲主,但是爲了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在實踐教學方面加大力度。從培養目標上來看,仍然堅持培養厚基礎、寬口徑,但素質、技能都更高的應用型人才。基本上走訪過的大多數學校對傳統工商管理還是有所保留,就是規模較小。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透過校內外實訓、實踐基地的建設來加強對管理實務的認知和鍛鍊。校內主要是透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與實驗軟件(ERP、TOP-BOSS的應用來解決。校外主要是能安排學生到實踐基地相關工作崗位進行集中實習,讓學生能實際接觸一些業務,培養學生的業務技能。

四、結束語

筆者從多年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工作和近年制定、修改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對這個專業未來的發展頗有感觸。在當前這種嚴峻的就業環境和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不管選取什麼樣的發展模式,人才培養仍要堅持以厚基礎、寬口徑且能熟悉行業、瞭解行業業務特點、創新性、適應能力強的高素質的中基層管理者和創業人才爲目標;在課程體系上應增強素質教育與實踐環節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技能;在課程的設定上應模組化、突出專業方向,與社會熱門行業對接,明確學生的就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