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誠信教育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學問君 人氣:7.89K

 摘要:誠信教育的思想源遠流長,本文側重探討誠信教育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特別是從挖掘誠信科學內涵的角度,提出誠信教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適應性教育的重大作用。

淺談誠信教育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誠信教育;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誠信的科學內涵

(1)“誠”的含義。“誠”,是儒家爲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儒家主張: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爲本。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爲: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誠”是一種至善美德。《名人名言》∶“誠即天道,天道酬誠”。這些都是說言行必須遵循天道,說真話、做實事,反對虛僞。

(2)“信”的含義。《說文解字》認爲“人言爲信”,程頤認爲:“以實之謂信。”可見,“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而“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實不欺。

由此可見,誠信應該是有方向的,包括向內(指向自己)和向外(指向他人),所以我們的經典才把誠信解釋爲言行一致,要遵循永恆之道,說真話,做實事,不虛僞。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羣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範,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它的主要內容包含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等。

三、誠信教育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嶄新的課題。在我們這個時代,由於社會全方位迅速地發展,我們的高校雖然多數都建有圍牆,但實際上高校基本無一例外地已經同步進入了“無圍牆高校”時代。這就意味着高校不再僅僅是高傲的“象牙塔”,而是在和我們全社會一起與時俱進,榮辱與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傳統教育內容之外,還要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人際關係教育、個人信用教育以及個體的社會適應性教育等重大使命。

(二)誠信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課題的相關性。誠信教育對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關於理想、道德、紀律、法制等傳統教育內容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不僅如此,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課題的相關性也非常緊密。因爲誠信的內涵是兼顧“對內自省”和“對外謹慎”的,所以,誠信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課題的緊密相關性也就直接體現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個體的社會適應性教育這兩大領域。

(三)誠信教育對於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作用。

(1)誠信教育對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從專業上解釋,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且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主體能做出良好的適應,並且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通俗點說,心理健康突出表現爲在學習、工作、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與配合。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說,進入大學校園後,學業的壓力減輕了很多,很多人開始重視自己的社會交往以此來鍛鍊自己的綜合能力。誠信教育由於其“對內自省,對外謹慎”的指導思想,利用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非常有效。在人際溝通分析學中有一個名詞是“生活定位”,這個“生活定位”指的是一個人童年時確立的有關自己、他人和世界的關係的基本信念和結論。人的生活定位通常有以下四種:“我不好,你好 ”:這種生活定位的人自卑、依賴、無主見、充滿無力感,極度服從別人的要求,努力得到讚許,這種人會在無意識中選擇持續扮演“受害者”,容易自我放棄;“我好,你不好 ”:這種生活定位的人會表現出一種防衛態度或有很強的攻擊性,並且常常處於偏執、憤怒的狀態;“我不好,你也不好” :這種生活定位的人拒絕自己、拒絕別人同時也被別人拒絕;“我好,你也好 ”:這種生活定位的人對世界與人充滿了信心,在現實生活中會與別人共同追求雙贏。在這些“生活定位”中,前兩種是在校大學生身上常見的需要引導的“生活定位”,第三種是罕見的極端類型,第四種是我們想要引導學生到達的理想“生活定位”。

既然有兩種“生活定位”是需要引導的,那在這一引導過程中,誠信教育就能夠發揮其巨大作用:首先,運用誠信教育可以讓學生明白,誠信不僅是對外的,對內對己的誠信也至關重要。在社會交往中,對別人友善、幫助別人固然需要,但前提應是愉悅的、自願的,而不是礙於情面或爲獲得他人好感去被迫爲之。具有 “我不好,你好 ”這種“生活定位”的人常常會壓抑自己,在言行方面去無原則地討好別人,哪怕別人已經傷害到他。對於這類同學要運用誠信教育教會他們平等自尊地與人交往,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用不卑不亢的態度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這樣他們的心理狀態才能實現真正的健康。當然,也必須注意引導“我好,你不好 ”這種“生活定位”的學生,這一類型的學生雖然絕不會壓抑自己,但他們會去到另一個極端,自我感覺過於良好,潛意識裏就盲目自信,外在表現爲盲目肯定自己、打壓他人。對於這類型的學生主要透過誠信教育引導他們,忠於自己的'內心雖好,但也要客觀謹慎,不能不加任何思考地自己任意言行,這樣的“誠信”一可能因爲並不符合客觀事實而不利於他本人的自我認識,二可能因爲即便符合事實但方式方法不對而不利於他本人的社會交往。引導這類型的學生多思考、多驗證、多注意方式方法,纔是有利他們心理健康之道。

(2)誠信教育對於大學生適應社會的作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另一個嶄新而重大的課題是要教會學生靈活地去適應社會,在這一課題中,誠信教育也不得不提。衆所周知,我們當前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全面,除了學業,能力,品性尤其是誠信被越來越看重。但是社會環境的日益複雜也要求學生在誠信方面要學會逐漸掌握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因爲在某些特殊環境下,是不能教條地實現“誠信”的:其中一種特殊環境就是網絡環境,當下網絡環境錯綜複雜,當學生面臨網絡陌生環境時,就要教育他們靈活地實踐“誠信”,做好安全防範措施,一定要確保安全可靠才能真正落實“誠信”;此外的另一種特殊環境就是商業競爭,在這一環境中也要靈活實踐“誠信”,“誠信”絕不能衝擊商業機密和職業操守的底限,尤其還要面對商業競爭中的不正當行爲,此時更需要採取有效策略去迂迴鬥爭,最大限度地透過“打太極”的方式既避免衝擊自己的誠信原則,又能巧妙地保護自己,不被對方惡意傷害;最後一種特殊環境就是當別人需要“特殊保護”的時候,要學會適時地說一點善意的“謊言”,這時也不能教條地執着於“誠信”。這些特殊環境的特殊做法,正是誠信教育中原則性與靈活性統一的高度表現,引導學生掌握到這一步,將非常有利於他們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 張忠哲. 大學生誠信教育初探. 改革與開放,2015,(6).

[2] 林伯海.誠信教育:高校思想教育的一個新課題. 思想教育研究, 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