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論孔子的教育思想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啓示

學問君 人氣:2.97W
淺論孔子的教育思想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啓示

    論文關鍵詞: 孔子 教育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啓示
    論文摘要:
孔子的教育思想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啓示主要表現在:“有教無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導一切大學生的和諧發展;“德才並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材施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大學生的培養形式。 
  孔丘,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幾乎以其畢生的精力從事教育事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教育的對象、內容、方法等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總結,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育思想,對後世的教育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有教無類”的教育對象。
  子曰:“有教無類。”(《衛靈公》第39章注:本文所引《論語》均在參考文獻(1)裏,以下不在贅述。)[1]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私人辦學的教育家。在教育對象上,孔子奉行“有教無類”的原則,打破了官府對教育事業的壟斷,擴大了受教育對象的範圍,讓那些有意向學習又有物質保證的人都可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述而》第7章)孔子指出,凡是能送上微薄的見面禮的人,他都收做了學生,這是孔子“有教無類”原則的一個具體體現。
  基於“有教無類”的原則,孔子招收學生,有八個不分:一是不分貴賤;二是不分貧富;三是不分智愚;四是不分勤惰;五是不分恩怨;六是不分老少;七是不分國籍;八是不分美醜。這“八不分”說明孔子對各種類型的學生都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孔子對教育對象“有教無類”的思想,適應當時新興地主階級政治上的需要,使教育成爲一種獨立的活動,順應了時代潮流,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
  (二)“德才並重”的教育內容。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述而》第6章)孔子指出,要學好修身治國的學問,必須先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他在教學中採取品德修養與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並重的原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25章)。孔子以四項內容教育學生:禮樂和文獻、人、忠、信。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陽貨》第8章)孔子又指出,一個人只講究品德修養而不喜歡學習禮義,就會矯枉過正,只有將這兩種並重才能成爲完善的人。孔子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注重傳播古代文化遺產,加強了教材建設。他把所收集到的文化材料、精神加以整理,編著成教學用書,被後世奉爲儒家經典。他向學生講授“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傳授“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教育學生怎樣做人,這在今天的教育中也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2]。
  (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雍也》第21章)孔子指出,在教學上要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智力水平,教授難度不同的教學內容。這充分體現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則。人的才智高下有別,如何才能更好地揚長避短,完善學生的德業修養,以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根據這一原則,孔子深入瞭解弟子們不同的興趣、智力和能力,掌握每個人的特點,施以不同的教育。如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進》第22章)同時孔子不僅要求學生學思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第15章),而且要求學生:“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第8章)孔子闡述了自己啓發誘導式的教學方法和原則,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裏孔子還強調了“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這些對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無疑是有效和科學的。這種因材施教和啓發式的教育方法,對中國教育的影響十分深遠。而這兩種教育方法的提出,又觸及了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對中國古代教育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3]。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啓示
  (一)“有教無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導一切大學生的和諧發展。
  孔子所招收的學生,從地域上講,有來自魯國的,也有來自衛國、宋國、吳國、楚國、秦國的;從出身來說,有貴族出身的,但更多的是平民出身的;從智力上講,有頭腦比較聰明的,也有頭腦比較遲鈍,等等。這點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啓示就是要平等地對待一切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的一切,不應該帶有色眼鏡去評判和教育學生的行爲。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是作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品格,只有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纔會贏得學生們的信賴和尊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培養大學生的勞動者,平等對待一切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的一切是體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