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開展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優秀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3W

一、情感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淺談開展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優秀論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告訴我們,情感和思想二者是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有什麼樣的思想認識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情感,而情感反過來又會影響和制約着人的認識。因此,要幫助人們提高思想認識就不能忽視情感的作用,情感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者重要而獨特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重視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從學生的情感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的情感朝着健康、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質和心理。

1、情感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的激發作用

情感是人所具有的穩定的心理活動狀態,他反映着的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對於主體的人的需要滿足的一種內心體驗。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項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活動,而情感是人的行爲產生的動力,適當的情感教育可以激發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的熱情,喚醒教育者的工作熱情,成爲激勵受教育者刻苦學習的強大動力。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能夠以真誠的情感去面對學生,鼓舞學生,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濃郁的情感氛圍中健康成長和發展,形成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情感品質。相反,沒有任何情感的說教,只注重智育而忽視德育,只強調競爭而遺忘合作,沒有良好的情感,缺乏情感溝通,再好的理論也不可能被教育對象真正的接受,不利於個人的健康發展。總之,良好的情感體驗是教育雙方形成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平臺,情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育主客體之間、受教育者之間相互溝通、相互瞭解,可以增強教育者的信心,引起教育對象積極的情感反饋,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

2、情感教育有利於和諧人際關係的形成

人是處於社會中的人,一個人與他人之間總要發生各種各樣物質的或精神的關係,而情感是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紐帶,一切良好的行爲都產生於良好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以人的積極向上的情感爲基礎,能夠提高人們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勞動的積極主動性;活躍教育氣氛;在教育主客體之間引起心靈的共鳴。只有這樣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正確看待自己、評價他人、才能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中才能收到效果。情感教育不僅使學生形成各種良好的情感,提高他們的認知、評價和表達能力,使情感和認知同步健康發展,增強他們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端正大學生的人生態度,培養他們高尚的人格,而且還能與他人和諧相處,建立真誠的情感溝通,幫助大學生挖掘人類的真善美,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3、情感教育有利於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學校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學生作爲校園的主體,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主體。因此,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學生,營造一個人與人之間誠信友愛、和諧相處校園環境,有利於淨化學生的心靈;擁有寬容之心,會使人心胸廣闊,有利於培養健康的情緒。懂得尊重的人知道關愛他人、理解他人,這樣纔會形成一種真誠交流、彼此關心的文化氣氛,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相反,在和諧的校園環境中對學生進行薰陶,也可以幫助優化學生的人格。用關愛和互助創建友善、和睦的氛圍;用一個個奉獻和付出的故事描繪一個溫暖、和諧的校園大家庭,使崇尚和諧、維護和諧成爲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旋律,讓每一個學生在和諧的校園環境中接受教育,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礎。情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的發揮情感教育的特殊作用,使其更好的爲思想政治教育服務,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然而,當前我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我們發現情感體驗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微乎其微,對此,探索構建以情感教育爲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有重要意義。

二、情感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狀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徑,其根本目的在於引導人、塑造人、培養人,幫助學生實現全面健康發展,而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卻不甚明顯,這除了與社會的大環境有關外,與教育過程中忽視情感的交流與互動也有密切關係。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受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影響,陷入了與教育對象脫離的困境,在內容體系和目標上,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現實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複雜聯繫;忽視了教育對象作爲主體的人的客觀精神需求。進一步具體地說,就是教師按照統一的沒有情感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學內容與目標、一致的教學評價標準來衡量學生,採用的是一種強制性灌輸的教學方法,只重視對學生進行理論性知識的教育,忽視了情感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僅僅停留在表面。然而,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越來越廣泛,人們的主體意識逐步增強,受教育者內在的情感需求也變的豐富多樣,但我們長久以來形成的簡單的灌輸做法並沒有改變,它忽視了情感的投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情感互動,使得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不相適應甚至是分離的情況,最終導致受教育者在在情感上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產生了排斥心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塑造人、培養人的任務不能很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1、目標定位的情感缺失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培養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覺悟和優秀道德品質的大學生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具體來說,是爲了幫助大學生對我國現階段的方針、政策有初步的瞭解,逐步培養大學生有明確的政治意識、國家榮譽感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等,也就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爲。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爲最終目的,而人的全面發展包括知識與能力、生理與心理、思想與情感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中應該包括着情感的全面發展。但是,現階段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對學生個體要求過高,而大學課程對學生情感世界的介入太少。仍舊強調學術、智育優先的教學理念,忽視了教育主體的情感投入,沒有把科學、健康、合理的情感教育納入教育目標體系,其主要目標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傳統教育、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要求成爲的那種人;沒有與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狀況相聯繫,忽視了受教育者多層次的情感需求,缺乏較明確科學的教育措施,從而得不到學生的情感支援,無法實現思想上的內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定位的情感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

2、教育方式的情感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任務是培養和激發人們的使命感、道德感、榮譽感等積極的情感,同時要注意疏導人們消極的情感。但是,我們在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應用傳統的一言堂的教學方法,以理論知識的講授爲主,強調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的提高,以教育者的姿態出現,居高臨下,只注重講理論、說道理、辨是非,忽視了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沒有產生情感上的交流與互動,導致認知教育與情感培養的分離,所以,這種強制性灌輸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強的癥結所在。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必須重視情感因素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用飽滿的熱情和真情感染學生。

三、情感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作爲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透過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程序,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政治情感、道德意志和品德行爲,幫助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實現自己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一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但是隻靠思想政治的理論教育無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塑造人、培養人的目標。因此,只有把情感教育予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提高認識,將情感教育落實到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上,從教育雙方的情感屬性及教育環境入手,透過多種途徑對大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發揮情感教育的功能。

1、培養教育雙方積極的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主要途徑。沒有情感的交流與互動就沒有良好的教育產生。首先,教師作爲教育的主導者,有很好的示範作用。也就是教師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知識成爲學生的榜樣;要有情,要熱愛教育事業和對教育內容有深刻的理解並適當的發表自己的見解,風趣幽默的講課風格,關愛學生,並且充分研究和掌握學生的情感發展規律,瞭解教育對象的情感需求,而且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到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問題,使自己的教學內容透過教育者積極情緒的感染使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深刻的理解,併產生積極的情感。其次,在雙向交流的活動中,一方單向的感染力量是有限的,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是思想政治教育獲得實效性的關鍵所在。受教育者要有健全和豐富的情感,要有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對社會基本道德規範和對他人的尊重;要對教育者有基本信任和尊重;要對教育者所講授的內容有基本的認同感,只有這樣知識才能在受教育者那裏得到轉化成爲自己的觀念;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構建良好的情感育人氛圍

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的思想情感和思想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方向,不同的環境產生不同的情感氛圍。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學校的校風和學風建設,重視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堅持以健康、高雅的校園環境對大學生進行感染和薰陶,營造團結友愛、樂於奉獻的校園文化氛圍,在這種積極的情感氛圍的薰陶感化下,學生的思想、精神、道德、信念、價值觀、待人接物方式等都會朝着健康、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的啓迪。心理學研究同時也表明,和諧的校園環境更容易產生積極向上的教育成果。

3、增加情感育人的校園實踐活動

在校園生活中,可以透過營造和諧友善、團結互助的校園環境,充分利用情感育人資源,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對大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來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組織好學校的傳統活動,如迎新晚會、軍訓、運動會等,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以清明節、感恩節等各種節日爲契機,透過主體班會、團日活動等多種形式進行情感教育。開設情感教育課或專題,重視榜樣的示範作用,透過“感動中國”人物典型事例,用先進人物的光輝事蹟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例如∶透過雷鋒樂於助人的先進事蹟來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奉獻、互幫互助的良好道德情操;透過建黨節和建國90週年等特殊的紀念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愛社會主義情懷;總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化抽象爲具體,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透過具體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關懷他人,實現人生價值,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建立和健全心理輔導中心

情感教育是一種心與心的溝通,當大學生在生活和交往中遇到一些問題而無法及時的解決時,心理輔導的人文關懷就要發揮應有的作用。高校建立堅持以人爲本、服務學生爲宗旨的心理諮詢中心,及時的爲學生提供心理上的幫助,對於提高學生的情感智力,預防極端行爲的產生有很大幫助,同時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同時,良好情感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僅僅靠學校的情感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將情感教育置於家庭以及整個社會的建設中,透過積極營造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和社會大環境,實現家庭、學校、社會的統一。強調情感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並不是否認和拒絕理論知識傳輸。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辯證的統一,人的認識形成過程與情感發展過程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積極的情感體驗越深刻,認識接受的積極性也就越高,只有幫助人們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人的認識水平不斷的提高。

四、結語

總之,爲了完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艱鉅任務,我們既要重視理論性知識的教育,又要注意情感的積極引導,還要實現家庭、學校、社會的有機統一,在接受理論教育的同時注重積累的情感,實現情與理的有機結合,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素養,逐步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優良的品質,讓學生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