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院校行政管理改革論文

學問君 人氣:3.29W

進人21世紀以來,我國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教學質量、學術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的水平都在不斷提高。但是,隨着高職院校的規模和數量迅速擴張,管理內容複雜化,高職院校內部行政管理的很多問題日益凸顯,如何主動應對高等教育激烈競爭,使高等職業院校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適應於學校發展規模的要求,適應於髙職院校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的要求,從而進一步提高高等職業院校行政管理的效能和質量,巳成爲當前迫切需解決的課題。本文針對我國高職院校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並依據研究提出我國高職院校行政管理改革創新模式。

高職院校行政管理改革論文

1.高職院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

1.1行政管理體制不合理。

隨着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迅速擴大,行政管理人員的數量不斷增多,行政管理體制呈現“尖形結構”,勢必會造成如下弊端權力過分集中,不利於調動基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資訊溝通不暢,不利於全面而科學的決策;辦事效率低下,增加了管理執行成本。

1.2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多數高職院校行政管理主要是借鑑本科或其他高校的管理制度,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的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管理制度,且未建立有效的規章制度定期監測、評價、完善機制,加上制度執行乏力,導致管理不規範、不到位、不科學。

1.3行政權力泛化,擠佔學術權力。

實行高度行政化的管理,這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高職院校組織是一個由以層級制度爲依託的行政權力和以知識佔有優勢爲基礎的學術權力構成的二元權力組織。這兩種權力各自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促進髙校的健康發展。高職院校在本質上是學術組織,主要職能是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行政權力的存在只是爲了更好地保障學術活動的開展。學術研究是高職院校永恆的主題內容,學術管理權力的獨立性與自治性是必要而不可侵佔的。但現實是,行政權力的泛化導致學術權力的縮減,行政權力擠佔學術權力的現象比較普遍和嚴重,行政權力處於強勢的主導地位,權力高度集中,實際控制着學校的各種權力和資源的分配,學術權力處於弱勢的被支配地位。導致作爲教育實踐主體的學術組織,難以有效發揮學術組織在教育教學管理、教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等方面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1.4行政管理績效評價體系不健全。

目前,高職院校對不同級別的行政管理人員基本上採用“德、能、勤、績、廉”的考覈標準進行考覈,而且針對每一種具體考覈的項目也沒有制定出一個完善的體系,對於不同的工作人員要有相應的指標體系,這樣就會導致績效目標變得籠統,在績效考評的過程中,有時會缺乏必要的依據,在高職院校中,主要採用的評價方法就是獎懲性的評價方法,往往是透過總結進行考覈的評價,這樣的考評往往只重視評價的結果而沒有重視評價的過程。並且缺乏完整性和連續性。運用這樣的考評制度,往往會造成高職院校內部行政管理人員的分配不是十分合理,這樣就會使得工作人員在工作上失去積極性,從而影響他們的工作結果,並逐漸地轉變爲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的不利因素。

2.高職院校行政管理改革創新模式

2.1建立精簡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建立精簡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提高行政管理執行效率是高職院校健康運轉的基礎。爲此,首先,要建立扁平化結構的內部行政管理組織。設立管理層級少、管理幅度大的組織管理機構,加大院系兩級管理實施力度,在經費管理、人員招聘、教學儀器設備的更新和添置等方面讓系一級有更多的自主權,院級對系的管理工作重點轉移到檢查督促和協調服務上來。其次,要建立教授評議會,逐步提高學術在學校專業發展中的地位,徹底改變以行政管理系統爲中心的局面。再次,要按照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選拔和聘任行政管理人員,逐步推行職員制。最後,要建立學校服務承諾制和首問責任制。

2.2健全行政管理規章制度。

行政管理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是現代行政管理的重要特徵。規章制度是進行行政管理的依據。管理人員要根據制度去履行自己的職責,要做到有章可循,對於違反制度的要進行嚴厲的追究,這樣就可以使得行政管理的目標更加明確,使管理的責任落實到位。高職院校要順應整個國家形勢發展的需要,逐步實現行政管理的科學化,決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學校高效率運轉的基本條件。高職院校必須樹立“制度強管理、制度保質量、制度促發展”的觀念,進一步健全行政管理制度體系。一是建立動態的制度評估反饋機制,使規章制度的建立、修改和廢止工作始終處於良性循環,形成辦事有標準、操作有制度、過程有監控、工作有檢查、事後有考覈的管理流程鏈。二是積極培育執行文化。學校要透過完善管理機制建設培育良好的執行文化,培養管理人員良好的執行習慣。三是建立必要的獎懲機制。對違章操作、有章不循造成管理失誤的必須按規定追究責任,以維護規章

制度的嚴肅性。

2.3實行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分離。

高職院校內部行政人員的學術化和學術人員的行政化,不僅影響了高職院校正常的教學活動和科研學術活動的發展,而且使高職院校的行政管理活動複雜化,最終造成學術資源和行政資源的雙重浪費。所以,在高職院校的內部管理活動中,務必要嚴格界定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權限範圍,二者各司其職、互不干涉。在具體的高職院校管理活動中,對於學術事務,以高職院校教授爲主導的學術團體參與度越髙績效越好,行政人員參與度越高績效越差;而對於行政事務以教授爲主導的學術團體參與度則可相對低一些。雖然在現階段,我國髙職院校的管理活動中完全實行西方式的教授治校、學術權力至上的模式還不太現實,但是我們應該逐漸地在主要學術事務方面讓學術權力來主導,比如教學活動的主導權、科研項目的主導權、一定的教學資金和科研資金的支配權,以及教學科研人員的配備方面等;而在後勤管理、學校日常事務的管理、資金的籌集等方面,讓行政權力來主導,而且行政權力的權限範圍應嚴格地限制在這些領域,杜絕行政權力對學術事務的干預。

2.4完善績效考覈機制,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要使服務型行政管理順利執行,不折不扣、有效地促進行政管理工作,必須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覈制度。隨着事業單位績效改革的不斷深化,髙職院校應積極探索建立“目標管理、任務動態、量化考覈、績效掛鉤”的績效評價機制:一是建立以KPI(關鍵業績指標)爲主的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體系。以部門團體爲單位分解下達全年KPI指標,部門再根據KPI指標分解落實到具體的崗位,明確目標責任人。二是建立KPI與業績掛鉤的考覈機制。各部門完成KPI指標情況直接與績效工資掛鉤,增強激勵有效性。三是建立多維度的聯動考覈機制。爲體現行政管理部門的.服務職能和管理職能,可建立KPI指標、服務滿意度和差錯率爲主體的部門考覈體系,同時,對三大類指標設定合理的比例。考覈結果作爲部門或個人年度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四是建立過程考評和控制機制。採取分季或分學期方式進行過程考覈控制,保證績效考評的完整性、動態性和連續性。

2.5實施正確的民主行政管理模式。

我國高職院校行政管理執行的最終目的是保障學校培養人、發展人和完善人目標的實現,爲使行政管理服務於這一目標,使行政權力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充分重視紀檢監察、工會、督查等部門的建設和發展,營造校內民主氛圍,是行政管理規範化執行必不可少的環節。在高職院校中要正確實施民主管理,這也是實施人本管理的要求。具體要做到:保證決策過程的民主化。在管理內容上,最重要的方面是決策,成功的關鍵在於決策,決策的失誤是最嚴重的失誤。

因此,決策民主也就成爲實現民主管理的極其重要的一環。實現決策民主,不僅要求在高職院校決策機構內部領導成員之間在決策問題上要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原則,而且在決策機構外部,要依靠廣大師生員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透過各種渠道,參與決策,影響決策,調動教師的自我激勵潛能。我們在髙職院校行政管理中運用組織人本主義的具體激勵措施包括:滿足心理需求,強化工作動機;確定發展目標,注重自我激勵;踐行擇人任事,善用績效強化;堅持以人爲本,改變管理方法;進行情感溝通,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高職院校人本管理是“以人爲中心”的管理。而以人爲中心,就要了解廣大師生員工的心理,關心他們的需求,運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發和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要關心師生員工的疾苦,滿足他們正當合理的需求,使他們對學校產生歸屬感、主人翁意識和參與意識;要不斷激勵人,激發人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性,以充分發揮人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