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7W

摘要:資訊技術的發展將我國推進了互聯網時代,當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都融入了互聯網技術。筆者針對互聯網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意義進行簡要分析,並針對互聯網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改革路徑加以闡述,旨在促進高校人才教育質量。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論文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挑戰;改革

1互聯網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意義

大學生是互聯網最大的使用羣體,以計算機、移動終端爲依託,以一種虛擬的方式存在,而這種虛擬的存在方式卻無時無刻都在影響着大學生的情感價值觀與心理。首先,互聯網具有交互性,高職院校學生可以透過互聯網獲得資訊、與他人溝通。其次,互聯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高職院校學生可以藉助互聯網中的海量資訊,蒐集到有益處的思想政治教育資訊以及豐富自身的學習形式。互聯網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師與學生透過另一種方式互動,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助於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樣化。

2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的運用具有雙面性,在積極意義的背後,也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我們理性與辨證的分析。首先,互聯網開放性的特點,雖然可以讓教師、學生在網站上搜集到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資訊。但是也因互聯網開放性的特點,導致互聯網中的資訊繁雜,各種有益的、無益的資訊良莠不齊,充斥在互聯網中。高職院校中的大學生正是出於向社會轉型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尚不完善,互聯網中的不良資訊增加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難度。其次,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還體現在互聯網的無序性、匿名性方面,互聯網可以隱匿個人隱私,人們在網絡上的言論不會被不想知道的人知道,不受到社會行爲規範的控制與輿論的限制,從而導致部分大學生養成不好的言行習慣。此外,虛擬性是互聯網最主要的特點之一,虛擬網絡帶給大學生以短暫的精神滿足,讓大學生在虛擬的世界中舒緩壓力、釋放心情,因此讓高職院校學生在網絡的世界中無法自拔。由此可見,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緊迫性。

3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

3.1利用互聯網搭建智能化教學平臺

雲計算是科技進步的產物之一,在互聯網時代下,透過雲計算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爲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構建開放式的教育環境。在該智能化教育平臺中存在各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如視頻、資料等。在該平臺中運用雲技術構建雲環境,有助於提升教師與學生在智能化思政教育平臺中的訪問速度,其該智能化教育平臺安全性與穩定性高,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不再受到課堂與學校的限制,實現了隨時、隨地、隨處教育與學習。首先,智能化學習的平臺的.實施,體現在課前與課後兩個環節中,課前學生要做複習,課後主要是對課堂內容總結與複習。但是在以往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學生的課前預習完全憑藉學生的自主性,而真正能夠自主預習且預習質量高的學生少的可憐。課後複習教師往往透過作業完成情況,缺乏及時性,且教師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課後預習情況瞭解,工作量大,課堂教育資訊反饋不及時,從而影響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透過互聯網技術在智能化教育平臺中的運用,有效的彌補了以往課前、課後教育教學中的不足,有助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與效率,及時瞭解學生的課前預習與課後複習情況,並及時給予指導,在該平臺中爲學生答疑解惑。其次該平臺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的運用,提升了課堂教育的針對性,針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對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的重點與難點展開,避免了教師盲目性課堂教學的弊端,同時也有助於明確教學目標,透過師生互動增進師生情感。

3.2建設移動互聯網絡教學系統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移動互聯網絡教學系統主要包括三大模組,分別爲:(1)網上教學資源管理模組。主要負責管理各類教學資源,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音像資料、教學案例、參考書籍、多媒體課件、試題庫、各種相關資訊資料等。(2)教學系統維護模組。主要負責整個移動互聯網教學系統的維護工作。(3)教學管理模組。這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移動互聯網教學系統的核心模組。主要根據教學環節的流程,基於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開展教學,包括學生管理、在線交流(ICQ)、在線討論、教學測評等。

3.3創新理論課教學新方法

創新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方法,應借鑑“慕課”平臺及“微課程”的教學技術,以“微課程”爲基本教學單元,聚焦某一問題,直接指向具體問題,層層剖析,有深度,有思考,有效解決課堂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是一種既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可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要的新型教學方式。其體現在以下四點:第一點,明確了思政課堂教學的目標與方向,有助於優化內容、把握尺度。教師將思政理論課中的重難點梳理處理,在思政理論課堂中利用問題探究的方式,發揮高職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以問題爲線索,在逐步探究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第二點,在思政理論課堂教學中利用“微課程”實現問題連結,調整知識結構。第三點,圍繞“微課程”實行課內、課外教學活動,第四點是“微課程”的教學評介。由於有了“微課程”,原來的授課教師很可能從課程主講“降”爲輔導、答疑的角色,這種教學模式會讓教師將更多的精力用於研究教學。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對於我國教育事業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相關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爭取認識互聯網技術,並將其合理的應用於思政教育教學中,促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壯國楨.體系重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徑選擇[J].職業技術教育,2015(14):63-66.

[2]劉慧.“互聯網+”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亞太教育,2015(27):74.

[3]林青紅.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探索[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5):30-32.

[4]鄭敏.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9(8):186-187.

[5]程麗麗.“互聯網+教育”打造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新途徑[J].中國教育資訊化,2016(04):32-33.

[6]婁銀梅.互聯網+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經營管理者,2016(24).

[7]陳善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改進中加強的進路研究[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8(07):169-170.

[8]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研究[J].陳豔芬.教育與職業,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