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有關數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論文九篇

學問君 人氣:5.7K

第一篇: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有關數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論文九篇

一、當下職高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阻力

高職數學教學同普通中學教學在形式上大體相同,主要是“填鴨式”的教學形式,教師在課堂上教什麼知識學生就學什麼知識,而且每堂課都是以相同的形式教學,按部就班地將書本上顯而易見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其實那些知識靠學生自學也是可以理解吸收的。教師將學生原本可以自學學會的知識當作課堂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很容易滋長學生的依賴性,導致他們只接受來自教師教過的知識,教一點學一點,好比驢推磨,抽一鞭走一步,從根本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這種類似於在樹下撿果實的學習方式太過於墨守成規,不利於自主學習的意識形式。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一種主動摘取果實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吃到既新鮮又飽滿的“果實”,即自主學習到適合自身理解方式的知識。

二、在職高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學好數學的關鍵,也是職高數學教學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着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減少單一的教學方式,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比如可以把以教師講爲主的教學形式轉變爲以學生問或學生講爲主的形式。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時,應避免機械式地講解以及自問自答。教師可以在上課的前一天佈置學生自主地做好預習工作,讓學生自己學會抓住章節重點知識,在第二天的課堂學習中,可以向教師提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沒有想明白的疑難問題。這種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以教師指導爲輔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讓學生不再過分依賴教師的教學,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一定要認清自己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並進行換位思考,思考如何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學生一旦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在數學的學習中,就會嘗試各種各樣的學習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更加的多樣化,從而很好地鍛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的自主學習。在職高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僅僅侷限於課堂知識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單一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只能解決一些固有的問題,而對靈活地解決數學問題並沒有太大幫助。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與數學學習相關的參考書籍,以使學生汲取到更多、更全面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辦法,讓學生的思維更加全面深刻。透過對相關參考書籍的閱讀,還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學習到課堂以外的相關知識,這對學好數學這門課程會有很大幫助。

三、在職高數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在職高數學教學過程中,當學生一旦擁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那麼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就會產生重要的意義。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效率變高

許多職高學生數學學不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學習效率過於低下,他們把很多精力都投入在了數學的學習當中,可是卻收穫甚微。這是因爲學生普遍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導致知識面太窄,學習成效過低。一旦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後,就能夠自主地去探求知識,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學習效率自然就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二)解題速度變快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在解題時很容易侷限於教師所教導的固有的那幾種方法,不會用自己的思維去解題,如此一來學生每遇到一道題就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思考解題方法,有時還徒勞無功。但是當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就會具備一定的自主解題能力,能夠在解題時用上自己的方法,這樣就有效地提高了解題速度,還能夠做到一題多解。在解題的同時,學生還能發揮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所做的題型進行歸納總結,整理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技巧,這對今後的解題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學習能力變強

學生在以教師的“教”爲主的學習氛圍下,學習能力的提高會受到一定的制約,容易產生一種所有知識都應該靠教師來教的思維定式,產生一種惰性心理,而忽視了自身原本所具有的學習能力。當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之後,便會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提前學會教師即將傳授的知識,並且還能對該部分的知識進行拓展。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習所有知識都能依靠自身的思維,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能力就能日漸加強。

四、結語

在職高數學的學習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成長空間,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後,便會自主地對一些問題進行思考,而不是等着教師來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看待學習這一問題上能有很大的改觀;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後,學生會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哪裏的知識學習得還不夠完善,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要學習的是什麼,而不是將教師傳授的知識照單全收。

第二篇: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一、設計疑難問題,引導學生參與

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具有嚴密性和系統性,我們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善於設計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激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因此,在學習新課標版初中數學教材時,我總是精心設計問題來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引導他們順利登上知識的殿堂。例如,在學習“相交與平行線”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1)兩條直線相交於一點,共有幾對對頂角?(2)三條直線相交於一點,共有幾對對頂角?(3)n條直線相交於一點,又有幾對對頂角呢?在學習“用函數觀點看方程(組)與不等式”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1)已知3x-y=6,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y,那麼,y=()。(2)方程3x-y=6有幾個解?這樣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他們在渴求新知的促動下,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二、創設教學情境,刺激學生參與

善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因爲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只有在積極愉快的氛圍中,纔會思想活躍、興趣盎然,纔會樂學、愛學。因此在學習新課標版初中數學教材時,我常常從教學內容的知識性與趣味性出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帶着喜悅、愉快的心情出現在學生面前,並運用恰當的手勢、自然的表情,演繹精彩的數學教學藝術。對那些“搗蛋鬼”“調皮”學生也會耐心教導,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例如,在學習“軸對稱”“整式的除法”“變量與函數”等章節時,我都透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刺激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三、採用小組合作,促進學生參與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於質疑的精神,還應該積極倡導學生互相交流、共同討論的風氣,也就是說,既要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同時也應該培養學生的團結協調與合作學習精神。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課堂教學不是靠單純的記憶與模仿,自主探究、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纔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因爲我們面對的對象是一個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羣體,在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能夠讓學生進行民主探索與平等合作,形成一個主動學習、人人蔘與的良好局面。例如,在學習新課標版初中數學教材“用函數觀點看方程(組)與不等式”等章節時,我把全班學生分成12個小組,每個小組選一個組長,當遇到有難度的問題時,小組成員共同交流、合作,這樣每個成員就會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

四、採用合理評價,鼓勵學生參與

隨着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怎樣合理科學地進行評價顯得越來越重要。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爲了全面地瞭解學生學習歷程,在教學中,應該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因此,在學習新課標版初中數學教材時,我常常從學生的學習情感、思維、態度、意識與能力等方面展開評價,讓所有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讓他們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功。例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座標系”“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數據的描述”等章節時,我採用了發展性與激勵性評價方式,關注他們的成長過程,注重表揚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讓同學們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與歡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正如一位詩人所說:讚美就像一道陽光,這道陽光運用得當,就會照亮學生的情感世界。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構建精彩的課堂教學。

五、結語

總之,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爲參與者、研究者、實踐者與探索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作爲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主動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機會,讓課堂真正成爲學生賞心樂學的陣地。

三篇:數學教學中合情推理能力培養

一、注重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

能力的培養不同於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學生的合理推理能力是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並且把合理推理能力的培養有機地融入到這一過程中[1].“學習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常常是將基本概念直接拋給學生,其實每個概念背後都有豐富的的知識背景,而這種做法往往丟掉了培養學生能力的最好的時機,要經常性的加強定理髮現的過程教學,讓學生學會發現定理的規律,例如一些圖形的性質定理就是根據已有的數學概念得到的,性質定理逆定理一般就是圖形判定定理.由於數學概念在整個數學學習中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更應該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做出符合一定事實與經驗的推測性想象.例如,在講三角形時,經過畫圖研究明白了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交於一點,並且這個點在三角形的內部,而在學習三角形的高和中線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推理,讓學生再動手實踐從而證明推理.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爲學生提供一定的三角板模具、細線等材料,透過他們的自主探究與協作分析,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同時,透過學生的親身體驗,能夠深刻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二、教會數學合理推理思維的方式

推理能力的培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找準培養數學推理能力突破口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推理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清楚在學習過程中加強觀察分析、由此及彼的認識能力[2].數學最具有吸引力的根本原因就是它能夠引導人們進行微妙的推理.熟悉的教學應該注重合理推理思維的培養,通常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有分析、類比和綜合等的方法.如在講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可以先讓學生動手剪下一個三角形,再把剪下來的三角形拼接到一起,得到一個平角,進一步讓學生得到了“三角形內角和都爲180°”的猜想,同時還學到了輔助線的做法猜想.此外,還要加強學生的逆向思維訓練和逆向應用公式,提高逆向思維能力;還可以透過漏解和錯題的分析,提高識別推理能力;加強一題多解的訓練,提高發散推理思維能力.

三、調動學生推理思維能力自主培養的積極性

可以透過激發學生的興趣來調動推理能力的參與性,教師要巧設問題,儘量使每節課都生動形象,並且有意地創造一些情景或者設計懸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合理推理能力;還可以透過現代資訊技術製作各種直觀的課件,讓學生在分享樂趣的同時也學到了東西;還可以透過分散一些數學概念的難點來鍛鍊學生合理推理思維的持久性,對於很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適當分解,創造條件激發學生自主培養意識;最後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養成好的思維習慣,鼓勵學生大膽的嘗試不同的方法,促進學生推理思維能力的廣闊發展.

四、在學生熟悉的環境中培養合理推理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注重書本上的知識,只以書本的內容爲素材去培養學生的合理推理能力,無可否認這的確可以促進學生合理推理能力的培養,但是這種培養侷限性很大,是很狹隘的,不利於學生整體思維能力的培養,真正的合理推理能力培養的素材是要來源於生活.例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需要做出判斷和推理,包括很多小遊戲也隱含推理的要求.因此,要進一步開發學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就要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生活中有推理,讓他們養成善於觀察、分析和歸納的好習慣.

五、結語

綜上所述,推理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進行滲透,採取有效地措施,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妙的興趣,全面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合理推理思維能力.對於教師而言,應切實順應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注重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學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並對教學模式加以不斷完善與創新,以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第四篇: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重視直觀教學,建立概念表象,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首先,語言要生動,從你的言談舉止中,能使學生受到感染,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其次,要善於運用學具,作出線條優美,表意明確,對照鮮明的圖案,讓學生一目瞭然,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從屏幕上感受數學知識。如學習平行線的概念時,先讓學生感知實物,如練習本上的兩條橫線,雙槓的兩根直槓,供火車在道上行駛的兩根鐵軌等。在些基礎上,建立成對直線的表象,然後分析其本質特徵:都是同一個平面的兩條直線,可以向兩旁無限永不相交。

二、重視推理教學,樹立發展觀念,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要使學生懂得,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而變化又是有條件的,它要符合一定的推理過程,具備一定的條件。如在解析簡單方程時,要使學生知道,根據題目要求,我們反覆地從中尋求已知條件,有的是顯性的,一般是隱性的,然後根據推理公式要求,加一些輔助的成分,即藉助於某一外物,層層深入,步步匯入,這樣即可從“柳暗”到“花明”。

三、重視一題多解,提倡殊途同歸,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在教學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要使學生透徹地理解數學概念,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必要時給學生一定的暗示和幫助。不僅在思想上而且在方法上加以指導,在課堂上發現學生的發散思維要給以一定的鼓勵和表彰。尤其是在練習題中,要大力提倡一題多解,一解多式,一式多法,即讓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去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重視質疑探究,啓發想象,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更是數學教學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標。在學習“梯形面積的計算”時,先讓學生將兩個完全一機關報圖形任意拼成一個學過的幾何圖形,再讓小組同學討論原梯形與拼成的四邊形、三角形有什麼樣的關係,最後讓學生根據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自己總結也梯形面積公式。這樣,學生透過外在的動引發其內在的動,其創新思維在想象和探究中得以逐步培養,同時也展現了數學教學的無窮魅力。

第五篇:數學教學的說話能力培養

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敢說”

在數學課上,平時“能說會道”的總是那麼一小部分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即使會說、想說,但卻不敢說。我們常常埋怨學生表達能力不強,爲什麼有的班級,整個教學過程老師沒有幾句話,而學生能夠“暢所欲言”;而有的班級,老師“誇誇其談”,而學生“沉默寡言”。我覺得問題在教師,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爲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做學生真正的“朋友”,教師對學生充滿信任感,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大膽積極地思考問題,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而學生贏得了教師的信任,就有了被尊重感和安全感,這樣,學生才“敢說”。爲此,筆者關注了以下幾點:一是平等對話;二是信任學生。三是賞識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用欣賞的眼光去支援,用鼓勵的語言去激勵。這樣,學生在每次嘗試中感受“說話”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爲鼓勵學生“敢說”,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我們允許補充、修正、重說。這樣就消除了學生說話時的緊張心理,使學生“敢說”了。

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想說”

在教學中,哪個班級都會有一小部分同學既“敢說”又“會說”,但就是“不想說”。這部分同學往往成績很好,很自我;還有一部分學生正好相反,是既不“敢說”,又不“會說”,還不“想說”。這部分學生往往成績很差。在課堂上,他們就像是個旁觀者。針對這兩類學生,我主要採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使同一內容,同學之間採取的學習方法、所經歷的學習過程也存在着差異,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充分、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獲得自身價值的肯定,學會傾聽他人的觀點,接受他人的意見,可以使每個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擴展學習過程,幫助自己的學法在“求異”中“求佳”。

三、擴大學生主體表達空間,使學生“會說”

學生喜歡“表現自己”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筆者透過以下幾個方面爲學生最大化的創設表達空間:一是索新知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說思維過程;二是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說解題方法;三是在學習活動中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在解疑中創新。使學生“質”的有理“、解”的精彩;四是在課程結束時讓學生說收穫。這個過程訓練學生高度的語言概括、歸納和表達能力。

四、結語

總之,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們能快樂地學數學、說數學。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說”出口才“,說”出膽量“,說”出本領,更“說”出智慧!

第六篇:數學教學中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教師應該有效地應用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跟着教師的思路去思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滿堂灌”,傳統的教學目的則是讓學生學會知識。所以,我們小學數學教學所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間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人教版數學四年級課本第二單元《直線、射線和角》的時候,就可以提問學生:“請同學們利用教室中器材作比喻,說說教室裏的物品有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射線?”同學們經過仔細的觀察後,回答:“將門邊看成一條直線”“將地面看成一條直線”“地面和門邊都是直線,形成的角就是直角”“我認爲……”……這樣從現實中給學生找到最直觀的教學例子,能夠給學生以視覺上的刺激,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其成因,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時效性,達到鍛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

由於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應該只針對某一些學生,而應該考慮大多數學生的需求,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科學的教學設計要求老師必須透過更好的課程教學安排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根據學生以及授課內容的需要,因材施教地進行科學教學設計,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正確地引導學生去了解所學的知識點,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習慣去學習和思考問題,採取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我們在學習小學數學《測量》的時候,主要學習毫米的認識、分米的認識、千米的認識等。一些小學生對這些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我們在授課的時候,要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假如學生對現在學習的知識已經能夠很好地掌握了,就不需要再對他們進行細緻的講解了,而是讓他們學習難度更加深刻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很好地鍛鍊他們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不能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學生,給他們仔細地講解,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結語

要想更好地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就要善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規範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然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觀念,規範教學模式,讓小學生獲得更優質、更合理、更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規範的課堂環境中更好地接受知識,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第七篇:數學教學解題能力的培養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必要性

與其他階段的數學相比,高中階段的數學有其自身的特點:知識點繁多,分佈得也較廣,且每一個知識點都能列舉出大量的習題.儘管如此,高中數學學習中的解題也不是沒有規律可言.目前,隨着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更新和對新時代高中生應具備的能力要求,對高中生加強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十分必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只有加強對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對高中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高中數學各個知識點的特點,組建出整個數學知識體系,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解題思想.所以說,加強數學教學中的學生解題能力,符合新時代對我國高中生教育的需求,有利於高中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有效方法

1.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審題是正確快速解題的前提,準確理解題意是審題的關鍵.仔細審題,準備理解題意,全面正確理解已知條件和解題要求,是問題得以解決的先前條件.審題能力的高低,是直接影響問題能否正確解決的關鍵因素.對於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只要仔細審題,弄清題意,對於問題的解決是較容易的.然而對於一些要求運用綜合知識的題型或者需要開創性思維來解答的題目,對審題的要求相對來說就高多了.這類題目的最大特點是條件比較複雜且隱含性較強.這就要求學生在審題時,具備高水平的審題能力,能夠準確無誤地對題設條件進行理解和分析.可見,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的重要性.

2.深刻理解數學概念和公式,並能夠靈活的運用

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學好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前提,是學好數學定理、法則和公式的基礎,是掌握數學解題方法和提高解題技巧的關鍵.因此,高中數學的教學中要重視概念教學.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並不是把數學概念死生生地塞給學生,而是在學生已掌握的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引導,鼓勵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索,使其對數學概念能夠理解並且掌握,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掌握數學思想,以便使解題能力得以提高.

3.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包括髮散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發散思維是指人們在已有的知識層面和思想能力基礎上,面對同一資訊源,使思維朝着四面八方展開,從多渠道尋找問題答案的一種思維方式.許多途徑都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的題目,同種求變的題型,即透過問題的轉化和改造使問題化難爲易、化繁爲簡等.使數學材料形式化,即從數學內容中把形式抽象出來,是數學能力組成的一部分.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學生容易受到題設中具體形式或內容的影響,不能把抽象的模式具體化,是造成學生解題困難的主要原因.所以說,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變式練習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4.加強對錯題的研究,學會歸納總結

許多同學進入高中階段以後,由於不能適應數學學習,導致成績一落千丈,造成這種情況,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因爲學生不瞭解高中數學的特點和自身學習方法,不能及時作出調整等因素造成的.對於高中數學的學習,錯題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最能直接反映學生在數學知識點上的薄弱環節和易錯點.透過對錯題的分析和總結,糾正自己的錯誤思想,針對自己的薄弱知識點多加練習,這樣就能逐漸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具體做法如下:讓學生建一個錯題本,把試卷或作業中自己做錯的題在錯題本上重新抄寫一遍,並把正確答案也寫在一邊,並用不同顏色的筆把自己的錯誤之處勾勒出來,進行分析,總結做錯的原因,以後要注意和多加學習.這樣的錯題分析,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解題規律,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總結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不僅是教學目標的需求,也是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必要條件.對學生進行解題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性,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和鍛鍊,使學生的解題能力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

第八篇:數學教學中的觀察能力

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教”很大程度決定着教育的成敗。作爲新時代的數學教師,我們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假如教師有個正確的“育人觀”,就會在數學的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教師自身也應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的想象力、創造力。當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違反課堂紀律的時候,我們應帶着一種寬容、豁達的態度對待學生,以便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容易產生創造性思維。心理學家曾經說到:處於壓力下的思維是帶有強迫性的,這種思維很難產生創造靈感。創造性能力的產生需要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老師和學生分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學生對教師存有一種天然的“敬畏感”。因此,教師應該主動去引導學生,使學生持有一種愉快的心情,這將會使“教與學”更加和諧。所以,教師要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這有助有調適學生心理,善於與學生溝通,瞭解學生心理髮展規律。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這有助於提升學生個人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主動觀察能力

首先,我們要從習慣入手,在觀察中我們要做到,樂於觀察、勤於觀察和精於觀察。樂於觀察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着強力的好奇心,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去引導學生對好奇的事物進行細緻入微的觀察。例如,學生在學習“圖形的認知”,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找出事物的形態和特徵,找出事物間的區別和聯繫,並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事例,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觀察的好習慣。其次,學生的觀察要有目的性。所謂目的性就是要有目的地去體檢、去觀察,對自己的觀察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才能獲得認可。反之,如果是漫無目的的體驗、觀察,將會無法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此,有目的性的觀察,也就是最有效的觀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帶着問題去思考、去觀察。最後,學生要養成仔細、認真的觀察。學生認真的態度有利於仔細、認真的觀察。如果迴圈吞棗,匆匆一覽,就很難發現事物內部一些細微的東西。因此,教師要透過各種方式仔細而認真地觀察,培養學生捕捉那些稍縱即逝、不爲一般人所知的細微現象,我們透過以上的觀察,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費賴登塔爾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由於中小學學生的年齡偏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普遍較弱。因此,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利用己有圖形或物體,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實踐中,把操作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透過觀察、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注重培養學生遷移能力

遷移能力是培養學生對己有知識和技能掌握後,如何對新知學習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己有知識的“例子”作用,引導學生對類似學習內容、類似學習方法以及類似解題技能的知識進行分析,憑藉知識方法的共同點,可讓學生舉一反三進行遷移,於同中見異,刻意求新。

五、倡導學生的求異能力

教學中求異是創新的基礎,教學中倡導求異,有利於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用不同方法解答一題的思維習慣,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面對教材權威敢於“班門弄斧”,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見解。例如,解答梯形面積公式,教材提示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時候,旋轉平移兩個完全一致的梯形,得出面積公式。在教學時,有的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認爲這樣做麻煩,提出只要連接梯形上底任一頂點與對角的頂點,將梯形轉化爲兩個三角形,運用己學到的三角形面積公式,就可以得出梯形面積公式。在學生求異時,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新見解,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培養學生在數學科目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由此可見,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透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在主動、遷移、求異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六、結語

教師在課堂上應積極地採用鼓勵性評價,表揚後學生會感到如沐春風,之後課堂上會敢講敢做。只有這樣,才能展現學生的活力、才能張揚學生的個性,課堂教學也會充滿活力。這樣學生積極性就提高了,就有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由“苦學”轉換到“樂學”,可以極大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總之,在數學的教學中,應從生活入手,透過多種形式,創設問題—激勵解答一鼓勵表揚,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數學學科成爲學生在學習中的“快樂的海洋”。

九篇: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培養

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這一學習方式更體現了該課題的優勢,新的教學實踐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現實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因此,學生可按愛好選擇和研究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自己喜歡研究的個人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式,採用學生個人探索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式,透過必要的組織,引導、探索、交流和歸納來進行,由於新問題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學生憑藉已有知識和生活積累,透過自身的努力和小組合作能登上新知識的臺階,而且可去研究自己喜歡的物體和自己擅長的方式去探索,所以學生情緒非常高漲,小組研究氣氛十分活躍。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先讓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在統一的指令數一數、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這樣的教學看上去學生動手操作了,探索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實際上只是學生按老師的“指令”操作,雖然表面上熱鬧的,但學生的思維其實是被動的,沒有自主性的,而在新的教學實踐中,進行這一環節時卻別具一格,有的小組量黑板,有的小組量凳面,有的小組自帶了牙膏盒面……還有的小組用自制的長方形紙片折一折……小組裏分工十分明確,每位同學都非常投入,有的的小組中兩人拉尺,一人看尺寸,一人記錄,有的小組三人數一數,量一量,一個把前三個概括和特徵填寫在實驗報告中……實驗、討論、歸納、補充、爭辯、認同,十多分鐘的研究,各小組都已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每個小組都去教室各處研究表面是長方形或是正方形的不同物體,反映了學生的自主性,有量一量、折一折,數一數和剪一剪等不同的探索方法,閃爍着學生的思維火花,更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新的知識點在學生親身體驗和自主探索中被突破了,學生們特別興奮,一個個意猶未盡,數學太有趣了,學生們期待着向全體同學彙報自己的研究成果。

二、引導想象,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能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革方法,不斷創新,靈活多變地採用各種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去想象。如:“王大伯家有大奶牛16頭,小奶牛9頭,小奶牛比大奶牛少7頭。”讓學生選擇其中兩個條件,提出問題,畫出線段圖,由學生編題,最後列示解答。反過來用式題,如:16-9去畫線段圖,憑想象去編各種應用題,這樣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遇到應用題會畫線段圖,列示解答。遇到式題會畫線段圖,會編應用題。較好地突破了難點,豐富了想象,根據教材的潛在因素,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精選例題,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善於點撥,學生興趣盎然,思想活躍,而且教師在誘發學生想象時能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進行聯想、觀察、對比,從而達到了引導想象,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注重觀察,培養觀察能力

在教學中,有些式題、文字題、應用題,數學概念、數學公式等表面上相同,但實際上完全不同,如果不仔細觀察,不認真比較,學生往往容易混淆,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觀察分析,透過獨立觀察,同桌討論,小組爭論一直得出正確結論爲止。透過上述過程達到深刻理解概念,熟練掌握條件和問題,弄清數量關係,找到異同處,完全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對於表面不同實質相同的題目的觀察,學生髮現相同點和不同點比較困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辨別能力低,對這類題目同樣要注重觀察與比較。如:1.有6戶農戶養大豬12頭,小豬24頭。一共養豬多少頭?2.王大媽養小豬24頭,大豬12頭,一共養豬多少頭?第1題中給出了6戶這個多餘條件,低年級學生往往把三個數連加。透過觀察比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

四、激活思維,發展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市一切能力的核心,而發展思維能力又是培養思維能力的關鍵,思維的發展,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探求規律,在發現過程中產生對數學知識本身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動力因素,激活思維,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循序漸進,由單一思維到多角度思維,學生的創新思維活動的進行和發展有個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要由低級到進階,由簡單到複雜,使每個學生不掉隊,這樣的教學就激活了思維,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正是當今小學數學的主要特點和改革方向,在以後的教學我們會倍加努力,力求在新世紀的數學課程改革中把這項實驗搞得更具特點,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