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4.39K

論文摘要:宏觀層面指國家要形成合理的教育政策決策機制;民辦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戰略保障機制的建設,中觀層面指民辦高等教育與公辦高等教育、民辦高等教育之間要形成合理的教育資源流動機制;微觀層面指民辦高校要健全科學的決策機制、切合實際的利益-動力機制、暢通的資訊流通機制、嚴格的質量保證機制、富有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生生不息的財力保障機制、靈敏的自我糾偏機制和良性的資源共享機制。

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民辦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保障機制

民辦高等教育屬於高等教育系統一個不可或缺的子系統,它和教育領域內的其他子系統存在着天然的聯繫,其自身又是一個包含多個子系統的有機整體,與外部環境進行復雜的物質、資訊和能量交換。民辦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則呼喚國家教育政策的成熟、公共教育環境的優化以及民辦高等教育與其他教育要素的良性互動。因此,民辦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戰略保障機制的建設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必答題。本文就戰略保障機制在民辦高等教育發展中各層面的輻射作相關思考。

一、宏觀層面:國家合理的民辦教育政策決策機制建設

(一)清晰的導向性

政策決策機制執行的結果一般外化爲相關教育政策的不斷出臺。教育政策作爲一個風向標,它實際上引導着教育資源的流動方向。而資源的流動方式和流向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教育資源增值的幅度。教育政策要準確反映社會對高等教育的剛性需求和教育資源的可能流向並作適當預測。這樣教育政策就會在社會上起到導引高等教育尤其是民辦高等教育資源的流向,還會引導教育領域之外的社會遊動資源流入民辦高等教育的域內,更好地配置教育資源。教育政策決策機制的導向性在現實中就會表現爲相應的法律上的保障和經濟槓桿上的利益驅動以及社會環境方面相應的氛圍鼓勵。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否則教育領域內的資源整合以及教育與外界的資源、資訊、物質的交換便無法正常進行。因此實體上模棱兩可的、語焉不詳的政策不但導向性很差,而且還會誤導教育資源的流動。

(二)確定的制約性

對於教育內部資源流向是否符合教育政策導向的實然狀態,教育政策的決策機制必須立即做出應有的制約作用。在教育領域內部,這種制約表現爲懲罰或者鼓勵。對於教育尤其是民辦高等教育內部資源的流向不規則、違背國家政策導向的資源流向,教育政策機制具有及時對這種現象做出懲戒的功能,以防止教育資源出現因流向偏差而導致整體效益不高、部分資源流向違反規則的結果出現。對於教育資源流向合乎國家教育政策導向的現象,教育決策機制同樣要及時給予相當的鼓勵。

在教育與外界互動過程中,這種制約主要體現在實現教育與外交資源配置的優化,當教育尤其是民辦高等教育內部資源稀缺而效益較高時,教育決策機制具有引導社會資源流向民辦高等教育內部以滿足社會對民辦高等教育的剛性需求。反之,就會引導民辦高等教育內部的低效資源流出民辦高等教育領域。

教育決策機制的制約性還表現在對於流入民辦高等教育的資源應該具有相應的過濾作用。與經濟領域不同,教育資源要追求相應的公益性,要求流入教育領域的資源必須具有公益的功能,否則,教育政策決策決策機制就必須具有及時過濾這些資源的功能。

二、中觀層面:教育合理的資源流動機制

就本研究而言,中觀層面可以理解爲民辦高等教育與公辦高等教育、民辦教育個體之間的資源流動機制。民辦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民辦高等教育與公辦高等教育、民辦高等教育之間能否形成較爲合理的教育資源流動機制。

要實現教育資源在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之間的流動機制,首先需要國家教育決策機制的導引作用和制約作用來爲教育資源在不同體制高校間流動創造一種適宜的社會氛圍,同時公辦高校羣體要跳出自身的圈子來通盤看待高等教育,要走出“利益”這個狹小的死衚衕,追求整個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就目前來看,宏觀層面的國家教育政策決策機制的導引性作用和制約性作用還沒有成熟,教學資源在不同體制高校間流動的社會氛圍還相當缺乏。多數公辦高校依靠其在教育領域內的特有優勢而不屑於與民辦高等教育資源共享。

民辦高等教育內部的教育資源流動機制同樣非常重要,目前民辦高校只侷限於師資流動,很難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的整體資源優化配置。要形成民辦高等教育的整體合力,纔會在與公辦高等教育的競爭中不致於太弱勢。所以民辦高等教育自身更應該形成較爲合理的教育資源流動機制,實現民辦高校之間理性競爭。

三、微觀層面:民辦高等教育個體的管理機制

民辦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民辦高等教育個體的良性管理機制,而且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各個民辦高等教育個體發展的此消彼長。

(一)科學的決策機制

對於民辦高校而言,健全完善的決策機制是辦學所面臨的第一個重要問題。民辦學校爲數衆多,情況千差萬別,但是科學的決策機制至少要考慮以下幾方面:

1.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理念貫穿於學校執行的始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校將來能走多遠。先進的辦學理念以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服務以及能服務到什麼程度爲宗旨,並且能夠使學生的心靈舒展,並且在離開學校以後仍然具備心靈舒展的素養。這就意味着先進的辦學理念必須要與學生的心相通。

2.與時俱進的辦學措施。辦學措施要根據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發展,並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而採取相應的能滿足社會對教育尤其是民辦高等教育的剛性需求的措施。這些措施的採取是要深挖受教育者的真正需求所在,並恰到好處地發展受教育者的弱項而又是社會發展急需的那些素養。與時俱進的辦學措施就需要民辦高校的決策者在決策時不能貪大求洋,更多的是要對社會民衆教育需求的深層次剖析,也不是好高騖遠的一味地求“高深”,而是要腳踏實地地夯實基礎。

3.民辦教育的公益性目標和經濟性目標並駕齊驅。民辦教育目標的公益性與經濟性並非完全矛盾,兩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結合,民辦高校的辦學實踐如果注重到了公益性,當然就會增加其社會美譽度,相應地就會產生豐厚的經濟效益。

(二)切合實際的利益

建立健全切合實際的利益—動力機制是實現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現代管理學和組織行爲學告訴我們,組織發展的動力來源於個體動力,而個體動力的很大一部分產生於個體在組織執行中所能獲得的利益。缺乏持續動力的運轉是不能持續的。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的真正動力來自內部,如果學校內部的每一個人的實際利益的獲得都與學校的真正發展以及自己的努力程度有天然的正相關性,就使員工所獲得的實際利益大小會轉化爲相應的動力。因此辦學者必須要真正而不是形式方面考慮到員工的實際獲得利益,因爲學校運轉的實際動力就來源於此。

要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利益-動力機制,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在學校運轉中的落實:

1.切實整合員工和學校價值取向。學校的價值取向是多維且複雜的,同樣員工的價值取向也是多層的,這就需要學校和員工都要具備找到兩者的共振點以求共振。儘量實現兩者的雙贏目標。

2.學校要根據員工所處的不同發展狀態和不同的發展需求有差別地管理員工,在可能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實現絕大部分員工的實際利益訴求,儘可能創設出一種讓每個員工都能獲得相應的發展因爲轉化爲相應的動力。這樣的學校,運轉中必然會形成強大的凝聚力,這樣的員工必然會產生相應的向心力而不是離心力。

(三)暢通的資訊流通機制

民辦高校的正常遠轉離不開資訊在管理路徑流動的暢通無阻。要實現資訊在管理路徑中暢通,必須要求學校內部的部門和層級的權、責、能的高度匹配,而且這種匹配要以嚴格的制度作保障。如果部門和層級的權、責、能不匹配,管理資訊就會在流透過程中出現會被截留、添加、壓縮、放大、歪曲、異化等現象。要確保管理資訊在管理路徑的暢通,就必須要求各部門各層級對於流經的資訊只做自己該做的、能做的解讀和加工。而且這種解讀和加工是有助於管理資訊被其他部門接受的。

(四)嚴格的質量保證機制

現代高等教育發展快速、多樣,而且隨着規模越來越大,更要重視質量的提高,要形成嚴格的質量保障機制。從目標管理、資源保障、人員隊伍保障、過程監督管理、質量評估等方面進行管理和考覈。考覈結果作爲一個相對客觀的數據記錄和技術統計,它的作用是對大學系統的執行狀態作全面的把握,起到一面鏡子的作用。學校內部要設立一個專門的辦學質量評估機構,按照學校運作系統的特點,組織內部的、定期的、有針對性的評估,將辦學質量的控制常規化、持續化。也可以邀請校外專門的評估機構對學校辦學質量進行評估,使評估結果更加客觀。

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是要靠人去完成的,人是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富有活力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民辦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不可缺少的。

就民辦高校而言,其員工的年齡與經驗及能力分佈的“雙端”特徵明顯。“雙端”的一“端”是高齡的員工,另一端是剛出校門的高校畢業生。民辦高校員工的 “中間層”不多,且“雙端”之兩端的員工因實際情況和工作動機不同,因而其實際需求也不同。這就要求民辦高校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不能對所有人搞一刀切。要針對不同員工的實際利益訴求採取針對性的激勵以及保障措施。

民辦高校員工分佈的雙端特徵還要求人力資源的實際執行必須要創設一種讓高齡教師的經驗和閱歷成爲年輕教師成長的支援力。讓年輕教師的熱情和精力成爲延續高齡教師工作慾望的火種。採取新老教師“結對子”“新教師拜師學藝”等措施加速青年教師的成長。讓高齡教師的經驗和能力找到新的載體,同時高齡教師的'現代媒體操作技能也會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雙端都會有所發展。

民辦高校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要有活力,還必須要在實際執行中創設一種良性的競爭機制。民辦高校的決策者要有勇氣把高校內一些基層的領導崗位拿出來在校內符合條件的員工中“公推公選”,而不是指定。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更能激發青年教師對學校管理的參與慾望。更好地推動學校的良性運轉。

(六)生生不息的財力保障機制

民辦高校運轉的財力多數屬於自己籌集,這就要求民辦高校形成財力保障機制。這種財力保障機制必須要具備不斷地產生財力的能力,民辦高校的財力來源一是在於自身發展的“雪球”效應,二是融進社會民間資本。自身的“雪球”方式屬於財力內生,融進社會民間資本屬於財力外生。對於財力內生的高校,要形成一種儘可能在降低“雪球”的“雪核”規模前提下能迅速增大“雪球”的機制。這可以透過民辦高校利用自身的優勢爲社會公衆服務的服務的方式來獲取。財力外生的高校,要具備融進社會民間資本的能力,同時要具備對這些遊資的過濾能力,只有合乎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要求且具有公益意向的遊動資本纔可以作爲財力外生的資源。

(七)靈敏的的自我糾偏機制

民辦高校在我國發展較遲,運轉相對不成熟,表現在決策以及運轉的各環節,這樣就更需要建立一種自我糾正的機制,對運轉過程中的不成熟、不規範、不理性行爲表現予以適當糾正。這就要求民辦高校的管理者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現學校執行中出現的偏差,有勇氣自我解剖這些偏差出現的原因與根源,並且有能力採取相關糾正措施。

建立自我糾偏機制,在民辦高校的運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會很多,但這些問題大多源於教育的公益性與經濟性、管理措施的理性與感性的把握。對於多數民辦高校而言,在這些問題上具備準確界定的能力纔是建立自我糾偏機制的最關鍵的需要。這就會外化要求民辦高校必須要加強教育和民辦教育的研究。

建立自我糾偏機制要求民辦高校的執行要具備快速發現問題的觀察力,擁有冷靜分析問題的理論思考能力和有力的糾正能力。對於爲數衆多的處於“重新洗牌”時期的民辦高校,需要開拓、拼搏、實幹和進取,更需要一種冷靜的反思,這樣,民辦高校的實際執行會越來越理性

(八)良性的資源共享機制

民辦高校的實際執行,不可避免地要與外界產生互動,這種互動涉及到雙邊和多邊資源的流動與共享。民辦高校可以利用發展形成的一些自身優勢服務社會增加美譽度,可以和其他高校建立圖書共享、學分互認,教學、科研成果共享等多種方式來強化這些這種互動機制。此外還可以和企業進行產學研互動。在這些互動中,不僅可以使學校獲得自身發展的許多外力還可以儘可能地學習外界的長處做到取長補短,儘快提升民辦高校運轉的規範性和成熟度。

在資源共享機制的建立過程中要注意到以下幾點;一是這種資源共享必須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升學校運轉的水平爲前提。民辦高校要有勇氣摒棄狹隘的利益觀念,走出傳統關門辦學的小圈子,讓學生享受到優質的高等教育,二是要儘量實現互利多贏。這種資源共享就是要求參與的高校都提供自身最佳優勢、最具特色的資源,讓涉及的高校和學生都能獲得最大收益。三是優質教學資源經由社會統籌。優質教學資源短缺,是我國高等教育目前的客觀現狀。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必須要改變傳統教學資源傳統的學校本位觀念,應該把教學資源視爲社會公共的資源。讓優質教學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建立資源共享機制,還要求民辦高校加快以下改革:一是迅速推進人力資源管理體制的改革,要把師資作爲全社會的公共智力資源而不僅是本單位的獨有資源。二要推進學分制改革,高校資源共享的其中一項就是實行學生跨校選課,校際互相承認學分。學生流動代替教師流動,更好地促進優質師資資源共享,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三是加快學制和學費改革。民辦高校要逐漸形成、完善彈性學分制。學生修業不以時間長短爲標準,而以學生所獲取的學分數量爲標準計算。這相應要求改革學生的畢業條件。彈性學制的建立必然會對高校現有的學費制度提出挑戰,學生科目修學不及格還必須要繳納重修費,這會增加彈性學制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