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可持續發展與教育的使命

學問君 人氣:1.3W
可持續發展與教育的使命
【內容提要】爲了使人類社會真正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必須創建支援可持續發展理論。我們提出的支援可持續發展理論認爲,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社會需要教育的有力支援,而且,在可持續發展的支援系統中,教育無疑是最重要的支援系統。要想建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支援系統,使教育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大業提供強有力支援,必須從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功能、教育發展、教育屬性、教育觀念和教育過程等事關教育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進行以可持續發展爲目標取向的改革。
  一、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社會需要教育的有力支援
  (一)可持續發展呼喚人的全面發展,而育人正是教育永恆而崇高的歷史使命
  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需要的不是僅僅掌握了一定知識或技能的工具化了的人,而是具有求知能力和發展智慧的可持續發展的人。可持續發展的人,必定是全面發展的人。以可持續發展爲特徵的生態文明與其說是對社會發展的挑戰,倒不如說是對人的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的挑戰。社會要持續發展,作爲發展主體的人首先必須是全面發展的從而是可持續的。人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體,是可持續發展實踐活動的核心,離開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事業就失去了起始源泉、根本動力。而生產和再生產全面發展的人力資源,正是教育的任務。自從由直接生產過程中獨立出來那時起,教育就高舉着傳道、授業、解惑的大旗,肩負起了促進人類全面發展、驅動社會全面進步這一崇高而神聖的歷史使命。我們完全可以斷言,促進人類全面發展、驅動社會全面進步是且永遠是教育的歷史使命。既然教育的歷史使命是促進人類全面發展、驅動社會全面進步,那麼,教育就應當是也必須是一項永恆而崇高的育人事業。育人,是對教育肩負的促進人類全面發展、驅動社會全面進步的神聖歷史使命的抽象而又通俗的概括和昇華。
  顯然,只有依靠良性發展的教育,才能不斷培養出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全面發展的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車輪纔會由於有了發展主體的'強力推動而快速前行;反之,離開教育的強有力支援,離開可持續發展主體的全面發展,人類憧憬已久的可持續發展就有泡湯的危險。
  (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形成離不開教育的支援
  以可持續發展爲特徵的生態文明不僅對傳統的發展觀提出了嚴峻挑戰,而且將從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對人類產生深刻的影響。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要求人類摒棄傳統的發展理念,轉而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基礎,是支撐可持續發展的無形基石。全球一浪高過一浪的可持續發展浪潮,可歸功於人類久已萌動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環視當前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歸根結底在於人們的發展理念的扭曲。
  問題在於,怎樣才能培育起人們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並使這一健康發展理念植根於人們的內心深處呢?我認爲,教育,也只有教育,才能從根本上全方位培育起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長期養成的,是長期教育的結果。只有依靠可持續發展取向的教育,才能使人類自身真正意識到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唯一科學的發展模式;才能使可持續發展理念由人類智者的“超前”理論變成全人類的共識;才能使華麗的可持續發展辭藻轉換爲人類的潛意識;才能使可持續發展由外在壓力迫使下的不得已選擇轉化成人類個體內在動力驅使下的自覺追求……才能不斷造就出一代代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人,支撐起可持續發展的大廈。難以想象,離開教育的強有力支援,可持續發展理念會怎樣播撒人間
  (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實踐離不開教育的支援
  一般說來,對可持續發展理論,人們比較容易接受;對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也爲人們所普遍認可。但是,人類正確的發展理念卻往往在扭曲的實踐中被異化。每當人們——包括即使是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人們在進行活生生的發展實踐時,卻每每做出不可持續的選擇。理論與實踐的巨大反差成了制約可持續發展的“頑敵”。
TAGS:教育 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