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研究江漢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學問君 人氣:2.14W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江漢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的意義、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探討了江漢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條件和限制因素,剖析了江漢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階段,提出了江漢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對策。

研究江漢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論文關鍵詞:江漢平原 農業 可持續發展

一、江漢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

江漢平原地處湖北省中南部,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城鎮密佈、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爲我國南方四大富饒平原之一。她不僅膏壤沃野、田疇縱橫,宜糧、宜棉、宜油,作物種類繁多,而且江河交織,湖泊衆多,水產十分豐富,致使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的美譽。加之建國以來,國家又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進行了相當規模的水利和農田基本建設,爲農業生產創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有利環境。然而,近幾年來,由於農業生態環境退化、農業比較利益低、風險大,加之農業投入不足,農業基礎配套設施陳舊,農業科技推廣、社會性服務體系滯後,而使得江漢平原農業的基礎地位受到衝擊,農業生產出現滑坡,進而制約着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對江漢平原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研究,確立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探索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依據、戰略階段和戰略對策,對於加速江漢平原經濟建設步伐,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平原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促進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發展軌道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

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江漢平原農業發展現狀及農業和農村跨世紀發展目標,江漢平原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和原則爲指導思想,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和相應的發展對策,決不能走工業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保護”的老路子,而必須以發展爲前提,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位的,逐步解決人口、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實現“邊發展、邊治理;邊利用,邊保護”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從江漢平原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揚長避短,以市場需求爲導向,以科技進步爲先導,以提高效益爲目標。轉變經營方式,調整農業結構,突破加工增值,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商品率,實現農業的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的同步提高。具體講有四點:①生產要發展。農業所生產的產品要不斷滿足人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②生活要提高。要在保護資源環境的基礎上,全面發展農業經濟效益,從而提高農民收入,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③生態要改善。要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環境的良性循環。④農業增長方式要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實質是生產要素的利用和組織方式,傳統粗放型農業經濟增長方式是非持續的,現代集約型農業經濟的增長方式是可持續的。從根本上建立可持續的農業發展環境,使江漢平原真正成爲全國的重要糧食基地,營建良好的社會經濟系統。


  三、保障條件與限制因素

(一)保障條件
  江漢平原農業發展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韻農業生產經驗,這是江漢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保障條件。千百年來,江漢平原的勞動人民積累和創造的傳統的農業生產經驗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觀念上強調“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協調和用地與養地相結合,農業生產技術上重視灌溉和排水、講究精耕細作以及精心培育、保護和利用豐富的物種資源。正是這些寶貴的經驗,奠定了江漢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基礎。
優越的區位條件有利於江漢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也是江漢平原農業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條件。江漢平原是全國重點商品糧棉和淡水養殖基地之一,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中長江帶生存與穩定的支撐點,也是湖北區域經濟格局中的核心地區。江漢平原的發展不僅事關湖北,更關係到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江漢平原的這一區位優勢爲農業的持續發展帶來了不可忽視的機遇。職稱論文
  江漢平原是湖北省最發達的農業經濟區,農業經濟在全省所佔比重大。據統計。全區耕地面積約佔全省的一半以上,農業收入佔全省三分之二以上。江漢平原種植業發達,是湖北省和全國的糧棉油的主要生產基地;糧油產量佔全省一半以上,棉花生產佔全省百分之八十以上。江漢平原畜牧業也極爲發達,是湖北省主要的牲豬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禽蛋產區,也是我國豬禽集中產區之一。江漢平原河湖密佈,淡水養殖業獨佔鰲頭,是湖北省最大的淡水養殖業基地,也是全國最主要的淡水養殖和商品生產基地。
  江漢平原是湖北省鄉鎮企業最爲發達的地區,鄉鎮工業發展基礎良好,前景廣闊。由此可見,江漢平原具有農業發展的綜合優勢,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基礎。
  江漢平原擁有優越的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條件。首先,平原廣闊,水域寬廣,有利於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發展。本區土壤肥沃,適宜性強。全區總耕地面積183.75萬hm2,佔全省54.16%。其中水田112.02萬l。佔全省61。69%;旱地71.73萬k。佔全省45。49%。全區可用於養殖水面556萬畝。佔全省70%。其次,本區生物品種資源豐富,爲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第三,光、熱、水資源豐富,氣候適宜。本區屬中、北亞熱帶氣候,降水豐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雨熱同季,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第四,江漢平原農業資源潛力巨大,爲農業的深度發展提供了保障。本區豐富的水資源還有待充分利用,農業氣候潛力目前僅達到60%。水產潛力平均僅達50%左右,全區至今還有260萬畝可養水面處於半荒狀態。

(二)限制因素
  江漢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限制因素主要在於以下四個方面:①人口劇增。人地矛盾突出,農業生態環境惡化。江漢平原人均耕地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十年間平均減少了0.25畝,耕地所承受的人口壓力越來越大。由於人口的增長,人與生物資源的矛盾日益突出。生物資源的持續破壞衝擊着農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在近50年時間內,江漢湖羣面積減少到原來的30%左右。魚類數量減少25%左右。由於工業發展及大量使用化肥、地膜等導致了農業生態環境惡化。②自然災害頻繁,.環境疾病叢生。本區的自然災害包括洪、澇、漬、旱和農作物病、蟲、草害以及鼠害、土壤潛育化等,制約了本區農業的持續發展。如1998年的長江大洪水江漢平原農田淹沒達74萬畝之多,損失慘重。江漢平原的環境疾病主要在血吸蟲病,病情嚴重程度居全國首位。③粗放經營方式使農業經濟整體效益不高。農業機械化程度低、生產規模小,導致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下。④農業生產結構不合理,種植、養殖、蓄水、運輸矛盾突出。這些因素成爲江漢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四、三個戰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