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素質教育觀下改進教材初步研究

學問君 人氣:1.24W
關於素質教育觀下改進教材初步研究


  論文摘要:教材,是學生鞏固知識、激發學習興趣、體驗知識價值、培養思維能力、啓迪開發智慧的依據和基礎,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因此,課課程結構改革也是我國近年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本人過對素質教育觀念下教材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結合教材編輯特點,借鑑國外成功經驗,提出了改進教材的建議,以提高教材對學生的適應性,對促進素質教育的針對性作用。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教材創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教科書;利教益學
  
  一、素質教育觀念下教材改革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材是課程的重要成份,是課程家族中的基本單位。從教學論方面看,教材不僅要讓教師知道“教什麼,怎樣教”,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要使他們“會用知識。合理高效的教材還可以培養教師,爲他們提出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學習理念,提供發展機遇和拓展空間,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教學的優勢與不足,並在教材使用和教學活動中鍛鍊成長。因此,素質教育觀念下教材如果不能體現新思想、提供好方法,將會影響教學效果,阻礙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面對素質教育全面推行,教材圖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觀念落後,服務重“教”而輕“學”,缺乏素質意識。所謂素質教育即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爲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與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相對應。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就在於“授之以漁”,使學生成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但就目前出版的大多教材來看,基本與這一理念脫節。他們的編寫指導思想仍在主要服務於“教”而不是“學”,重點在遷就教師而不是適應學生,關注焦點仍在改進如何更好授之以魚這一“教”的環節。
  (二)以敘述、議論爲主,說明爲輔,探索不足,教材仍然在應試而非素質提高。從目前使用的不同版本教科書編輯和使用情況來看,雖然採用新穎活潑地編排方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改革,但是,在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教學的創造性,教材使用的開放性,知識能力掌握的重要性等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問題。尤其是其根本內容仍然是服務於學科考試,沒有脫離“應試”的框架。
  (三)教材內容過於膚淺,難以實現特色教學。近年來,我們根據“十五”期間教材建設的要求,積極研究探討搞好教材建設和管理的有效措施,並取得一定成績,出版的教材種類有所增加,但與素質教育發展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其中部分教材還沒有真正過渡到以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高層次的康復治療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爲主的體系上來,教材特色反映也不夠,使得教材過於膚淺沒有系統性,不能反映教學的特色,與培養的目標有較大的差異,這些都對人才培養十分不利。

  三、掌握人才培養的科學規律,編寫適應素質教育實用教材

  (一)突出實用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據教育部的相關人士介紹,新教材突出教學方法的轉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一開始,就運用親身體驗與親身實踐的新型方式進行學習。這種新的課程理念是素質教育貫行的根本。這意味着教材的編寫,要更多地關注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讓他們興致盎然地參與到主動學習中,使“要我學”昇華爲“我要學”。這就有待於在教材編寫中根據實驗,總結經驗改革創新。注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情感體驗,從多層次、多角度、多種方法體現三維目標。避免知識資訊不夠明確,能力訓練不重鞏固,情感體驗泛化而不實等缺陷。
  (二)遵循認知規律,準確定位,端正取向,從單一走向綜合化。一直以來,傳統的應試教育使我們形成了考試決定教育的惡性循環,考的科目老師和學生會疲於奔命,不考的科目便掉以輕心,致使學生把課本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的能力較弱。所以新教材的編寫更應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注重各學科教學的綜合化。所謂綜合化既強調每個學科彼此建立聯繫,跟科技發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聯繫;同時強調跨學科的、建立在各個學科之上的綜合實踐活動。這是對傳統教育的極大挑戰。新教材正是需要把這種理念滲透到教材的體例設定、內容安排,甚至活動和習題設計中。利用教材編寫滲透多學科知識,安排更多的綜合實踐課內外活動彌補了教材應試這一缺陷。
  素質教育必須以人爲本,特別要在教材改進提升中強調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教學的內容來看,要仔細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徵,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不同,認知結構和接受能力不一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聯繫教育的目的是成就學生的明天,增加知識形成的背景資料以增強學生的`感知認識,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繫循序漸進地深化,在實踐探索中發展。
  (三)注重教材的選擇性,建立教材選用與評價制度。1、教材規劃機制,教材辦公室根據學院具體情況制定《學院教材建設規劃》。對於發行量小的教材.如小專業教材、研究生教材,學校應組織進行定期修訂和改版。同時社科系以教研室爲單位組織集體聽課、評課,透過聽課、評課、賽課,做出科學的教材規劃;2、激勵機制,對於教師來說,參與教材編寫和審定工作是其學術水平高低的最新驗證。在評定研究成果、評定學位與職稱及評議中這一學術研究成果尤其被看重,甚至在某些學校將其作爲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標準,並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因此學校應把教材建設的工作重點放在參與教材編寫的對各院系建設選用情況進行調研評估上。組織年輕教師編寫教材,組建教學團隊,言傳身教帶動培養了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參與教材編寫的教師必須掌握學科的最新進展和進行科研活動;3、評價機制,教材辦公室應透過網絡公佈國家和學校有關教材的政策檔案、發佈有關教材預訂的最新資訊、有關教材的通知、最新教材展示,結合各學院同行專家及任課教師對所用教材的評價、學生對選用教材的評價情況。對於評價好的自編或參編教材,可以作爲參加優秀教材評審的依據。這有助於促進新版教材、優秀教材和外文原版教材的選用。

  四、總結

  總的來說,素質教育觀念下的教材改革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結合的評價技術和方法,實現內容結合方法的全面改革。改革必須從認識、服務、管理、方法等方面與時俱進,從實際出發,科學定位,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