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論文寫作>

略論注重工程管理能力的工商管理本科培養模式

學問君 人氣:9.63K

【摘要】本文構建了工商管理本科生“三段式”培養模式,突出將工程管理能力培養貫穿於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當中,旨在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出順應社會需求的複合型人才。

略論注重工程管理能力的工商管理本科培養模式

【關鍵詞】工商管理本科生; 工程管理能力; 培養模式【收稿日期】

隨着社會的發展,管理科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重視。將不同工程的技術特點與管理技術相結合發展出了衆多的工程管理範疇,如電力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林業生態工程管理等等。這就是廣義的工程管理。新時期的管理者需要在一定的工程技術環境下,運用管理知識,協調技術人員的分工與合作,使所管理的工程實現增值。因此,管理者必須具備基本的工程技術知識,才能適應新時期複雜化、系統化、綜合化管理的需要。這就要求管理類專業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實力明確各自的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既通曉管理理論又懂得實際應用的複合型工商管理人才[1 ] 。

一、工商管理本科“三段式”培養模式的提出

大學生應具備的工程素質包括技術性素質和非技術性素質。“技術性素質”指具有完成其所承擔的工業生產部門的“設計、製造、執行、施工、研究開發和管理等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非技術性素質”指學生所具有的工程師意識和職業遷移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具體地說, 指學生畢業後在承擔工程任務時, 具有良好的責任意識、成本意識和市場意識[2 ] 。而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工程管理能力,則包括相當的工程學科基礎,對於工程技術的自學能力,以及結合不同的工程技術特點選擇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能力。

基於提高工程管理能力的培養模式有利於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認清自身發展方向,着重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夯實其工程管理能力,爲培養出複合型人才提供一個支撐平臺,從而能順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基於此,本文從理論結合實踐着手,提出了“三段式”培養的基本思路———按照大類式培養、模組式培養、訂單式培養三種方式的特點將其分別應用於不同階段學生的培養當中,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

1. 大類式培養。

這是面向工商管理一年級的本科生所進行的基礎知識教育、培養。延續大類式培養寬口徑、重基礎的優點,安排學生學習一定學分的基礎課,涉及經濟、管理、數學、計算機、美學、社會學等各個方面,旨在奠定學生廣泛全面的人文科學知識基礎,拓展學生基礎知識所涉及的領域,引導和幫助學生髮現專業興趣。這部分課程可以包括管理學原理、會計學原理、統計學原理、經濟法、經濟應用數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管理資訊系統等基礎方面的學科。

2. 模組式培養。

這是面向工商管理二、三年級的本科生所進行的職業定向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根據模組式培養可選擇性的優點,引導學生制訂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展望學生個人職業前途,進而制定以就業能力爲中心的教育計劃,並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採取必要的措施實施培養過程。

整個設計過程分爲: ①自我評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剖析自己的人格特徵、興趣、性格等,總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對自己形成一個比較客觀、全面的認識和基本定位。②目標設定。引導學生從個人生存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去考慮未來所從事的職業,形成長短期職業生涯目標、行動規劃,制定出大學生活的發展規劃。③ 反饋修正。

透過學生在實施過程中對職業生涯目標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和自身素質的發展變化,以及社會就業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奮鬥目標及其實施措施。

在這三個不同的階段分層次和重點對學生進行各分類特質的培養。職業生涯設計的三個環節環環相扣,使學生職業生涯階梯設計的過程成爲理想確立的過程,並落實在提升自身特質、增強就業能力、實現職業生涯階梯目標的動力機制中。

學生透過職業傾向分析,大體上被分爲繼續深造和擇業或者創業兩個方面。如圖1 所示,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以學科前沿理論動態爲導向;擇業或者創業的學生以社會市場需求爲導向。根據不同的職業傾向,充分融合了現有“通才式”和“專才式”教育的長處,爲學生制訂不同側重點的個性化教學模組,使學生能夠領會各管理職能內在的關聯,具有較全面的管理視野和專業的工程管理素質,使其能在人才市場中佔據優勢。同時,各學校可以結合自身的辦學特點,根據學校的重點學科和教學宗旨,側重工程方面的學科教育,這樣不僅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師資源與實踐環境,而且也爲學生就業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其次,學生可以選擇參與相關教師的研究課題或自己動手做科研,以利於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

這部分理論課程重點包括人力資源、物流、通用能力等職業資格證書課程,重點開展專業技能培訓,組織項目定向培訓等。實踐部分則是採取企業實習方式、市場調研、顧客服務、項目管理、團隊合作等素質與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管理素質與能力。

3. 訂單式培養。

這是面向工商管理專業四年級的本科生所進行的就業與創業規劃。結合訂單式培養順應人才需要的優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的心理、素質與能力方面做準備,開拓創業渠道。結合各學校自身的特點,學校可以和一些企業達成協議,爲學生提供實習基地或者試驗設備。一方面,學校能夠把握市場脈搏,依據市場調整教學,圍繞市場有效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緩解師資不足、實驗設備和實習場所缺乏的問題[3 ] ;另一方面,使加入這種培養模式的學生減輕經濟上的負擔和畢業後求職的後顧之憂,能夠安心爲今後的工作學本領、打基礎、明確目標;用人單位方面,由於對人才培養的跟進和參與,大大縮短了人才的就業適應期,用較小的成本凝聚和獲得了可靠的、有文化、有修養、有技能且熟知本單位文化的急用人才。

二、“三段式”培養模式執行的基礎

在上述“三段式”培養模式中,理論與實踐教學是其執行的基礎。理論教學分爲專業必修和任意選修。其中專業必修課是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學習各項知識的基礎,有利於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掌握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管理知識,如市場營銷、戰略管理等課程是爲學生建立全面的管理思想做充分的準備;任意選修則是“三段式”培養模式中的模組式培養的重點,側重應用性理論的教學,爲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或是實踐做準備。實踐教學則分爲社會實踐和能力拓展。社會實踐是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都應該參與的活動,可以透過企業管理模擬訓練、ERP 等校內實踐鍛鍊其實踐能力。同時透過能力拓展環節緊跟理論課,獲得直接經驗,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1. 課程設定上的文理工法相互滲透。

這是課程綜合化改革的最簡便的措施。其基本做法是讓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在主修管理類課程的同時,選修一些理工科領域的課程,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管理專業應開設一些自然科學、經濟學、法學等跨學科課程,以適應未來對管理人才的要求。

2. 課程中實踐教學環節的加強。

管理的理論基於實踐才能發展,纔有意義。

因此,工商管理專業的教育必須解決專業知識的教學與實際操作脫鉤的矛盾。未來的工商管理專業教育要讓學生掌握管理的實用性技能,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強學生對崗位的適應能力。爲此,工商管理學院應主動走出校園,在市場中廣泛尋求合作伙伴,建立幾個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密切與企業的聯繫,發展商界與學院的良性互動關係。這既有利於教師積極參與公司和商界的運作,從而不斷充實教學,又可使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更好的實踐條件。同時,還要加強模擬實驗室建設,實施“綜合開放實驗”,強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小組;和企業聯合共建實驗室,建立企業管理模擬系統、商務技巧開發訓練系統、市場運作模擬仿真系統、管理崗位操作模擬系統、EDI(外貿業務) 模擬系統等,爲生產運作管理、商務談判、電子商務、資本運營、國際貿易、會計報表閱讀分析、市場調研課程設計、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等實踐環節的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3.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提高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工程管理能力,要明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思路,選取的教學方法可分爲二大類:一類是傳統管理教學法,即以知識爲中心的教學模式;另一類是現代管理教學法,包括案例教學、模擬練習、角色扮演等。

傳統的教學手段已越來越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工程管理能力的實踐性很強, 一些課程如施工技術若僅憑教師講授施工工藝,學生很難有深刻直觀的印象,甚至可能聽不懂。若採用播放施工錄像或將施工工藝製作成配有音樂、動畫的多媒體課件,既可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管理教學法可以在真實的或模擬的管理情景中,透過管理活動和行爲實踐,透過摸索、體驗和領悟來進行學習,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經驗是直接的、第一手的,而且都是在集體合作的背景下完成的,比單純接受別人講授的知識要深刻得多。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管理能力。學校教師應該根據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條件等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針對一些管理課如建設項目管理、建設工程合同管理等,應積極開展案例教學、討論教學、發散思維教學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三段式”培養模式執行的環境建設

1. 思想環境:統一認識,明確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