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論文寫作>

語文教學論文《走出課堂採擷寫作之源》

學問君 人氣:2.64W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是語文知識點點滴滴,一經一緯積累的歸宿,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明確規定了這一點。二年級的寫話是作文教學的起點,教師應當逐步引導學生以文字爲媒體,恰切地表情達意。

語文教學論文《走出課堂採擷寫作之源》

我在教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課文《月亮灣》之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說月亮灣很美,我想到那裏做客;有的學生說我想把它用水彩筆畫下來送給老師;有的說我住的村莊也很美,也有小橋流水;等等。學生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我在學生興趣盎然的談感受之時,因勢利導的提出回家以後仔細地領略家鄉的美景,把看到的和自己想說的,仿照《月亮灣》的寫法寫一段話。這時,一位學生說我住的地方景色一點也不美.於是,我對他們說,其實我們的校園也是個景色怡人的地方。爲幫助學生能有條理地進行觀察,我隨即將學生帶出課堂,領着他們參觀校園,噴水池,蘑菇亭,大花壇……在參觀的同時,我適時地給予點撥,有意識的提供相關的詞彙。我發現在這過程中,學生的情緒始終是愉悅的.,不時地發出讚歎,而且他們的想象力也豐富多了。那天,我讓學生回家後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你的家鄉或者校園.第二天,當學生把作業交上來時,我驚喜地發現,他們筆下的校園和村莊象月亮灣那樣充滿生機.

在修訂版大綱中,對低年級的作文明確提出:“對於寫話有興趣,樂於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應該注意到,大綱中迴避了“作文”二字,而把它在低年級稱之爲“寫話”,意在明確小學生的寫作就是練筆,就是要傾吐所聞、所思和所想,而興趣則是這一目標實現的“催化劑。”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學生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小學生年齡小,對他們而言,只有感興趣的活動纔會積極地、自覺地去參與,纔會有更爲鮮明、深刻的情緒體驗。在上述的教學過程中,我本着“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學思想,把學生帶出課堂,努力把學生對生活的濃厚興趣逐步遷移到觀察、寫作上來。爲此,我注意創造條件使作文教學的內容更貼近於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讓作文訓練回到生活中去,讓孩子們寫他們感興趣,樂於寫的作文,爲學生的自由寫作,自由表達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解放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心靈、精神,讓他們的才華、靈氣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

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擷取絢麗的浪花,引導學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達、不拘一格的思想,寫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