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案

學問君 人氣:1.8W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學目標: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案

1、 讓學生了解留守兒童的各種內在表現。

2、 讓學生知道影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如何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各種對策。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案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影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如何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各種對策。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案三、教學過程:

1、引言

當經濟建設的大潮席捲了中華大地,無數人離開了家園外出經商、務工,用勤勞和汗水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他們的孩子卻成了一個特殊羣體———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本應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樣得到父母的呵護,享受家庭的溫馨,然而,由於與父母相隔甚遠,長期缺少父母關愛及有效的教育、引導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形成一系列“留守兒童綜合症”,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正日趨嚴重,已經成爲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2讓學生討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各種表現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總結看那一個小組說的最多。

(1)性格孤僻內向。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儘管大多是爺爺奶奶和其他親戚監管,但是畢竟與父母是親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煩事情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孤僻內向,不開朗。(學生舉例說明)

(2)有自卑心理情緒。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兒童由於父母不在身邊,自己沒有依靠和堅強的保護,因此,與父母全在身邊的兒童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降低要求,上進心不強。

(3)產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他,一點小事就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敵意。對老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容易激進衝動,幹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與家人頂撞,不聽親人勸告;不聽老師的教導,與老師對着幹。

(4)產生怨恨父母心理。有少數孩子認爲家裏窮,父母無能耐,纔要出去打工掙錢。對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裏不理解並由此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無情。

教師總結髮言:

對於同學們的總結非常全面,這些孩子因心理與教育出現問題,已構成社會治安不穩定的因素。據公安部調查所顯示的兩個“大多數”——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大多數又是留守兒童。可見,對他們的教育已成爲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案3、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

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必須先了解 “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找出他們的心理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纔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轉化工作。透過調查,“留守兒童”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受缺乏父慈母愛的影響。家庭是兒童成長的避風港,家庭的溫暖是孩子們成長的必要條件,缺乏家庭溫暖的人,往往缺乏集體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動粗暴,缺乏同情心。

2、受祖輩溺愛的影響。與缺乏父愛母愛正好相反,“留守兒童”又過多地受祖輩的溺愛,走上另一個極端。由於父母不在家,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由於受“隔代親”這種傳統習慣的影響,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愛或袒護這些留守兒童,使他們養成了唯我獨尊、缺乏約束的小皇帝心理。

3、受不成熟“自我認定”的影響。“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正確引導,往往會產生不成熟的“自我認定”。例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差,便認爲自己腦子笨;有些學生一開口說話就面紅耳赤,結結巴巴,便認爲自己表達能力差,等等。又如,有些同學見自己的獨立能力不如別人,又看不到自己獨立能力差的產生原因,便自我認定自己生來笨手笨腳。因苦惱、困惑,造成了自信心的喪失,甚至自暴自棄。

4、受新“讀書無用論”的影響。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與教育發展滯後的矛盾,社會上出現了大中專畢業生找工作難的現象,部分學生和家長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留守兒童”看到父母掙了錢回來很風光,而一些大中專畢業生卻在家待業,便產生了不如早點結束學業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現對學習產生厭惡心理。

5、受過分依賴學校教育的影響。許多家長有“反正子女交給你學校教育,你們給我教好就行了”的思想作祟,他們只看到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家庭教育同樣重要。有些地方在春節期間,賭博風、迷信風盛行,有些大人不知其害,甚至讓子女參與其中,嚴重地污染了子女的心靈。有的家庭出現了不該讓子女乾的、不該讓子女看的,不該讓子女聽的,都讓他們耳聞目睹,插手染指了。

6、受社會偏見的影響。由於“留守家庭子女”的特殊性,他們往往會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認爲他們缺乏家教,從而受到一些孩子的惡意歧視、教師的冷落等,這些社會偏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4、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對策

(學生討論如何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一)、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對待留守兒童要從“短”中發現他們的“長”處,並給這些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他們在認可、讚揚和尊重中樹立起自信。利用肯定性標籤作正向的引導,可以激發學生髮展特長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建立起自信,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傾注真情,爲留守兒童撐起愛的藍天

留守兒童由於自身存在的問題,平時受的批評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應該用愛心去幫助他們,對他們更應該傾注真情,讓愛心像清泉一樣澆灌留守兒童乾涸的心田,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撐起一方藍天。

 (三)、搭建平臺,解開留守兒童的心結

由於留守兒童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又無法得到家長的關注和引導,而現在的監護人往往都只關心生活,不關心心理的需求,因此容易發生心理障礙。爲及時瞭解、排除這些心理障礙,與學生“結對子”,幫助解開心靈的疙瘩,爲提高心理素養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四)、家校聯繫,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這裏包含着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教育,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建立起“家校互訪制度”和“家校聯繫卡”,不定期舉辦“家校對話會”,讓他們配合學校的教育,以免發生教育的“短路”。我們還可以與留守兒童的父母透過電話等通訊的聯繫,把平時孩子在校的表現告知他們,提醒他們擔負起應盡的責任,工作再忙,也應該抽空和孩子打打電話、聊聊天,定期回家看看孩子,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案5、總結

由於留守兒童是一個受全社會關注的對象,我們必須用真誠的愛去滋潤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心田;用熱情的火去點亮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心燈,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驅除矇昧,收穫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