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學問君 人氣:1.74W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課題: 習慣養得好 終身受其益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意識到習慣對人的不同影響,教育學生要有意思地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克服不良的行爲習慣。

2.使學生認識到好習慣帶來的益處,提高學生養成好習慣的自覺性。幫助別人診斷與自我診斷

3.使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品德以及學習、生活、行爲方面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要有意思地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克服不良的行爲習慣。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匯入新課

上課前,我對全班學生說:“今日只問候,不必起立。”言畢,我說:“上課。”學生紛紛起立。(看來習慣的力量是多麼巨大啊!乘機告誡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讓學生接受我的觀點。)

1、看幻燈:講故事《好習慣是成功的基石》

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  牛應聲而動。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2、思考討論,發現問題。

你從故事中得到什麼啓示?

什麼是習慣?

板書:習慣:所謂習慣就是經過重複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爲方式。

習慣是完成動作的需要,從習慣所具有的社會意義來看,有的是是有益的,有的是有害的。請同學們想一下生活中哪些習慣是好的,哪些習慣是壞的?

 二、導學達標

1、生活中的習慣(遊戲活動,體驗)

指導情境表演:(1)表演生活中的好習慣;(以組爲單位,共同設計情節,時間2~3分鐘)

(2)表演生活中的壞習慣。(以組爲單位,共同設計情節,時間2~3分鐘)

2.小組交流傾訴,明白道理,激情導行。

Flash動畫展示 “生活中的習慣”。(自制動畫)

討論:(1)好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它是怎麼形成的?

(2) 壞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影響?這些壞習慣是故意的嗎?它是怎麼形成的?

幻燈片展示:好習慣與壞習慣對人的影響

板書:好習慣是開啓成功的鑰匙,壞習慣是走向失敗敞開的大門。

 三、讀一讀(幻燈片超連結展示內容)

好的讀書習慣全讓你終身受益

因讀書而改變命運——改變不會安排學習時間的壞習慣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改變不正確讀書方法的壞習慣

成大事須從學習開始——丟掉不愛學習的壞習慣

每天讀書至少10分鐘——告別盲目讀書的壞習慣

演講的訓練與勇氣——丟掉說話怯場的壞習慣

習慣就像是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止步。習慣是一點一滴、循環往復、無數重複的行爲動作養成的。好的習慣是一種堅持,壞的習慣是一種惰性。習慣的影響力非常巨大,它不但影響了我們面對人和事物的心態,也影響我們的想法,更決定了我們一生的命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習慣的產物,我們誰不是遵從着某種習慣來生活的呢?有的人習慣“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而有的人則習慣睡懶覺;有的人十分注意自己的衣着整潔,有的人則大大咧咧,不修邊幅;有的人對人說話謙恭有禮,有的人則高聲大嗓、唾星四濺;有的人做事井井有條,有的人則手忙腳亂;有的人總是樂觀地看待一切,有的人遇到一點兒小事,就會愁眉不展;有的人節儉,有的人鋪張;有的人多話,有的人寡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舉。

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內容更加多樣,所承受的壓力也在增大。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習慣病”也增加了許多“新花樣”,比如,酗酒和吸菸,已蔓延到女性和孩子中間;電子遊戲,成爲許多青少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習慣病”;泡在網上聊天在不少人中成癮等。至於因不良習慣而釀成人生悲劇的現象,現實中俯首皆是。多少殷實人家,由於子弟染上吃喝嫖賭的惡習而傾家蕩產,多少人因爲做事缺乏不折不撓的韌性,而與成功失之交臂,也說不清多少人不改馬虎的習慣,而在工作中鑄成大錯。

習慣有好有壞。好的習慣是你的朋友,它會幫助你成功。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 “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飾。”而壞習慣則是你的敵人,它只會讓你難堪、丟醜,給你添麻煩、損壞健康或者導致事業失敗。莎士比亞說得好: “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它便是最壞的主人。”當壞習慣主宰了你的生活,它可不就是你“最壞的主人”嗎? 我們每天生活在習慣中間,我們的思想和行爲都受着習慣的支配,我們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覺中被習慣所左右。特別是某些壞習慣,像寄生蟲一樣依附在我們的身上揮不去、抹不掉,讓我們喪失自信、感到自卑。壞習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煩惱、憂愁和困擾,導致我們在事業上舉步維艱,不思進取,最終平淡一生。

或許,我們身上也有某些自己不喜歡的習慣,而且一直想把它改掉,因此,我們需要花點時間來探討形成習慣的原因是什麼。當你細細讀完本書,你就會從另一個側面更加清晰地瞭解自己,明白原來就是一些壞習慣才使你至今沒有獲得成功。

這些不良習慣如果不特意指出來,我們自己很難注意到它,因爲,它看起來只是一些小事,但事實上很多人的失敗就是因爲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受到了一些不良習慣的左右。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可見小習慣常常是會影響大事情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克服那些不良習慣,別讓它侵蝕我們的明天和未來。

當然,如果你發現自己身上有許多本書中提到的壞習慣,你也不必哀嘆,自暴自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不是生來就完美無缺的,也aY-因爲人生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不夠圓滿,才使人生有奮鬥的空間。

古語說:“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衰。”本書就像一面鏡子,讓你清晰地發現身上種種以前視而不見的壞習慣,教你跨越人生的障礙,重新定位你的生活,找到一把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只要你能夠勇敢地面對這些壞習慣,並克服掉這些壞習慣,化你的短處爲長處,不斷追求完美,培養優秀的素質,做到德業兼修,不斷進取。最終你會成就一番自己的偉大事業,併成爲盡善盡美者。

改掉你的壞習慣吧——假如你有。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讓壞習慣左右你。

四、嘗試練習(幻燈片展示練習內容)

1.十指交叉握雙手在眼前, 看上一眼。看看哪隻手的大拇指壓在上面。鬆開雙手, 重握一次, 這一次讓另一隻手的大拇指壓在上面。 你注意到了什麼?

2.脫了鞋, 再先穿平時後穿的那隻鞋。

思考:從這2項練習中你能得到什麼啓示?

師小結:這是一些簡單的行爲習慣。但它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至少在動作方面,是按預定程序進行的。經過有意識的努力, 如果我們設定了所要達到的目標,習慣就可以改變。起初做, 我們會感到笨手笨腳, 甚至可能做錯。 但是, 經過接二邊三的練習,我們就能形成新的習慣。

 五、班級討論(幻燈片展示下列內容:(1)~ (4))

(1)你有哪些不良習慣?你想過改正它們嗎?

(2)改變不良習慣、形成好習慣容易嗎?是否需要靠意志去完成?

(3)小明把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良習慣,開列出一個清單:

①自習課目標不明確, 東看西看, 浪費時間;

②不準備工具書, 需要查詞典或字典時嫌麻煩,馬馬虎虎地應付學習;

③愛面子, 不會也不問;

④學習時沉迷於空想;

⑤快下課時就聽不進去了, 早早把書包收拾好,心裏開始想着課後的娛樂活動;

⑥作業本、考試卷一發到手,只看看分數,就扔到一邊, 不認真分析檢查;

⑦做作業或複習時,常做一些小動作;

⑧遇到好電視節目,就忘記做作業;

⑨學習班時常說閒話;

⑩學習後把書本胡亂一扔, 再用時現找,浪費時間。

請你幫他出出點子, 再列一個清單, 爲他指出克服不良學習習慣的方法。

(4)思維習慣也影響着我們的生活。例如, 有的人認爲戴眼鏡的人看上去有學問、文明, 輕易相信戴眼鏡的人, 因而受騙上當;有的人甚至眼睛不近視, 也要配副眼鏡,最後真的成了近視。你如何看待這些思維習慣?

課後實踐指導。

(1)把你的好習慣列一個清單

(2) 把你的不良習慣列一個清單,並思考如何改正它們。

(3)指出不良思維習慣對生活的影響。

 5、教師投影小結::

傳統觀念認爲,健康是指一個人生理功能狀態良好,沒有疾病或病症。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包括心理健康及道德健康。所以心理健康習慣也是我們不可忽略的!

日常生活中,很多看起來合理而實際上下科學的生活習慣,正在影響着我們的健康。

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會擁有健康的一生,良好的飲食習慣、睡眠習慣、運動習慣、醫藥習慣……將成爲支撐我們健康的基石。

成功實際很簡單,就是需要你從培養好習慣、好性格做起。你的命運是富有還是貧窮,是得意還是失意,與你的習慣和性格是密不可分的。

正所謂,(FLASH動畫顯示)好習慣締結好性格,好性格決定好命運,好命運成就好人生。一生得此三好,既是修來之福,亦爲造化之功。

 播放:“好習慣”歌曲, 在歌聲中結束本課

【教學反思】:這節課,我把注意力放在“導”字上,而不是“教”字上,努力啓發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我來解決學生的問題。我透過啓發、暗示、創設情景使學生髮現問題、產生活動興趣,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在課堂上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欣賞和肯定,並以此來營造集體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直率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認真傾聽、理解、體驗角色。這樣能促進學生相互交流,分享感受。學生們非常喜歡心理健康活動課,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參與性

附:(印發給學生)

8大良好習慣。勇於表現自己;生活比較有序;待人有禮貌;喜歡交往;做事遵守規則;愛護環境;敢提問題、敢於發表見解;喜歡新事物。

7大不良習慣。喜歡依賴別人;任性,做事經常以自我爲中心;害怕承擔責任;在交往中容易傷害別人;不愛勞動;在消費中,盲目、攀比、炫耀;學習不愛刻苦鑽研,常常被動學習。

優秀是個習慣:七個好習慣和七個壞習慣

傑出青少年的七個好習慣

快樂的、成功的青少年所共同擁有的七個性格:

習慣一:積極處世。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習慣二:先定目標後有行動。確認你的使命和生活目標。

習慣三: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排出優先順序,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習慣四:雙贏的想法。抱着人人都能成功的態度。

習慣五: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理解自己。真心誠意地傾聽。

習慣六:協作增效。協同工作成就更好的業績。

習慣七:磨刀不誤砍柴工。定期讓自己得到休整和充電。

如上所示,這些習慣,一個建立在另一個之上。習慣一、二、三是自我完善,可稱爲“個人的成功”。習慣四、五、六涉及感情關係和團隊工作,可稱爲“公衆領域中的成功”。在成爲稱職的團隊一份子之前,你必須首先完善自己的個人行爲。這就是爲什麼個人的成功要先於公衆領域中的成功。最後那個習慣七,是讓自己得到休整恢復和充電更新的習慣。它支援着其他六個習慣。

問題青少年的七個習慣

習慣一:被動反應。將所有問題都歸罪於你的老爸老媽、你愚蠢的老師、你討厭的鄰居、你的男友或女友、政府或者其他什麼人或什麼事。你自己則是個受害者。你對自己的生活不負任何責任,就像一頭牲口那樣行動;餓了就吃,誰說你,你就罵他。如果想做什麼你覺得不對的事,儘管讓自己去做吧。

習慣二:不定目標、不想後果。不做計劃,儘量逃避任何目標。從不考慮將來。幹嗎要爲自己的行動擔憂?今日有酒今日醉。儘管吃喝玩樂,明天?明天我們可能都不在了!

習慣三:重要的事情留待最後去做。生活大事?先別管它!且讓我們玩個夠:看電視、聊大天、上網、閒逛。家庭作業?明天再做。大事永遠爲小事讓路。

習慣四:爭強好勝。生活就是邪惡的競爭。同學在盯着你呢,最好搶在前面先抓住他們的把柄。別讓其他人獲得成功;切記,他們的成功就是你的失敗。如果眼看着即將失敗,一定要把那些討厭的傢伙一起拖下水。

習慣五:先誇誇其談,再假裝傾聽。生來有嘴,爲何不用。一定要大談特談,先說你的故事,然後哼哼哈哈,假裝傾聽別人的談話。如果你真想聽聽他的意見,先把意見告訴他。

習慣六:千萬別合作。讓我們面對現實,其他人都很怪,因爲他們不是你。何必要和他們共處。只有狗才需要團隊合作,自己幹要強得多。

習慣七: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生活這樣緊張,根本沒時間恢復、沒時間提高。不學新知識。不學習、不鍛鍊。遠離書本、遠離大自然、遠離一切能激勵你的事物。

很顯然,這些習慣正是招災邀難的好法子。然而,我們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經常沉溺於其中而不自知。既然如此,生活當然有時會讓人受不了。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課題:青春期三大變化 

過去有首歌這樣唱道:“女孩的心思你別猜,你猜來猜去也不明白。你不知道她爲什麼掉眼淚,也不知道她爲什麼笑開懷……”其實,何止女孩子的心思你猜不明白,男孩子的心思我們也猜不明白。我們這些老師經常納悶:現在的孩子們怎麼了,怎麼跟他們溝通就這麼難呢?是啊,思想教育就是溝通的藝術,而瞭解是溝通的基礎。我們當老師的,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透過學習,少年期的心理有如下特徵:

 一. 少年時的三大生理變化

從生理上講,少年期有三大生理變化:

1.性機能發育成熟。

——一方面它刺激了學生成熟意識的覺醒,另一方面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多異性交往和性心理衛生方面的問題。

 2.身體外形發育成熟。

體態的突變使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

 3. 體內機能迅速成熟。

體內機能迅速健全,特別是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基本成熟,爲少年期學生心理的逐漸成熟提供了物質前提和可能性。

 二,少年時的三個心理過渡

上一講我們談到了,少年階段處於人生過渡階段,即從童年向青年過渡、從幼稚向成熟過渡、從不定型向定型過渡的時期,過渡性是這一時期的根本心理特徵。我們概括爲三大心理過渡:

 1. 從依賴性向獨立性過渡

這時的孩子,隨着生理上的巨大變化,他們的心理開始逐漸由依賴性向獨立性轉變,他們開始逐漸擺脫對大人的以來,獨立性傾向日益明顯。小到日常瑣事,大到對個人前途、家庭和社會上的重大事情,他們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他們需要表明自己的意願和見解。這時的他們最反對大人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他們,而願意像對待大人一樣以平等心態對待他們。這時,不僅對父母的`話聽不進去了,對書本上的結論、報紙電視上的某些報道也不隨便相信了,他們要用批判的眼光來看世界。有時還故意的跟父母不一致,你說東他偏說西,你讓打狗他偏攆雞。這到不是最父母不敬,而是他們向獨立性過渡的表現。

 2.從“自我朦朧”向“自知之明”過渡

在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裏,敞開着一扇窗戶。從這扇窗戶裏他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在認識外面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認識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比認識外面世界還要難。“我是誰?”這個問題可能在我們的腦海裏盤桓一生。我們呢,把這個問題稱做“自我評價”。

與童年期相比,學生的自我評價開始由“自我朦朧”向“自知之明”過渡。在幼年時候,兒童對自己的認識是很朦朧的,成年以後才逐漸有了一些“自知之明”,當然即使是成年人,這種“自知之明”也是程度不同的,不是每個人都是很充分,正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

3.從幼稚向成熟過渡

六一兒童節前,有朋友給我一條短信:

三隻小蝌蚪到飯店吃飯,當服務員爲隔壁桌端上一盤紅燒牛蛙的時候,小蝌蚪們抱頭痛哭。。邊流淚邊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 預祝六一兒童節快樂!

一是認識從好奇性向探究性發展。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已經不再滿足於大人對他的一般性回答,而是逐漸升華爲對事物的深入探究,並伴有鑽研性(積極方面)和冒險性(消極方面)的實際行動。

二是行爲由模仿性向創造性發展。不滿足重複別人的動作而喜歡新異刺激,好標新立異,不願意墨守成規。

三是生活願望由空想向理想發展。對自己長大了要做什麼事、做什麼人的志向不再是無根據的空想,而是開始接近或切合實際了。

四是交友由自發性向選擇性發展。交朋友開始注重從愛好、興趣、理想上加以選擇了,而且學習成績的好壞也成了交友的條件了。

五是思維由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發展。大腦的功能開始從第一信號系統佔優勢很快轉到第二信號系統占主導地位。抽象邏輯思維開始佔有相對的優勢,能夠領會和掌握更多的抽象概念,能夠理解一般事物的規律性及因果關係,並能夠對較爲複雜的問題做出恰當的判斷和合乎邏輯的推理。

三.少年時的三大心理矛盾

1.渴望獨立與現實依賴的矛盾

這種渴求獨立和現實依賴的矛盾,使學生的心理上經常產生衝突、混亂和不安。爲了消除這種矛盾衝突或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們常常以孩子氣的行爲方式對抗父母或者成人,以顯示自己不再是孩子了。對父母的批評和責備,不管對不對,都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反抗情緒;故意與父母或老師唱反調;不理會大人的勸導,不撞南牆不回頭。他們的反抗,也可能是以潛在的形式出現,如對父母在生活上和教育上的安排,採取不關心、不表態、無所謂的態度。

初中生做起事來,大人不象大人,孩子不象孩子,但不管怎麼樣,他們有一個目標,就是總想證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再也不是父母和老師的乖寶寶了。爲了擁有這種獨立感和成人感,他們會不惜做一些標新立異的舉措。從某種意義上說,初中生,包括未來的整個青春階段,很多人做事情的目的就是爲了與衆不同,爲了讓老師和父母生氣,也只有這樣,才能證明他們的存在。

 2.心理閉鎖與求得理解的矛盾。

心理閉鎖:學生進入少年期以後,儘管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但是心理活動的外在表露卻開始失去了兒童的直爽、天真和單純。他們不再像兒童那樣經常向父母敞開自己的心扉(老師就更別想了),開始變得內向、閉鎖起來。雖然他們在生活中還依賴父母,學習上還依賴老師,但他們傾吐心事的對象已經不是父母和老師了,他們這時的偶像是周杰倫或者李宇春,可惜這些偶像不在身邊,遠水不解近渴,不能作爲傾吐對象。於是他們傾吐知心話的對象轉向了周圍的同伴。而且他們往往感覺,這些同齡人比父母和老師更知心,更鐵。在學生進入少年期以後,就希望有自己單獨居住的房間,希望有自己單獨用的寫字檯、書櫥或箱子,不願意父母隨便挪動自己的東西,還把自己的抽屜加鎖。

少年的這一心理矛盾及其行爲特點,如果不能被父母和老師理解,不能透過適當的方式加以處理,便有可能造成對學生的誤解和感情上的隔閡,進而會影響學生的情感生活和社會適應。一些青春期常見的心理障礙,例如抑鬱和焦慮,就和學生心理髮展的這一矛盾有重要關係。

 3.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

[1]少年時期性生理的迅速發育。

[2]性心理的巨大變化:

由於學生心理過程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夠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他們的性心理髮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對性生理的變化,他們在感到興趣和好奇的同時,也感到不安、害羞,甚至產生恐懼和不知所措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