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職稱論文>

論高校實施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創新人才的培養

學問君 人氣:2.01W

摘要:教育的生命力是創新,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拔尖型創新人才,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推動社會前進。我國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比較薄弱,不利於面對將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本文以研究性學習爲平臺進行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調動高校教師教學及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爲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和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貢獻。

論高校實施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創新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高校 創新人才 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 Project- BasedLearning,又稱爲探究性學習),是指透過與研究相類似的認知方式和心理過程來了解、接受、理解、記憶和應用人類已有文明以及國家或學校的舉辦者所規定的內容的認知活動。在高校的教學實踐中,研究性學習一般指的是學生以研究性方式,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並在這一過程中獲取專業知識,以及形成自我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一系列活動。

教育的生命力是創新,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拔尖型創新人才,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推動社會前進。所謂創新人才,是指既能繼承前人的知識和成果,又能超越前人,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首創精神的人。經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比較薄弱,不利於面對將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本文以研究性學習爲平臺進行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一、在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良好的創新氛圍能夠爲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環境支援,因此應主動營造活躍的創新氛圍。第一,實現以人爲本的管理思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管理,從自身需求出發改善教學環境,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型和創造性。第二,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圖書館、工作室、實驗室等各種激發學生創新靈感的高校軟硬件環境資源。第三,應鼓勵學生開闊視野、走出校門,參加各種校級、省級甚至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及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自身創新能力。第四,要高度重視實驗和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對實驗教學的模式和內容進行改革,開設綜合性、創新性和研究性實驗,以此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

二、構建研究性學習體系,培養創新人才

研究性學習體現了自主性、綜合性、社會性、問題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所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點是構建科學的研究性學習體系。首先,教師的觀念和角色要發生轉變,應從傳統的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集知識傳授者、過程組織者、促進者、輔導者和開發者集一身的多種角色。其次,從課題的選擇和設定進入研究性學習。這就要求教師不要確定具體的課題內容和要求,課題的設計應從學生的現有的基礎出發、具有開放性和實驗性、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還應該涵蓋學生所學過的專業知識,學以致用。第三,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創建課題小組,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比起單獨做研究,團隊協作的方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實施方式是:在深入分析課題的基礎上,對同一研究方向感興趣的學生,以三到五人爲一組形成課題小組,確定課題負責人,進行具體任務分工,安排整體時間進度。然後定期進行階段性討論,提出修改意見及佈置下一階段任務,以合-分、分-合的模式循環往復推進課題,直到課題最終完成。最後,要定製有效的研究性學習效果評價標準。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開放的學習方式,學習的過程往往比結果更爲重要,因此評價標準應從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入手,反應研究的整個過程。具體方案應由教師、學生個人和研究小組共同定製,這樣學生可以按照評價標準有目的的進行研究性學習,更能發揮學習的功能和作用。

三、要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激發思維活躍性,使學生勇於思考、會思考及科學地思考。一般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創造性思維:

1、引導學生使用發散思維的方式進行思考。發散思維就是“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的思維”,其特徵是“思路不爲習慣禁錮,而是能夠沿着許多不同的方向擴展”。在做具體的課題或項目時,首先引導學生對同一事物進行全方位的瞭解和分析,認清事物的本質,然後從不同的方向去擴展思維,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求得多種設想、觀點或答案,以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屬於最進階思維。因爲有想象力,我們才能創造發明,發現新的事物定理。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因此在學習時應引導學生多看、多思考,培養學生在舊的內容裏發現新的形式,或者使舊的內容能重新復活的能力。

3、引導學生使用逆向思維。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培養創造性思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逆向思維有利於防止思想僵化,拓展思路,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突破以往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運用逆向思維,倒過來思考,從結論往回推,往往能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四、形成以培養創新人才爲主的研究性學習考覈評價標準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對知識技能的運用以及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獲得的經驗,因此,應改變現有的單一的“一考定全局”的評價體系,採用多元化、全程性的評價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及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總結,這樣才能營造使學生積極進取的創新氛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下面是筆者所在單位“設計原理”課程的考覈評價標準,以作參考。

五、結論

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長期且較爲複雜的綜合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透過研究性學習的實施,調動高校教師教學及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高校的教學管理應與國家的創新體系相配合,從有利於培養創新人才的角度出發,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學生的探索精神與求真求實精神,爲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和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龍慧靈,熊黎.龍海明論研究性教學與研究性學習[J].社會科學家,2010(8):120

[2]文新華.關於研究性學習的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2(4):34